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稚成才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林巧稚,厦门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于厦门鼓浪屿基督教徒家庭。父林良英是新加坡一所大学的毕业生,从事教学和翻译工作。他思想开明,认为女子也应把她培养成才。林巧稚5岁丧母,由大哥大嫂抚养。大哥大嫂为了她能读书,而不得不让自己的孩子中途辍学。林巧稚就读于鼓浪屿女子师范学校时,有次上手工编织课,老师夸奖她说:“手很灵啊,当个大夫挺合适。”这句话对林巧稚震动很大,她下决心当个外科医生。1921年夏,林巧稚到上海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考试时,一个女友突然晕倒了,林巧稚毅然放下未完成的试卷去照顾病人。主考官被她舍己为人的精神以及卷面的才华所感动,录取她入学。1929年,林巧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博士学位,被留在北京协和医院当妇产科医生。她是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

在协和医院里,林巧稚勤奋工作,无论白天黑夜、严寒酷暑,她都为治病救人而忙碌。不管是什么身份的患者,只要有人向她求诊,她都有求必应。1932年,林巧稚获得了到英国伦敦医学院和曼彻斯特医学院进修深造的机会。1933年,又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进行医学考察。回国以后,林巧稚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妇产科事业。她解除妇女的痛苦,分享母子的欢乐,忙得连自己的婚姻与家庭都未顾及。1939年,她再次远渡重洋,到美国芝加哥医学院当研究生。1940年回国,不久升任妇产科主任,成为该院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北京协和医院关门。林巧稚在北京弄堂小胡同10号租几间房子,开办私人诊所。她有一个特殊的出诊包,包里总带着现钱,对贫病交困的病人,不收分文药费,还予以资助。许多患者都感动得流下热泪。同时,她还应聘到中和医院为患者看病,到北京大学任教,整日忙个不停。抗日战争胜利后,协和医院恢复,林巧稚重回医院任职。北平解放前夕,林巧稚拒绝接受离开祖国的机系。她认定:“我是中国人,我要和我的事业共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巧稚对中国***领导的新中国感到欢欣鼓舞。她在短文《打开协和窗户着祖国》中写道:“协和的窗户打开了,竖起了五星红旗……我们为祖国伟大的进步感到光荣骄傲。”

林巧稚在新中国充分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她经常带领医务人员深入农村、城镇考察妇女和儿童的疾病。为了降低我国婴儿死亡率,防治妇女宫颈癌,她撰写了妇幼卫生科普通俗读物《家庭卫生顾问》等书,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为了治疗新生儿溶血症,林巧稚邀集有关专家座谈,终于创造出用脐静脉换血的医疗方法,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她忘我地工作,实践着自己的誓言:“我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她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病房就是她的家。她用一双灵巧的手,迎接5万多个小生命来到人间。许多父母感念她从死亡线上抢救出自己的婴儿,就给自己的孩子取名为:念林、爱林、敬林、仰林等等。

林巧稚高明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得到政府和人民的尊重。1959年,她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在当时是唯一的女学部委员。她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北京妇产医院院长、中国医学会妇产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她是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起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还担任全国妇联副主席。

为了发展祖国的医疗事业,林巧稚倾注全力为首都医院和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妇产科专门人才。她和学生们对染色体的遗传学作了初步探讨,开拓该学科的研究,为后来她的学生攻下绒癌难关打下坚实的基础。

林巧稚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65年,她主持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妇产科学术会议。1974年,赴日内瓦出席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医学顾问委员会会议。1978年12月,她和楚图南率领中国人民友好代表团赴西欧四国访问,在英国时患脑血栓,回国后便长卧病榻,一病不起。

林巧稚不顾病魔缠身,仍抱病和学生们通力合作,经过4年努力,于1980年8月完成1部50万字的巨著《妇科肿瘤》。她虽身患重病不能行动,仍在病床上日夜筹划着成立妇产科研究所,时时刻刻惦记着她的临床医疗工作。她在临终前还一再嘱咐把她的遗体献给国家作医学研究。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病逝,终年82岁。她逝世后,人们为了永远纪念她,在她的家乡厦门鼓浪屿为她建立了纪念馆。

