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养生这几个方面重点调理_1

冬至养生的重点是什么冬至养生这几个方面重点调理

1、养肾为先

寒气内应肾。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2、冬至养生重在养心

冬至养生的重点是要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3、冬至出外要保暖

进入冬至节气,降温幅度会进一步加大。冬至最重要的养生即是保暖,身体暖暖的,气血才会顺畅,才可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保暖强调的是头和脚。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抗病能力,导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冬至时节,脚部保暖也应加强。

4、起居护养要适度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冬至如何养肾?

1、首先,在冬季养肾要找准时机,冬至日是农历冬季气候转折的界限,此后阴气开始消退,冬季开始展现活泼的生机。如果在此时进补,人体能够摄入的养分利用率会比较高,而营养也能充分发挥作用,是体质虚弱的人补养肾脏的最佳时期。

2、冬季阴冷,养肾需要多吃壮阳温肾、热量高的食物。很多黑色食物具有补肾益肾的功效,而有些肉类也有温补肾阳的作用,体质虚弱的人在冬季可以适量食补,以达到滋养益补的作用。

3、冬天天气比较冷,防寒能够更好的保养肾气,所以在冬季的时候早睡晚起能够使人阳气得以保持,身心也能得到适度的调理。但要注意切忌紧闭门窗,室温不宜过高或者过低,有条件的还是要适当到户外进行运动,提高免疫力。

冬季吃什么养肾?

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对人体健康有好处,在冬季吃养肾的蔬菜也能有温阳补肾的功效。大葱、韭菜、洋葱和豆类都是养肾的蔬菜,除了含有大量维生素外,还能补肾壮阳、提高精力,营养价值非常高。而黑色食物,如黑木耳、黑芝麻、紫菜等也有清肺益气、养肾强身的作用。

冬季适合滋补,羊肉、驴肉、鹌鹑等不止味道鲜美,还能温补强身。这些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营养丰富,而肉类中海含有微量性激素,和氨基酸,有滋补肝肾、强健腰膝、改善软弱无力等作用。

很多人会选择在冬天食用药材进补,山药、白果和莲子等有健脾、补肺、益肾的功效,适合体质虚弱的人食用,而这些食物搭配补肾的重要则效果会更明显。

冬至,如何养生?

冬至养生该注意哪些地方?冬至是农历里的一个重要节气,冬至时节的天气已经很冷了,大家需要学会养生保健。那么,冬至养生该注意哪些地方?接下来小编为你介绍。

冬至养生该注意哪些地方

1、冬至养生该注意饮食调理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在冬季如果能恰当选择既美味,而又具有补益身体的食物,无疑会让大家接受。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中,中医又分为几大类。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上述几种,均属美味,在冬季可作为进补的佳品。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进补平补类食物,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燕窝、蛤士蟆、银耳、猪肝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还有一类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

冬令时节饮食调理,要针对不同的个体,相应选择适宜补益的食品,这样才能达到真正养生的效果。以中医学的角度而言,不同时间里出生的人,性格不同,因而对饮食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根据我国古代五行形相学认为,人可以分为金木水火土等五行人,每种人的体质不一,食补也各异。

2、冬至养生该注意防寒保暖

“秋防燥、冬防寒”的说法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尤其是北方到了冬天寒风肆虐甚是寒冷,所以如果防寒措施没有做好的话生病是肯定的。这个时候要注意头部、脚部、腹部、背部等一些地方的保暖,这几个地方是最容易受风寒侵袭的,稍加不注意就会引起着凉而导致生病。所以不要硬撑觉得不冷,该保暖的时候还是要保暖的,尤其是一些爱美的朋友为了漂亮穿的很单薄这样等上了年纪疾病也慢慢的跟随而来。

3、冬至养生该注意开窗通风

在室内的时候要经常开窗通风,有的人会问这么小的一件事情为什么还要特别强调呢?其实别看这件事情虽然小,但是由于冬天的气温低,室内的温暖让人舍不得出去活动,门窗甚至都会紧闭觉得开窗以后会有冷空气进来怕着凉,其实这种想法是对的,但是如果不及时给室内通风,长期以来室内污浊的空气就会被我们反复吸收,这样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在天气好的时候及时开窗换换新鲜空气让阳光照射进来这样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冬至养生吃什么食物

1、馄饨:冬至养生吃馄饨,馄饨原来是北方盛行的一种食物,但现在南方人们也喜欢冬至吃馄饨。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冬食馄饨,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

2、汤圆:冬至养生吃汤圆,汤圆有着“团圆”的意思,冬至吃汤圆如今在全国都十分盛行。做汤圆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红豆等亦是温热性味,有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饮食营养才会被身体吸收利用,提高机体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3、饺子:冬至养生吃饺子,“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是古代的一句古话,在现代里今天冬至吃饺子虽然是为了治冻耳朵,不过其面、菜、肉的合理搭配使饺子成为了一种营养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冬至吃饺子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葱、韭菜、萝卜等做馅,这些菜均偏温热性,对人体能起到一定的温阳作用。

有关冬至的由来

现在人们之所以在冬至过节,主要是来源于汉代,盛于唐宋。在当时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转换,是上天赐予他们的福气。所以每当到了这一天的时候,所有的人们都会举行祝贺仪式。在当时,冬至,就像我们现在的节假日一样,天朝上下全部都要放假,所有的官员都要休息包括军队。亲朋好友之间也会相互赠送美食,快乐和谐地度过冬至。

