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索并掌握科学的,适合自己的 学习 方法 ,重视每一门学科,关注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并且坚持不懈,才能给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坚持的基础,创造成功的机会。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中历史核心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核心知识点整理1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及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时代特征
本单元讲述了约170万年前元谋人出现至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的历史。
1.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经历了远古时代、农耕时代和 传说 时代。
核心考点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已经学会用火,并会保存火种。
3.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种植 粟,制作彩陶;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建筑,种植水稻。
4.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
5.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6.夏、商、西周三朝的开国君主分别是禹、汤、周武王。
7.西周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实行分封制,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局势,扩大了统治范围。
8.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使用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等造字方法。
9.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
10.商鞅变法:(1)商鞅变法的根源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2)“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最能体现封建性,促使秦国向封建国家转型,是改革的核心 措施 ;“鼓励耕织”“奖励军功”使秦国国富兵强;“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确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影响深远的一项措施。(3)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4)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留给我们的启迪是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11.把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防洪灌溉工程是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修筑的都江堰。
12.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形成的学术繁荣局面(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是百家争鸣。
13.春秋晚期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和大 教育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孟子发展为“仁政”。
14.能正反两个方面看问题(辩证法)的思想家是老子;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墨子;商鞅的主张与百家争鸣中法家代表韩非的思想主张最相似。法家思想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秦始皇的治国思想是法家思想。
初中历史核心知识点整理2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代特征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的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1.秦: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秦王嬴政称皇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开始实行全面的统一。
2.汉:汉朝继之而起,并基本延续秦的制度。汉武帝时期实现了政治、经济、思想、 文化 等方面的“大一统”,使西汉达到鼎盛时期。 核心考点
1.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
3.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始皇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地方推行郡县制。
4.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小篆,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5.秦的暴政导致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刘邦的军队灭亡秦朝。
6.刘邦建立西汉,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景帝时期出现“文景之治”局面。
7.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还建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兴办太学。经济上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汉武帝实现“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8.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开通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的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促进了贸易与文化交流。西汉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9.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今新疆等地区归属中央政权。
10.西汉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11.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尊称为“医圣”。华佗发明“麻沸散”、创造“五禽戏”。
12.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史事。
初中历史核心知识点整理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核心考点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赤壁之战中刘备、孙权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3.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刘备建立蜀汉;孙权称吴王,建立吴国,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4.三国时吴国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5.西晋末年,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
6.前秦和东晋之间的战役是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相同结果是以少胜多。
7.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北人南迁,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客观原因是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8.鲜卑族建立北魏,439年统一北方。
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迁都洛阳和推行汉化措施。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10.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祖冲之。
11.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他被后人誉为“书圣”。顾恺之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12.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南北朝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初中历史核心知识点整理相关 文章 :
★ 初中历史必考考点内容整理
★ 人教版初中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 初中历史必考内容2020整理归纳
★ 初中历史必备知识点梳理归纳
★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 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 历史知识点梳理总结
★ 初三历史必考知识点梳理与复习方法
★ 初二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册)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2)
现在,初中历史所涉及的是粗线条的知识,每课的内容也不多,学起来应该很容易。可是,部分学生总是学不好,成绩不理想。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中历史必考内容 总结 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必考内容总结1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变
(1)诸子百家思想观点:
①儒家推崇“人治”,提倡“礼治”或“德治”,即指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②法家提倡“法治”,崇尚“以法治国”,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③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秦汉以后统治者的修养生息政策正是这种治国思想的体现。
(2)演变: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思想在不同时期分别吸收了墨、儒、道、法各家的思想主张,虽被采纳的程度有所不同。
但从总体来看,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取二者之长、弃各自之短,逐步形成了德法兼用、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
①秦统一中国后,采用了法家的主张,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西汉初年,先后采用了儒家的“仁政”、道家“无为而治”和墨家节俭的思想。
③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正式形成了“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模式。
④汉代以后,道家思想仍然受到重视,逐渐被儒家思想所吸收,如宋明理学;隋唐科举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墨家“选贤举能”的思想。
初中历史必考内容总结2
近代列强侵华的方式和危害
(1)方式:
①军事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②政治侵略:通过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辛丑条约》(1901年)等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政治借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
④ 文化 侵略:西方的-文化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传入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
(2)危害
①政治上:攫取和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领土主权破坏: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破坏: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丧失、获得在华驻兵权。
②经济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倾销商品、掠夺中国原料,输出资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文化上,毁灭中华文明遗产,如火烧圆明园。
④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还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
初中历史必考内容总结3
农民阶级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特点
(1)农民阶级具有革命性
①含义:受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具有革命的要求。
②表现:太平天国运动首次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义和团运动打破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2)农民阶级具有落后性
①含义:由于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难以提出科学合理的革命纲领以指导其革命。
②表现:《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资政新篇》的不切实际性;“扶清灭洋” 口号 的盲目排外性。
