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一个星期有几天》教学案例

《一个星期有几天》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学习掌握7的乘法口诀,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

3、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自主探究7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通过接龙游戏复习2、3、4、5、6的乘法口诀。

二、问题导入。

今天是星期二,再过34天是星期几?

要想知道再过34天是星期几,我们首先就要知道一个星期有几天。

板书:一个星期有几天

一个星期有几天呢?哪七天?

三、新授。

(一)整理1—6句乘法口诀。

大家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你能计算出2个星期的天数吗?3个星期?4个星期?5个星期?6个星期?7个星期?8个星期?9个星期?

这列数存在着怎样的规律呢?

我们通过累加的方式求得了几个星期的天数,有没有更加快捷的方法呢?

1个7用乘法算式表示怎样表示?

2个7呢?3个7呢?4个7呢?5个7呢?6个7呢?

你是怎样计算出得数的呢?

把1-6句整理到数学书上。

你能不能试着编出剩下的三句口诀呢?

(二)编7—9句乘法口诀。

7×7= 你是怎样计算的?口诀是?

7×8=?口诀是?

7×9=?口诀是?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7的乘法口诀”。

板书:7的乘法口诀

大家一起朗诵一遍。我看见有的同学已经背诵下来了,我可要考考大家。

四、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

书75页1、2、3、4。

(二)拓展练习。

1、一串糖葫芦有7个山楂,淘气比笑笑多买多少个山楂?

2、同学们排成方队做操,丹丹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数,都是第4个人,一共有多少人做操?

3、小明今年7岁,王老师比小明的年龄大4倍,王老师今年多少岁?

4、明明从一楼走到三楼用了14秒,照这样的速度计算,他从一楼走到九楼用几秒?

解决导入时的问题。

今天是星期二,再过34天是星期几?

5、一个月最多有几个星期日 ?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

一个星期有几天

-7的乘法口诀

1×7=7 7×1=7 一七得七

2×7=14 7×2=14 二七十四

3×7=21 7×3=21 三七二十一

4×7=28 7×4=28 四七二十八

5×7=35 7×5=35 五七三十五

6×7=42 7×6=42 六七四十二

7×7=49 七七四十九

8×7=56 7×8 =56 七八五十六

9×7=63 7×9=63 七九六十三

教学反思:

《一个星期有几天》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课,主要教学内容是学习7的乘法口诀。根据教材的设计意图,本课旨在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在编口诀的过程中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进而解决一些简单的乘法问题。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2、3、4、5、6的乘法口诀,并掌握了2—5的表内除法,学生对于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也已相当了解。基于以上缘由,我个人认为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编出7的乘法口诀,教师只做适当指导即可。

在教学中,我没有完全放手,在整理前6句口诀后才让学生自主探究后3句口诀。这样做虽然照顾了自主性弱的学生,但却影响了自主性强的学生探索的积极性。这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兼顾。

从教学内容传送的角度讲,这是一堂没有悬念的课。甚至可以说,没有老师的讲,学生也能将7的乘法口诀倒背如流。那么这堂课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我想我们对于乘法口诀的理解不能仅限于熟背成诵,而是更加深入的理解乘法口诀产生的意义和如何将它运用到乘除法计算中。这节课我着重想体现的是乘法口诀产生的意义和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便捷性。所以,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力图表达我的创意。由于事先对于时间的预算不够,第三个层次的练习没有呈现。

从课堂效果来看,这是一堂没有起伏的课。从环节的实施看,没有做到步步为营。这主要是因为备课不充分所至,再加上教者的精神状态不佳,给听课的人呈现了松散的教学状态。

从教学过程看,本堂课在每个环节都没有做到细致。所谓“课不磨不成形”,计算课的教学研究才刚刚开始,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细心琢磨,认真学习,将计算课的研讨进行到底。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张贴画教案

#教案# 导语认识东南西北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不同程度地积累了一些确定方位的经验和策略,但是这些经验往往是零散的、模糊的。 无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内容:

 本节在二年级教科书

 具体内容:

 认识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正确辨别物体的方向;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教学目标:

 1、 明白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 能够正确辨别物体的方向。

 3、 能够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4、 通过学习东南西北的知识来感受我们祖国的地大物博,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辨别物体的方向。

 2、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教学难点:

 1、建立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东南西北的知识来为生活服务,特别是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参照物的方向的体会。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卡片,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判断方向的物体。

 教学设计:

 一、 活动引入

 1、 学生根据老师口令做动作。

 2、 提问引入,提示课题。

 二、 初步感受东、南、西、北的相对位置

 1、 为学生分组并命名:东方队,南方队,西方队,北方队,中心队。

 2、 说一说:中心队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队?

 3、 说一说:四周各队的对面各是什么队?体会北方队与南队,东方队与西方队是相对的。

 三、 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1、 观察地图,认识方向标。

 2、 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海南,西藏,上海四个地方,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3、 小结: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 活动记忆。

 四、 闯关大行动

 第一关:“五岳”命名我能行!

 第二关:东、南、西、北我能辨!

 第三关:灵活运用我最棒!

 第四关:智慧生活我能行!