冬至又被人们称为冬节、贺冬等等,是属于华夏24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应。冬至大约在每年12月22号左右,在24节气当中他是最早制定出来的一个。在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位于全年的最南端,几乎与南回归线重合,因此到了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时间为全年中最短的时候,而且越往北时间越短。

冬至养生保健的技巧

1、冬至养生保健的技巧之重在养心

冬至养生的重点是要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2、冬至养生保健的技巧之起居护养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3、冬至养生保健的技巧之注意保暖

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寒冷时节,尤其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以免病情发作。及时增添衣物,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吸烟酗酒,不过度劳累,日常保持良好的心情,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的锻炼。同时,随时注意观察和注意病情的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遵医嘱服药,控制病情的发展。

另外,对女性朋友来说,冬天也是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平日怕冷的人,日常最好少吃寒性食物,并注意脖子、腹部、腿部的保暖,适时加衣,不可为了追求时尚、美丽而忽视了身体的承受能力。

4、冬至养生保健的技巧之泡脚御寒

寒从足底生,冬季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达到驱寒保暖的功效。每天睡前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15-30分钟,不仅能缓解腰背疼痛,还能促进睡眠。泡脚水不宜太浅,至少要没过脚面,连小腿一起泡,效果会更好。另外,在泡脚的时候可以按摩,有助于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区和经络,会让保健效果翻倍。若是怕冷的女性晚上睡觉前最好穿上保暖的棉袜,帮助双脚御寒。

冬至养生饮食注意事项

1、食物要有保温功能:多吃一些能增加热能供给、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肉类、蛋类、鱼类及豆制品等。

2、食物要有御寒功能:医学研究表明,人怕冷与其体内缺乏矿物质有关。因此,应注意补充矿物质。中国人一般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只要不偏食,就可以保证人体对钾、铁、钠等矿物质的需求。

3、食物要有防燥功能:冬季气候干燥,人们常有鼻干、舌燥、皮肤干裂的症状,这个时候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的食物就十分必要。维生素B2多存于动物的肝、蛋、乳中;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冬至时节吃什么食物

1、燕麦:具备降胆固醇和降血脂的作用,这是由于燕麦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这种可溶性的燕麦纤维,在其他谷物中找不到。

2、洋葱:洋葱含有环蒜氨酸和硫氨酸等化合物,有助于血栓的溶解。外国人特别爱吃洋葱,他们经常用洋葱搭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以解油腻。

3、海藻:素有“海洋蔬菜”的美誉,其低热量、低脂肪的特点令营养学家关注。

4、芹菜:含有较多膳食纤维,特别含有降血压成分,也有降血脂、降血糖作用。

5、山楂:山楂中所含的果胶是可溶性膳食纤维,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6、银耳:银耳滋而不腻,为滋补良药,其富含膳食纤维,可加强胃肠蠕动,减少脂肪吸收。

冬至是24节气中第22个节气,是冬季六个节气的第四个。冬至这一天是阴盛阳交之时,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因为阴极而阳始生,故叫冬至。这之后,阳气由少到盛,阴气由盛到少。我们也要度过冬季最寒冷的数九寒天,就是我们俗称的“三九天”。冬至后的“三九天”,天气寒冷,体内阳气刚刚生发,比较弱小,这时要像农民育苗、妇人怀孕一样小心保护、精心调养。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寒冷、多休息、适当运动、平稳心情,养护自身体内初生阳气,利于以后的生长繁盛。只有人体内的阳气充足,才会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正如《黄帝内经》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瘘厥,奉生者少。”

日常生活中,具体指导如下:

1、不要过多运动,要静。这样,阴气才能旺盛,阳气才能生得更好。比如说,一个人平时很爱运动,那么在冬至前后,就应当适当减少运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大自然的变化,对身体也更好。

2、适当调整作息,尽量早睡晚起,少从事强体力或强脑力劳动,使身心尽量处于安静的状态,尤其是不能熬夜。中医认为,熬夜是最易耗伤阴血阳气的。

3、冬至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此时进补最易吸收藏纳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所以有了“冬令进补”一说。中药虫草、人参、附片是三大补品;食疗中吃些羊肉、狗肉、鸽肉及黑色食品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黑菇、乌骨鸡等是不错的选择;冬天又是百果归仓的季节,不少坚果如核桃、板栗、花生、松子、榛子、莲子等,具有补肾、健脑、养颜、乌发等多种功效,冬日食用,益处多多。

4、人体后背横膈以下为阳中之阴,横膈以上为阳中之阳,而至阳穴则是由阳中之阴到达阳中之阳的地方,也就是阴阳相交的地方。因此在冬至左右按摩位于后背的至阳穴穴,有补阳气的功效。

(9)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书芹的头像
    书芹 2025年10月11日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书芹”

  • 书芹
    书芹 2025年10月11日

    本文概览:冬至养生的重点是什么冬至养生这几个方面重点调理1、养肾为先寒气内应肾。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

  • 书芹
    用户101103 2025年10月11日

    文章不错《冬至养生这几个方面重点调理_1》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奥特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