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后四十回,历来学者对其褒贬不一,这也是人所共知的。今,我便在此谈谈我的看法。对于后四十回我也不甚赞同,在此,必先说明其价值确是很高的,因为它使《红楼梦》趋于完整,这四十回应该也可以算是历来续书中的经典一笔了。但是续书总是让我甚至有更多读者感觉到一种文章的脱节。这是对续书的总体感觉。
曹雪芹下笔谨慎,往往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所以才有了“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而高鹗的续书,一上来就让人茫然若失,怎么前面如此紧张的态势后,一下子就平静下来了,好似什么事也没发生?后四十回好像是又有了一个开头,此开头全然不与前文紧密相接,好似是又一部《红楼梦》一般,此不细说。先从整个续文来看,其中鬼神之说,迷信之谈甚多,但此一看就大违原著。前八十回除却小说以神话开篇的传统引文外,言及鬼神的文字甚少。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是承接文首,属于梦境,又是整部书的总纲;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借“风月宝鉴”告诫世人摒除一切邪念,自然也是讽刺的韵味;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秦可卿托梦算是有一些鬼怪之语,但又暗合第五回,于此自当别论;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此一回似是在宣扬迷信,但细看来,确是讽刺了封建社会中的迷信之谈。总而言之,这些并不是宣扬,而是一种憎恶、讽刺与批判。而高鹗所续后四十回中,多多少少总会含有此些言语,好似这是文章发展的基石。但看第八十一回“占旺相四美钓游鱼 奉严词两番入家塾”,“四美”有:探春,李绮,李纹,邢岫烟。如是美女如何会用钓鱼来占卜命运?更怪的是“占旺相”竟然是贾宝玉提出的,这令人费解。其它就不多说了,像“花妖”、大观园中的“鬼怪”、林黛玉的冤魂等等,看后让人摸不着头脑。
在读到后四十回时,唯一让我感觉有一种“雪芹执笔”意味的是第九十七、九十八回的某些文字。我不得不承认,高鹗所续的文字中,“黛玉焚稿”一笔为经典一笔,堪与“黛玉葬花”相媲美,一句“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如梦遥”,使黛玉之死更见凄楚悲凉。可以说若要雪芹所作,也必需此笔方尽至美。
还有就是探春一笔,其远嫁边疆的一段情节亦是感人至深,正如判词“千里东风一梦遥”。尤其是对当时各人的心理的描写对比,衬托着一桩不喜的喜事,又是一悲。但是后文探又回家一文却使文字又背于原著,并落了俗套。
《红楼梦》中曹雪芹和高鹗的文笔有什么不同?
必然是违背的。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初衷是要写一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的彻头彻尾的悲剧故事。这个悲剧故事至少有几点是比较确定的:一,贾家彻底衰败。贾家正如曹家一样,卷入政治冲突,难以翻身,常说的封建大家族“五世而斩”即是这样;二、好儿女的悲惨结局,至少金陵十二钗全都将落入悲惨的结局,这在《红楼梦》第五回的判词中就已明白预示出来的。但是高鹗也是有大才的,他基本上保持了《红楼梦》的悲惨结局。他更大的意义是使得《红楼梦》得以以一个完整的版本流传,这在《红楼梦》的传播史上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他在有些回目处理得非常不错,比如林黛玉之死。但是,总体上,我们读后四十回,可以感觉出高鹗的笔力不逮,尤其是那么多鲜活的人物很难在找到曹雪芹笔下的“灵性”了。其实这些问题你都可以随便在任何一部红学著作中或哪怕古代文学史中找到答案。但历史的吊诡是,我们现在都说《红楼梦》后四十回中的大部分是高鹗续写的,这个结论是20世纪胡适提出的。也就是说,历史上几百年来大家都以为《红楼梦》全本都是曹雪芹写的,从这个角度来看,高鹗无论怎么说都是伟大的。
当然高鹗的文笔差的多!
可是比其他一切续书要高明.您看现代人的续书,尽是荒谬不堪的错误,诗的恶劣更不用说了。
美国人的方式有问题,他是用前80回跟后40回比.再拿后40回跟一个风格完全不同的书比,这样当然不行.
至少应该拿作者肯定是曹雪芹的前40回,中40回,前80回的奇数回,前80回的偶数回相互比,再跟后40回比,而且用其他书跟后40回比时,一定选用风格文字尽量接近的书(就是各种红楼续书比),这样才有可比性.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从灵”
本文概览:对于后四十回,历来学者对其褒贬不一,这也是人所共知的。今,我便在此谈谈我的看法。对于后四十回我也不甚赞同,在此,必先说明其价值确是很高的,因为它使《红楼梦》趋于完整,这四十回应...
文章不错《红楼梦高鹗续写的是否有违曹雪芹?》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