篇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方向与位置”是在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来学习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了开放性、趣味性很强的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增加探索体验的机会。因此,这部分内容不能作为知识点去讲授,而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体验,形成方向感。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已经学会辨认自己的前、后、左、右、上、下等相对位置。但要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带领学生亲自到操场去观察、辨认,让学生在活动中,具体感知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 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向。

 2. 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能根据生活经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3.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与反思。

 教学重点:

 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方位。

 教学难点:

 在实景中辨别方向。

 教学关键:

 让学生学会如何辨认东、南、西、北。

 导学策略:

 小组合作、实践探究。

 教具准备:

 练一练第3题的算式卡片、透明胶。

 学具准备:

 剪下教材第105页的记录纸。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板书:东南西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东南西北”。咱们先一起到操场上去看一看,认一认方向,好吗?别急,请大家带上笔和老师让你们准备的记录纸,按照小组排队,小组长带队。(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排好队到操场去。)

 二、实践活动,探究新知。

 (一)室外观察与记录。

 1. 找一找。

 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每天早上是从哪个方向升起来的吗?(东)

 你能用手指一指东方吗?(学生用手指向东,眼睛看着东方。)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学校操场的东边有什么呀?

 大家真能干,通过找一找太阳升起的方向,很快找到了东边,而且观察得非常认真,找到了操场东边的许多景物,真了不起!那么傍晚的时候,太阳又是从哪个方向落下去的呢?(西)

 你能用手指一指西方吗?(学生用手指向西,眼睛看着西方。)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学校操场的西边有什么呀?

 好,除了东和西,你还听说过哪些方向呢?(南、北)

 你们知道中午的时候,太阳是在我们的哪一边呢?(南边)

 你能用手指一指南方吗?(学生用手指向南,眼睛看着南方。)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学校操场的南边有什么呀?

 那么南边的对面又是什么方向呢?(北)

 你能用手指一指北方吗?(学生用手指向北,眼睛看着北方。)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学校操场的北边有什么呀?

 2. 记一记。

 请小组长组织自己组的同学,把刚才看到的景物按照各自的方位记在带来的记录纸上,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注意,一定要标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学生分工完成,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集合回教室。)

 (二)室内整理与辨别。

 1. 看一看。

 请每个组的小组长把观察记录纸贴在黑板上,互相看一看有什么不同。(小组长依次贴记录纸。)

 指导学生观察,每张记录纸上所标的地方位置一样吗?(学生观察,发现图上标注的位置不同。)

 提问: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记的地方是一样的,为什么看起来位置不一样呢?(我们组是把“北”记在上面,我们组是在上面记“东”……)

 看起来很乱,为了大家记的图能统一些,我们规定:把“北”记在上面。 “北”没有记在上面的小组,请小组长上来调整一下。(小组长上前调整。)

 再指导观察:现在这四个地方的位置一样了吗?看来我们班的同学记录得都不错。图的上方都是“北”,那么图的下方、左方和右方分别画的是什么方向呢?(学生观察并回答。)

 请大家翻开书本第58页,听听智慧老爷爷是怎么说的?

 (学生齐读智慧老人的话: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现在你们知道,刚才老师为什么要规定把“北”记在上面了吗?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标: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业根据主题图说出体育馆、商场、医院和邮局分别位于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学内容:

 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 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二、总结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动物园所在的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1.试一试(小组活动)

 (1) 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 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有多少张贴画》教案

张婷婷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78~79页“有多少张贴画”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理解口诀的意义。

2.能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借助点子图,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贴画,这些贴画是送给那些专心听讲,爱动脑筋,积极发言的同学的,你有信心得到它吗?

2.你能看一眼,不用数就知道有大概有多少张贴画吗?

二、探究新知

(一)填写表格。

1.师:让我们边数边整理在表格里,1行有几张贴画?2行有多少张贴画?你是怎么算的 ?(6+6,2×6,口诀)3行有多少张贴画?你是怎么算的?(6+6+6,12+6,3×6,口诀)

2.你会接着算吗?把你的结果在这个表格里写一写。咱们比一比谁完成的又正确又快。

3.汇报填写结果。

(二)观察、圈画。

同学们,为了更直观地看到结果,你能借助这个图进行说明吗?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1个6是6;2个6是12,3个6是18)

(三)列式计算。

1.根据点子图,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2.如果没有点子图,你有什么好方法又对又快地进行计算?

(四)编口诀,找关系。

1.编口诀。

根据以前学习的经验,请同学们先自己编一编6的乘法口诀。可以同桌两人一组说一说。

2.理解意义。

(1)看看哪些已经学过了?

“四六二十四”是什么意思?还可以计算哪道乘法算式?

(2)这几句新口诀什么意思?

3.找关系。

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口诀之间有什么关系?

(五)找方法,记口诀。

1.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口诀?

2.背诵口诀。

3.你认为哪句口诀难记忆?为什么?

4.如果当我们计算“6×7=?”时,真的忘记口诀怎么办?你能借助口诀之间的关系解决吗?

用下面两种方法推算6×7的结果,你看懂了吗?

三、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1.下面我们轻松一下,做个小游戏。请你根据算式,说出口诀。

2.课本练一练。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5)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娅星的头像
    娅星 2025年10月10日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娅星”

  • 娅星
    娅星 2025年10月10日

    本文概览:《一个星期有几天》教学案例教学目标: 1、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学习掌握7的乘法口诀,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 3、体验学...

  • 娅星
    用户101002 2025年10月10日

    文章不错《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一个星期有几天》教学案例》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奥特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