初中历史必考内容总结4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
(1)三次发展机遇: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放松。
(2)四个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国侵略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国民政府的政策。
(3)五个发展阶段:
“春”:甲午战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
“夏”: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
“秋”:抗战时期遭到沉重打击;
“冬”: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
“新生”: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4)分布结构:
“弓箭”结构——主要分布在自然经济解体程度比较高的沿江、沿海地区。
(5)两个影响:
一是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进步;
二是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思想进步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6)三个障碍: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初中历史必考内容总结归纳相关 文章 :
★ 人教版初中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 初中历史必考题总结
★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 初中历史知识总结
★ 历史知识点梳理总结
★ 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 七年级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
★ 初中中国历史常考知识点
★ 初三历史必考知识点梳理与复习方法
★ 常考历史知识点整理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熟记中考历史拿高分!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6:五四运动和中国***的成立
1、五四运动爆发原因:1919年,英、法、美操纵的巴黎和会,竟在对德和约上规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转交给日本。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时间、 口号 :1919年5月4日,北京天安门3000多名学生集会演讲、游行示威。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3、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4、运动的主体:6月以前,主要是学生,6月以后,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体。斗争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
5、运动的结果: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撤消了曹汝霖等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并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6、五四运动的领导者:李大钊、陈独秀
7、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8、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1)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出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者;(2)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3)各地***早期组织的建立
9、成立:1921年7月,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十三人,代表全国五十多个党员,共产国际的代表也出席了大会。
10、大会内容:(1)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2)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3)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11、建议:中国***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2、1922年党的二大,重申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7:北伐战争1、黄埔军校的建立:在苏联和中国***的帮助下,1924.5,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干部。
2、北伐时间、目的: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北伐的对象、主要战场: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4、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5、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背叛革命,7月15日,汪精卫背叛革命。他们大肆屠杀***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
6、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8: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1927年8月1日,在中国***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党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秋收起义。派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3、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并在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会师后的队伍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5、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9:红军不怕远征难1、1933年10月。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虽然英勇奋战一年,但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红军长征过程:1934.10,党中央、中央红军八万人,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向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 大雪 山、草地——进入甘肃,35年10月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在会宁,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3、遵义会议,时间1935.1,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
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5、长征胜利的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到来。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相关 文章 :
★ 人教版初中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 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 初中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 历史知识点梳理总结
★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2020
★ 初中历史必备知识点梳理归纳
★ 初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 初中常考历史内容整理归纳总结
1、文艺复兴:
开始时间:14世纪意大利
发源地:意大利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实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成就:
(1)诗人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
(2)达·芬奇代表作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3)英国的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和《哈姆雷特》。
意义: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称当地居民为印地安人;麦哲伦最终完成环球航行。
意义: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英国《权利法案》
颁布时间:1689年
制定机构:英国议会
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利
作用: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起来。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6、美国独立战争重要事件时间表
①开始:1775、4,来克星顿的枪声
②美国诞生于1776、7、4(国庆节),标志是《独立宣言》的发表
③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④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
7、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8、独立战争的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法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0、法国*期间颁布《人权宣言》,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1、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12、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③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3、工业革命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2)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14、美国南北战争的意义?
(1)是美国历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5、“为人所占有而做奴隶的人都应有那时(指1863年元旦)以后永获自由---”
(1)这一文件名称?颁布时间?颁布者?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林肯
(2)该文件颁布的作用?
扭转了战局,有利于美国的统一。
16、“让统治阶级在无产阶级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将是整个世界”
(1)这个名言出自于什么文件?发表于何时?
《***宣言》、1848年
(2)这个文件是谁起草的?为哪个组织起草的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者同盟
(3)文件的发表有何意义?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7、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和评价?
内容:
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②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③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购买
评价: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的重大转折点。
18、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意义、启示?
内容:
①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评价:
①使日本由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②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③但强大后,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启示:
①引进外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坚持改革开放
②提倡科教兴国,发展教育
19、一战的起始时间:
1914年7月-----1918年的11月
一战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依据:主要参战国家的目的是为了瓜分世界
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20、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启示?
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第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它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了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亦岚”
本文概览:摸索并掌握科学的,适合自己的 学习 方法 ,重视每一门学科,关注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并且坚持不懈,才能给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坚持的基础,创造成功的机会。下面给大家带...
文章不错《初中历史核心知识点整理_3》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