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学好历史,在历史的比较与感悟中珍惜当下,承担使命和责任。青年一代要学好历史,汲取智慧。
2、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自身的政治鉴别力,学会从政治高度分析和对待复杂的社会现象,以及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3、要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国家命运有机结合起来,因为只有国家更强大,个人机遇才会更多。
4、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和理性的思辨能力,特别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为事业拼搏的激情和为民族奋斗的精神。
扩展资料:
大学时代,是青春年华中最好的时光,珍惜青春,珍惜大学时光,就要好好励志,好好奋斗。为了明天更好地报效祖国,大学生们正把自己的爱国热情和理想抱负融化在刻苦学习、掌握本领之中。
在这样一个时代,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也正是这样一个时代,为大学生施展聪明才智、实现报国之心提供了良好条件和广阔舞台。
是否所有专业的大学生都应该学历史
1、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可以弥补他们历史知识的不足与匮乏,提升他们的基本历史素质,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2、是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保证和促进党和国家事业胜利发展的需要;
3、是增进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与重要手段。
扩展资料
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当代大学生可以更加有效地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观念。在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历史文化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爱国主义观念和民族精神,历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中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在世界著名文明古国中,中国文明发展始终保持着独一无二的连续性,她历尽危机而未残壮志,屡经考验而能活泼地生存下去。即使在鸦片战争以后的灾难深重的岁月里,中国文明也未在这次危机中失去自己的独立存在。而爱国主义观念则是在对自己国家和民族历史的认同中逐步培养出来的,不了解、不懂得祖国的历史文化,爱国主义观念和民族精神是很难自觉地树立起来的。放眼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自己国家历史的`教育,因为这是培育爱国主义的基础工程。因此,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丰富最生动的教材。
是的
1.以史为鉴,指导未来,2.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历史的受益者来看,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一个是历史对于个人和企业的作用,一个是历史对于国家的作用。
先说以史为鉴,指导未来。先拣最功利的来说,MBA教学应该当之无愧,MBA的学生学习为的就是将来挣更多的钱,这应该是最务实的了,那么他们学的是什么呢?福特、泰勒、本田宗一郎、戴尔这些或远或近的人物们的发家史,不就是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中的经典案例么?人类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固然重要,但如果有人能够加以保存、整理和提炼,然后将精华传播于世人,那效果将会大大的提高。历史其实就是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善加处理,为我所用,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必将受益无穷。当然,这里很多朋友提到了历史研究的人为性。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从个人使用历史的层面来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特别是对于主观的东西更要注重分析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说曾国藩,你说是坏人,他说是好人,有什么意义么?他又不是我的邻居,既不会给我钱,也不会剃我的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看他的言行好在哪里,坏在哪里。为什么说好,为什么说坏?这其中有什么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再说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个人认为,我们不应该单纯的为自己生在中国而感到骄傲。因为人与人其实是平等的,中国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那是我们的先人创造的,不代表我们这一代是中国人,我们就比别人更优越,更不代表我们比别人聪明,比别人能干。学习我们的历史,决不是让我们拿去向别人炫耀的。但我们也有值得骄傲的东西,我们应该为我们有勤劳智慧的祖先感到骄傲,对于自己创造更辉煌灿烂的明天充满信心;为我们的国家感到骄傲,发自内心的热爱我们的国家。从国家使用历史作为工具的角度看,国家有必要向全体国民灌输历史,从而增强人们的归属感、荣誉感和整体的凝聚力,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东西对于我们未来的生活已经没有什么指导意义,我们仍要保护和发掘它们的原因,因为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中国人所共同的历史渊源,是维系我们之间关系,增强彼此认同感的坚实的根基。此外,站在整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我们学习历史也是为了了解我们周围的邻居,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绿柏”
本文概览:1、要学好历史,在历史的比较与感悟中珍惜当下,承担使命和责任。青年一代要学好历史,汲取智慧。2、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自身的政治鉴别力,学会从政治高度分析和对待复杂的社会现...
文章不错《大学生要怎样度过大学四年?》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