美国医师约翰·斯·鲍尔士在他的著作《西方医学在中国宫殿——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写道:“林巧稚在国民党时期的中国开始了优异的医学事业,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达到了顶峰。现在在中国,她被看做是一个医生女英雄……”

林巧稚的人物轶事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提出了: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话随着时间的流转,社会的进步在一步步实现着。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18年时我国已有3.5亿职业女性。这3.5亿职业女性中有半数之多在工作的同时已经生育有小孩。

所以,这些职业妈妈就需要尽其所能做到家庭事业两不误。既要照顾好小孩,又要做好本职工作。但还有一些女性,为了祖国的发展,为了完成好本职工作甚至放弃了结婚生子,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事业。

这些甘于奉献的不怕牺牲的伟大女性中就包括:"万婴之母"林巧稚。

一、万婴之母

林巧稚,中国妇产科学奠基人,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亲手接生50000个婴孩,被世人尊称"万婴之母"。

1901年底林巧稚生于鼓浪屿的一个普通家庭。此时的林巧稚是个粉雕玉琢,十分可爱的女娃娃。孩子的父母此时一定不会想到,这个孩子的长成保障了未来数十万家庭的幸福!

1、阿妈是个好阿妈

图 2林巧稚

林巧稚自幼好学天资聪慧,7岁进学堂读书,12岁读师范,18岁留校任教。教师这份职业安稳平淡,十分适合女孩子。但是对于林巧稚而言,这些远远不够,她思想积极,追求进步。慢慢的她心里想要做医生的念头越来越明显。于是她果断辞掉教师工作,投入全身心学习医学知识,准备考取医学院校。

林父是归国华侨,现在当地做一名教员。他思想开明,一路支持林巧稚学习完成梦想。并且还亲自教林巧稚学英语,练口语。林母则思想有些陈旧,重男轻女,一直希望林巧稚是个男孩子。但是,天底下哪有母亲不爱自己孩子的,林母也一样,真心爱着自己的女儿。

图 3林巧稚

奈何天不遂人愿,林巧稚5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年幼的林巧稚并不知道母亲得的什么病,只知道母亲的病只有女人才会得,并且很痛苦。就在此时母亲的骤然离世为林巧稚埋下了想要学医的种子。

2、一辈子不嫁人

母亲离开后,父亲就带着林巧稚生活,支持她学习。林巧稚一路从小学读到高等师范,毕业后就留校任教,做了老师。当她想要辞掉老师工作时,继母提出了反对意见。因为学医时间长,当医生工作繁忙,影响女孩子嫁人,再者学医花销大,费钱。面对继母的反对说辞,林巧稚当即回道:不嫁人就不嫁人,我一辈子都不嫁人!

虽然遭到继母反对,但是这些并不影响林巧稚想要学医做医生的决心。于是她辞了工作,开始备考北京协和。北京协和极其难以考进,并且入学之后挂科一次留级,挂科两次清退。

林巧稚是北京协和破格录取的。这是因为,林巧稚考试时有一位名考生晕倒了,林巧稚没多想丢下笔就去查看并帮助那名女生。以至于本来是林巧稚的优势学科因时间紧张有半张试卷没做完。好在北京协和看出了林巧稚的医者仁心,决定破格录取!就这样,林巧稚开始了自己在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的8年学习生涯,于1929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图 4林巧稚

博士毕业后的林巧稚,作为第一个毕业留院工作的女医生,被协和医院聘为妇产科大夫。林巧稚的聘任书上写道:凡因结婚,怀孕,生育影响工作者,此聘任书自动作废!没想到,她一干就是一辈子,一生未婚未孕。

林巧稚工作认真细致,对待病人亲和有礼。作为医生她一切从病人角度出发,为病人考虑,不久就被升为住院医师。之后更被派往伦敦等地深造学习。

在国外留学期间,林巧稚运用一切资源学习国外先进的医学理论和技术,用尽一切时间泡实验室,运用国外的先进仪器进行医学实验。她的研究成果还在伯明翰医学交流会上展示,获得一致好评!

