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属于《四库全书》中哪一阁哪一部

子部——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 、《慎子》 、《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明清是中国君权高度集中的时代,两个朝代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清朝这个后起之秀也经常模仿前明以超越,而明朝永乐盛世中修了一部“永乐大典”,清朝康乾盛世中的乾隆帝不甘寂寞也修了一部“四库全书”,其用意显而易见,但是最后永乐大典的地位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获得中西方一致的高度评价,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而四库全书却被很多学者不屑一顾,称之为四库毁书,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们先说说乾隆帝为什么要修“四库全书”呢,他其实是在下一盘大棋,因为乾隆帝不止要做世俗上的皇帝,更是要做道统上的皇帝,当然这只是其中一步。

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实际在位最长的皇帝,在如今的知名度也是很高,稍微了解乾隆帝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乾隆前期励精图治,后期好大喜功,自称“十全老人”,其实这十全里面有几个颇有水分,而为了显示自己的赫赫武功,参照明之永乐大典就是成祖永乐盛世时修的,乾隆帝就下令修“四库全书”,在这个过程中毁了不少不利于统治的书,一举两得,毁书这个历史自秦始“焚书坑儒”就开始有了,后世就算有皇帝毁书也是小规模的,古书籍的失传大多毁于战乱,但是乾隆的毁书就不一样了,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的一场浩劫,因为范围太大,为什么范围大呢,跟康熙年间兴起的文字狱有关系,清代的文字狱贯穿康乾盛世三朝,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都敢叫你身死族灭,统治者妄图在精神上控制世人,禁锢世人思想,而书籍也是文化传播的方式之一,乾隆帝修书时大毁特毁,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文字狱的表现方式之一。

据粗略统计,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收录图书3500余种,禁毁图书3100余种(另一说法2800余种),差不多是录一半,毁一半,所以又有部分学者称之为《四库毁书》。

清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了对大清不利的书籍总数,据统计为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馀种、8万馀块。除了焚毁书籍,大清还系统的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明代档案仅三千余件,主要是天启、崇祯朝兵部档案,也有少量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朝的官方文书。其余估计不少于1000万份明代档案,已经全部被销毁了。除了销毁书籍和档案外,大清还系统的对残存书籍和档案,进行篡改。

销毁古书之多,好多已经彻底失传,现代只能根据考古发现墓中书籍弥补,如西汉海昏侯墓就发现了不少古籍,或者通过购买修书之前流传海外的书籍来弥补,一般以日本和韩国居多,当然日本近代侵华时,如八国联军进北京或者抗日战争时期也将很多珍贵的孤本运回其本土,比之抢劫金银珠宝更险恶。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帝不止毁书,还篡改书籍,好多涉及到女真族的书籍都被修改,因为乾隆帝是满族人,而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

“四库全书”其实是一部四不全的次品乃至废品,与永乐大典根本不是一个档次,在编修过程中,很多珍贵的古书籍遭到了刻意的人为删削、焚毁、篡改、错讹,一部徒有虚名的盛世书籍罢了。

遥想当年岳飞北伐金国间,何等意气风发,一曲《满江红》气吞万里河山的英雄气概,其中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竟被篡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何其可笑,乾隆帝之小鸡肚肠也是历代罕见?

第十期浅谈清史之四库全书完节,谢谢观看,下期我们讲讲日本侵华时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数次掠夺中国的孤本书籍,甚至有学者认为日本的中国孤本比之中国本土的孤本还要多,这其中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孤本国宝的流浪之路,敬请期待.....

(19)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宏秀的头像
    宏秀 2025年10月13日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宏秀”

  • 宏秀
    宏秀 2025年10月13日

    本文概览:子部——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

  • 宏秀
    用户101303 2025年10月13日

    文章不错《《山海经》属于《四库全书》中哪一阁哪一部》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奥特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