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生心跳大约有多少次

在自然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各种哺乳动物一生中的心跳次数基本相近,约 25 亿次。事实也是如此,像体型越小的动物,其心跳往往很快,且寿命一般也不会太长,反之。如小老鼠的心脏每分钟可以跳600~700次,而鲸鱼及大象的心脏则以每分钟30多次,大象寿命就比老鼠长。

心跳与寿命的关系

有人说,人的一生心跳只有8亿次左右,跳完就算玩完了。这样的话你也信?诚然在自然界大部分的哺乳动物寿命呈现一定的规律,但却不能把它拿来用在人的身上。有人说人也是哺乳动物啊,可不要忘了,人类是富有智慧的,是掌握了科学知识、技术的高级动物。这样一来一些风险因素就会大大改变,可以跳出自然法则的束缚,同时也会给自己找来新的“麻烦”。比如说,吃的太好而出现血脂异常,各类慢性病,不爱运动导致的肥胖,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的各类疾病等等。

生命在于运动,大量运动后心率会出现降低的情况,这是因为长期的运动会使心肺功能增强,不仅谈不上病,还是健康的一种表现呢。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的论文表明 ,环法自行车参赛选手的死亡率比同等对照人群低 41%。另外,也有大量证据表明,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抵御疾病、延年益寿。

以下三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在医学界,健康成年人,每分钟的心跳在60-100次这个范围内,算是正常的。如果心跳小于每分钟60次,可以叫做心跳过缓。如果出现以下3种情况,就要注意了:

1、心跳是不是太慢了,比如每分钟少于40次;

2、心跳过缓(小于每分钟60次)的同时,出现了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心悸、黑朦、甚至晕厥等不适症状。一旦发生了上述两种情况之一的,就必须立刻就医,由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诊断和治疗了。

3、晚间睡觉的时候心跳要比白天活动的时候慢;情绪稳定时或者休息的时候,心跳要比心情紧张的时候或者运动的时候慢。如果心跳该快的时候没有快起来,该慢的时候没有慢下来,也需要立刻就医检查。

总之,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心跳慢如果没有不适的症状,可以首先在安静状态下测量一下自己的心率;然后做适当做一些运动,如下蹲站起、爬楼梯、快走等,运动后马上测量自己的心率。如果心率有所增加,可以初步判断不是疾病。

七律 读Geoffrey West 的新作《SCALE》

蝙蝠的寿命长,不只是心跳频率的原因,还与它们的新陈代谢、DNA修复水平以及免疫系统有关。

第一,心跳快慢不能作为寿命长短的唯一标准;

第二,蝙蝠的心跳并不是一直都快,不同状态下的心跳速度差异很大;

第三,目前已知的蝙蝠寿命长的原因。

心跳与寿命的关系

对于生物来说,心跳快慢和寿命长短的关系并不是一定的。冷血动物(变温动物)中,乌龟和青蛙的心跳速度都很慢,每分钟大约为10次,但是乌龟的寿命长达百年,青蛙的寿命10年左右。温血动物(恒温动物)中,兔子和裸鼹鼠的心跳速度都在每分钟200次左右,但是兔子平均只能活到10岁,裸鼹鼠的寿命长达30年。所以,不能把心跳快慢作为寿命长短的唯一标准。

现在已有的研究只能说明,动物的心跳速度和寿命长短负相关,和体重大小正相关,这是在大量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并不是公式或者判断的依据,也就是说,不能想当然的以某个动物的心跳速度推测出其寿命。如果把相关性理解成?正比?或者?因果?,就会产生误解。

蝙蝠的心跳

我们先分别以蝙蝠的心跳和寿命作为参考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

与心跳速度相近的动物相比,蝙蝠的寿命更长。

蝙蝠,心跳每分钟600-1000次,寿命20-30年;

老鼠,心跳每分钟600-700次,寿命1-3年;

仓鼠,心跳每分钟400-500次,寿命2-3年。

与寿命长短相近的动物相比,蝙蝠的心跳速度更快。

蝙蝠,寿命20-30年,心跳每分钟600-1000次;

猴子,寿命20-30年,心跳每分钟200-250次;

长颈鹿,寿命27-29年,心跳每分钟100-150次;

马,寿命20-30年,心跳每分钟30-40次。

可见,蝙蝠确实不符合?心跳速度和寿命长短负相关?的结论,但同时,蝙蝠可能是不同状态下,心跳差异最大的动物之一。非冬眠期间,蝙蝠静止状态下的心跳大约为每分钟600下,飞行中的心跳速度则能够达到每分钟1000次左右;冬眠期间,蝙蝠的体温会降低,心脏和呼吸频率也会大大降低,心跳每分钟大约只有20次,飞行中的心跳和冬眠时的心跳相差50倍。乌龟正常情况下心跳每分钟大约为10次,冬眠时降为每分钟2次,箱龟冬眠时,心脏更是每5到10分钟才跳一次;黑熊正常情况下心跳为每分钟40次,冬眠时降至每分钟8次;旱獭正常情况下心跳为每分钟120次,冬眠时降至每分钟3、4次。