到了1940年,林巧稚结束了国外的学习,回到祖国,成为妇产科主任。之后由于时局动荡不安,林巧稚被迫停下医学研究和在医院的医生工作。谁想到,这一停就是将近十年!

图 5林巧稚

虽然医学研究不能继续,但是林巧稚从未放弃过治病救人。她拿出自己的积蓄,在北京的胡同里开诊所,为贫困看不起病的病人主动减免医药费!

等到战争结束,社会不再动荡时,林巧稚返回北京协和医院,重新开始了自己的医生工作,这一做就是直到自己的生命尽头。

二、“南何北林”

像林巧稚一样将自己的终生都献给祖国医学事业的女医生在中国还有一位,她就是何碧辉。她与林巧稚合起来被人称作"南何北林"。

1:永远的妈妈

何碧辉比林巧稚小三岁,生于1904年。她家是做生意的和林巧稚家的书香门第有所不同。巧的是,何碧辉也是在鼓浪屿上的小学,之后同样考入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并且都是表现十分优秀的高材生。

何碧辉的主攻专业同样也是妇产科,终生未婚,没有子女,一辈子接生了成千上万的新生儿。

图 6何碧辉

2、归去来兮

林巧稚,何碧辉两人都在妇产科的各自领域取得不朽的成就。二人都是终生未婚,并无所出。但是二人却是中国成千上万新生儿共同的妈妈。正是由于二人的无私奉献和卓越成就,大大降低产妇生产风险,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减少了准妈妈们生产时的痛苦,提高了难产产妇的存活率。并且几十年来都致力于研究女性疾病的医治问题。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即使是对于功勋卓著的两位医学界女泰斗同样如此。1983年林巧稚因病去世。在她离世的前一天还亲手为6个婴孩接生。她说过,这世间最美妙的音乐就是新生儿出生时健康的第一声啼哭,甚至于她的遗言都是:"快!快拿产钳!拿产钳!"林老逝于北京,骨灰撒在了她出生的美丽鼓浪屿。何碧辉在1994年于南京离世。

三、妇女也顶半边天

图 7杰出女性

新时代的工作女性越来越多,女性可做的职业领域也越来越多,这其中就有很多优秀女性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不俗成就。

1、悬壶济妇孺

医者仁心,薪火相传,正是因为有一代代的伟大医学工作者,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舒适。

中国首位女医学博士:金韵梅。金韵梅是近代中国拥有多个"第一"称号的杰出工作女性。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她在天津开办了中国第一所公立护士学校:北洋女医堂。

石美玉,上海九院创办人。她自小长于江西九江,赴美留学,一生致力于治病救人,还鼓励中国留学生回国参与祖国建设。

杨步伟,医学界的美食大家,著有《中国食谱》。她不仅在医学方面颇有建树,还喜欢向国外展示中国的美食文化。

2、可敬的女性工作者

图 8樊锦诗

樊锦诗,敦煌莫高窟的守护女神,被称为"敦煌的女儿",守护敦煌多达50余年。她将自己的所有青春都奉献给了敦煌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季羡林对于樊锦诗对敦煌文化做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她几十年的工作可称"功德无量"。面对如此盛赞樊锦诗只淡淡道:"也还算为敦煌做了点实事儿。"如此淡然,的实干家!

