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又多又杂,那么如何提高地理成绩呢?下面我整理了初中地理中考重点考点,供大家参考!
自然环境
1.地势特征:西部高,东部低,呈阶梯状。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第一级阶梯雄踞西南,主要是青藏高原。
2.阶梯分界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极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地33%、高原26%、盆地19%、丘陵10%、平原12%)
4.主要地形区: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高原、盆地、平原顺序为从大到小)
丘陵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地理重点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其中,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自转)
绕什么转: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约24小时
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
地球运动:公转
绕什么转: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更替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初中地理中考考点必背
地理是初中学习中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下面是八年级下册地理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中国的四大地区
北方地区
1.地形: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也有高原和山地。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位于长白山和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之间,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土壤为肥力最好的黑土,被誉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气候:中国北方地区主要是北温带,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一年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南方地区
1.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丘陵交错。
2.气候:南方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西北地区
1.地形:西部地区地形包括天山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阿尔泰山脉、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吐鲁番盆地等山地、盆地、沙漠、戈壁。
2.气候:西部地区仅东南部少数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其他的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寒气候,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高温,降水稀少,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
青藏地区
1.地形:青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2.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冬季严寒,夏季温暖,全年干旱少雨,辐射强烈,植被较少。
长江三角洲地区?1、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2、成为“鱼米之乡”的原因:①这里以平原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②这里河湖众多,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3、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4、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②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③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工业用水,淡水产品。
5、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有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还有苏州、扬州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中华门是明朝初期都城的正南门,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堡。
6、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初二地理高频考点整理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中国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6、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7、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8、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9、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0、我国总人口为13.40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其中少数民族最多的是壮族。
11、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减少,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2、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3、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4、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5、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初中地理中考考点必背 高分学生都在背
考点必备的有:
七大洲和四大洋,七大洲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六大六块儿大陆是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
中国的四大地区是: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北方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冷冬,冬季寒冷干燥,
南方地区气候是亚热带气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西北地区气候是东南部少数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其他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寒天气气候,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高温降雨,降水稀少,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
青藏地区气候是气候是高原山地气候,冬季严寒,夏季温暖,全年干旱少雨,辐射强烈,植被较少。
灵活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如: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地理知识又多又杂,但是如何提高地理成绩呢?下面我整理了初中地理中考考点,供大家参考!
中考地理常考考点有哪些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0°W和160°E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
6.五带的划分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8.海拔和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11.陆地地形
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热带季风气候
④热带沙漠气候
18.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①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地中海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23.森林
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世界上的铁矿
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 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
25.各大洲人口
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26.人口迁移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
第一种是科技移民,第二种是劳动力输出,第三种是国际难民迁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
28.城市人口
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
29.世界的人种
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30.世界上的国家
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冈。
31.领土
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为领土。
32.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亚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成绩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可见,地图对于地理的重要性。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因此,学会用好地图是提高地理成绩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用好地图呢?我们要从三个方面说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地理学科的重要知识很多都“藏”于地图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地图就是知识的骨架、是知识的脉络,掌握了地图,就能从中发现规律,如果长期坚持,不仅能发现地理学科的美,更能让知识与地图相结合,形成良性循环,进而让地理变得更简单。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学习地理光有习惯没有方法是不行的,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这样才能一层一层把复杂的地图拆分开,不会漏掉细节。通常我们在读图、用图的时候会经过:获取信息、分析地图、说明原理三个步骤。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旧事酒浓”
本文概览:地理知识又多又杂,那么如何提高地理成绩呢?下面我整理了初中地理中考重点考点,供大家参考! 自然环境 1.地势特征:西部高,东部低,呈阶梯状。西部以山地、高原...
文章不错《初中地理中考考点必背知识点》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