心跳以外,蝙蝠的不同之处

除了心跳在不同状态下的差异大之外,蝙蝠寿命长还有许多其他因素。目前已知的包括,新陈代谢快、DNA修复水平高以及免疫系统强大,这三方面密切相关。

新陈代谢。蝙蝠是唯一能飞的哺乳类动物,也因为要飞,翅膀得不停地振动,导致能量消耗大,新陈代谢就会加快。据研究,蝙蝠的新陈代谢水平飞行时会增长15到16倍。

DNA修复水平。新陈代谢过快会产生许多副作用,比如氧化性损伤、DNA损伤等等,长期处在这种情况下,蝙蝠的抗氧化应激能力不断增强从而适应。

免疫系统。高水平的DNA损伤修复,使得免疫系统一直处在工作状态,不断地作出反应,即免疫系统始终经历着受刺激-被激活-调节-控制-修复的过程。

关于蝙蝠这种动物,还有许多尚未解开的谜题,而且由于种群数量多、昼伏夜出的习性等,研究蝙蝠很不容易,从蝙蝠新物种的发现,到蝙蝠行为的观察,再到基因、病毒的分析都还在进行中。

细推物理认前因,缩放何曾校此身。

律动略能遵指数,熵增无奈益伤神。

小城步伐多闲适,大国声名在创新。

浩宇悲心同热寂,最终叶落是归根。

10多年前,美国物理学家Geoffrey West等人发现,简单的数学定律治理着城市的各种属性--财富,犯罪率,步行速度以及城市的其它方方面面都可由一个数字推算出来:即城市的人口。他通过展示其中的原理,阐述生物与企业拥有的相似定律。

横轴是欧洲各城市的百万人口数,纵轴是平均的走路速度。不管人们生活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人们每天都会花一个小时在走路上,但是在大城市人们要走的距离多,所以需要走的更快。

同样,哺乳动物的心跳次数也遵循这种近线性关系的简单规律,不管是能活75年的体重达数十吨的蓝鲸,还是体重只有2克顶多能活3年的小仓鼠,都是固定的15亿次左右。血液流到毛细血管的速度也是固定的,太快了血液中的氧气就没法充分送到细胞,这恒定的血流速度,又决定了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从而决定了不同大小的动物的寿命。同样的逻辑,回归到细胞的层面,DNA修复的机制在不同的动物中都是一样的,而人身体中的细胞,每过七年就会全部更新。更新细胞时免不了会在DNA中积累一些抄写错误,这决定了每个个体都会走向衰亡。而想要延缓这一系统性的错误积累,目前已知的有效办法是节食,摄入的卡路里少,细胞会对包含错误细胞容忍度降低。

根据Geoffrey West的公式,城市中所有可以测量的社会经济学变量,从专利数量到人均收入,都遵从大约1.15的指数增长。这个指数的大小耐人寻味,因为它大于1。这就意味着一个人若生活在一百万人的大都市中,相比于生活在五十万人的城市,平均会多制造15%的专利,多挣15%的钱(而且他们附近还会多出15%的餐厅,多创造15%的商标)。

这种相关性同样存在于教育、工作经验、智商等方面。“这个神奇的等式道出了人们涌向大城市的原因。”韦斯特说,“因为同一个人,只要从五万人的城市搬到六百万人的城市,所做的各种事一下子就会变成原来的三倍。无论是哪个城市,都逃不出这个规律。”

在城市生活中,人类的发明创造也与人口的关系遵循正5/4指数缩放规则: 如果一个城市的人口是另一个城市的10倍,那么,发明创造总量是后者的10的四分之五次方,即17.8倍。

理论上讲,给定其他条件,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越大,创新越多,技术进步越快。并且,创新之比与人口之比是指数关系,不是简单的等比例关系。原因有二:第一,知识在生产上具有重要规模经济和外溢效应;第二,知识在使用方面不具有排他性。

中国人口是美国人口的4倍,日本的10倍,英国的20倍,瑞士的165倍。按照知识创造的指数缩放法则,中国的发明创造应该是美国的5.6倍,日本的17.8倍,英国的42.3倍,瑞士的591倍。

但实际情况是,近代500年里,中国在发明创新方面对世界的贡献几乎为零,不要说与美国、英国比,我们甚至连瑞士的一个零头也达不到。瑞士人还发明了手术钳,电子助听器,安全带,整形技术,液晶显示器,等等。

根据英国科学博物馆的学者Jack Challoner的统计,从旧石器时代(250万年前)到公元2008年之间产生了1001项改变世界的重大发明,其中中国有30项,占3%。这30项全部出现在1500年之前,占1500年前全球163项重大发明的18.4%,其中最后一项是1498年发明的牙刷,这也是明代唯一的一项重大发明。在1500年之后500多年全世界838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来自中国。

过去三十多年,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每一项重要技术和产品,都是别人发明的,不是我们自己发明的。我们只是套利者,不是创新者,我们只是在别人建造的大厦上搭建了一个小阁楼,我们没有狂妄自大的理由!

牛顿花了30年的时间发现了万有引力,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搞明白了万有引力定律,如果我宣称自己用三个月的时间走过了牛顿30年的道路,你们一定觉得可笑。如果我再反过来嘲笑牛顿,那只能说明我太无知!

(6)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孝伊糖的头像
    孝伊糖 2025年10月12日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孝伊糖”

  • 孝伊糖
    孝伊糖 2025年10月12日

    本文概览:在自然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各种哺乳动物一生中的心跳次数基本相近,约 25 亿次。事实也是如此,像体型越小的动物,其心跳往往很快,且寿命一般也不会太长,反之。如小老鼠的心脏每...

  • 孝伊糖
    用户101201 2025年10月12日

    文章不错《一个人一生心跳大约有多少次》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奥特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