林长霞,"警界女神警"将人民安全放于心间的人民好警察。自任职登封市公安局局长,就一直致力于扫黑除恶。对于未破获的积累案件,陈年旧案,一直走访调查群众,以寻求真相。这样一位"最美奋斗者"在奔赴现场的路上不幸因公殉职,甚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还是未破获的案子。

像这样的伟大女性工作者还有很多很多,她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祖国建设,社会进步,人类发展做出着自己的一份贡献。

致敬“万婴之母”林巧稚!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921年7月下旬,林巧稚和女伴余琼英到上海参加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考试。在考英语时,由于天气酷热难耐,余琼英中暑晕倒在考场,林立即中断考试,与另一女生将余琼英迅速抬到阴凉处,仅用十来分钟,便迅速敏捷地处理完了这起突发事件。然而,回到考场,考试时间已过。

所幸,在考场之外,她被考官发现了难得的素质:第一,会一口流利的英语,这对在协和学习至关重要;第二,处理突发事件沉着果断有序,这是当医生不可缺少的;第三,她的各科总成绩并不低。主考官被她舍己为人的精神以及卷面的才华所感动,破格录取她入学。 林巧稚还在当助理医师的时候,就是一位出色的医生,独立地完成了第一例大手术。

一个深夜,协和医院遇到了一位子宫破裂流血不止的年轻妇女,林巧稚还是助理医生,无权处置这种病人向科主任报告危急情况后,科主任让她自己做手术。她果敢地通知手术室,站上手术台,完成了她当医生的第一例大手术。手术的成功,也引起了医院更多人的注目。她被提前3个月由助理医生晋升为住院医生,比同班同学提前两个月接到继续任用聘书。 林巧稚考上协和时已近20岁,除了她其他女同学基本都结婚了。家人担心她的婚嫁问题曾进行劝阻,但她坚决去参加考试,据说她还摞下一句气话:“那我就一辈子也不嫁!”

毕业后因学业优异留校任职,然而聘书中规定:“……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林巧稚接下此聘书,若结婚生子,则会被解聘。据说她曾有过一段朦胧的恋爱,但由于在医院表现出色,被派赴欧美考察深造,恋情也不了了之。

因此直到晚年,林都未曾婚嫁,一直在做妇产方面的工作。家里的电话放在床头,医院有严重的病例,就整夜地守着电话等消息。她曾说过,“我的惟一伴侣就是床头那部电话。”

其实当年报专业的时候也曾考虑过学医,因为在心中一直觉得医学这个专业是十分神圣且高大的,但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偿。不过对于医生一直都是很尊敬的,因为他们救死扶伤,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我最喜欢的一名女医生就是林巧稚。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林巧稚吧!

1901年,林巧稚出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的一个基督教家庭。林父将这个美丽灵秀的女儿视为上帝的礼物,并为她取名?林巧稚?,寓意她一生灵巧而天真。林巧稚5岁时,母亲因患子宫癌病故。她永远不能忘记母亲去世时,那极端痛苦的一幕!1919年林巧稚从厦门女子学校毕业,并留校任教。但她从医的初心一直未曾改变。她被尊称为?医学圣母?!她成功施治中国首例新生儿溶血症手术,将中国婴儿死亡率、产妇死亡率降低300%,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她就是我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林巧稚!

林巧稚被称为?万婴之母?,那么你认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不改初心,一直坚定医学道路

其实年幼时因为母亲的原因,林巧稚就向往医学这个专业,毕业之后也是非常坚定的从事医学这个行业,坚持了这么多年,不改初心,一直在医学道路上奋斗。

二.为医学事业奉献终生

我感觉坚持是最难的,特别是能够坚持一生,这一点是极其伟大的。林巧稚女士几乎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医学事业,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佩。

三.医术高明,德行高尚

林巧稚医师的医术非常高明,挽救了不少新生儿,给很多家庭带来幸福,她品行高尚,不愧?万婴之母?的称号。

(6)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素笺欣年的头像
    素笺欣年 2025年10月14日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素笺欣年”

  • 素笺欣年
    素笺欣年 2025年10月14日

    本文概览:林巧稚,厦门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于厦门鼓浪屿基督教徒家庭。父林良英是新加坡一所大学的毕业生,从事教学和翻译工作。他思想开明,认为女子也应把她培养成才。林巧稚5岁丧...

  • 素笺欣年
    用户101404 2025年10月14日

    文章不错《林巧稚成才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奥特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