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古筝和古琴有什么区别? 我是学古筝的,,.所以我就说说他们的区别吧~~古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拨类乐器,形成了3000多年前的,传说为伏羲、神农氏所造;古筝则晚得多,形成于秦代,相传秦时有婉无义者,将瑟(乐器)传与两个女子,二女要争,引破为二,所以称秦筝。这是两者形成年代上的区别。
其二,古琴琴身以独木所成,琴面系有七根弦,故古称七弦琴。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弦轴上,属弹拨乐类的无马乐器;古筝则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最早的筝为5根弦,战国末期发展成12弦,隋代13弦,清代16弦,上世纪60年代为21弦,近年增加到24-26弦。琴弦均匀排列于筝面上,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马支起,属弹拨乐类的有马乐器。
其三,古琴虽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宽达四个多八度,借助面板上的十三个琴徵,可以弹奏出许许多多的泛音和按音。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朴而典雅,表现力富有内涵,异常丰富,故古时被文人雅士列为琴、棋、书、画之首;而古筝基本上是一弦1-2个音,同一弦中移动弦马(柱),可以调作音高,音域宽广,音量宏大,音色淳厚优美,悠扬悦耳。
其四,古琴琴谱自成一格,古时称为文字谱,到了唐朝后称“减字谱;而古筝古时多用工尺谱,现今多用简谱、五线谱。
其五,古琴的代表曲目最古远的是《碣石调.幽兰》一曲,描写孔子不得志以空谷幽兰自喻,据今已有1400多年。还有《广陵散》、《潇洒云水》、《梅花三弄》等,现存琴谱约有数千首之多。我国史籍记载有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说,以及三国中孔明巧施空城计,操琴退司马十万大军的故事,说的都是古琴而非古筝。1977年,美国发射的旅行家宇宙飞船超过太阳系向银河系太空进发,该飞船所播放的《流水》一曲,就是用我国古琴弹奏出来的名曲;古筝的古曲代表曲目有《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出水莲》、《锦上花》等。 S
古筝的声音大,很动听,弹奏的时候加持力很强。想要用它来醉人是再好不过了。所以自古以来多是些女孩子练一练好卖艺。古琴声音小,比较内向。只有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下会特别感动人,而往往感动的也只是弹琴人自己。一些大师也曾弹出过加持力很强的曲子,让人觉得如听万壑松,陶醉得不得了。但从古琴的结构和顶展历史来看,古琴真正的意义不在于技巧和感人,而在于心境和自然。天人合一是一个弹琴者最终的归宿。所以古筝比较倾向于是弹给别人听的,古琴则更倾向于弹给自己听。#古筝一弹,就会有许多人被吸引过来听,而古琴的知音却总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个人见解.
zhidao.baidu/question/2716046
问题二:古琴属于那一种类型乐器?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
古琴结构
古琴整体是一扁长形音箱,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面板又称琴面,是一块长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开有穿弦孔,琴尾为椭圆形,在项、腰处两旁有月牙形或呈方折凹人。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底板开两个出音孔,称龙池、凤沼,腰中近边处设两个足孔,上安两足,称颂足。面、底板胶合成琴身,在琴首里面粘有舌形木板,构成与琴腹相隔的空间,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设音梁,又称项实。琴腹中有两个音柱,称天柱和地柱。弦轴又称琴珍,多为圆形或瓜棱形,中空(穿弦用),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琴轸上。琴弦用丝制缠弦。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也开有穿弦孔。底板上有四个琴脚,琴首部两个叫凫掌,琴尾部两个叫焦尾下贴,起垫平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个螺钿或玉石制作的徽,用以标记音位。
古琴造型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古代名琴有绿绮、焦尾、春雷、冰清、大圣遗音、九霄环佩等。
古琴演化
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 *** 。现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龙池、凤沼的面板上贴有两块小桐木,作为假纳音,直至明代初期,仍有制琴家采用这种方法。唐琴的断纹以蛇腹断为多,也有冰纹断、流水断等。其表面漆灰则有墨、栗壳色两种,有朱红漆者皆为后人修补时所加。灰胎皆为纯鹿角灰,用麻布自下而上包裹琴背两侧直至面板边际,以防止上下板开胶。这些琴的边长皆在120至125厘米之间。
宋代的古琴发生变化,全长128厘米,肩宽25厘米,琴身扁而长大,尺寸大于传世唐琴,为北宋琴主要风格之一。南宋,除仿古之作外,体形则逐渐扁平狭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耸而狭之状,为南宋制琴的主要风格。宋人制琴以桐面梓底或松杉面底为主要制琴材料。断纹有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等,牛毛断则鲜见。灰胎仍以鹿角灰为主,也有用麻布打底者,但不多见。北宋晚期还出现了八宝灰(即将金银珠翠珊瑚等碾碎混入鹿角灰共用)的用法。宋代是唐以后制琴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官方甚至设局制琴,即所谓“官琴”。
元代制琴是宋、明之间的过渡期制品,由于历时比较短,现存的实物也比较少。明代造琴之多盛况空前,不论皇帝亲王还是官宦之家,好琴者甚多。其宗室制琴就有宁王、衡王、益王、潞王四大名家。四王之中惟潞王造琴最多,制作始于崇祯年间,据传达四五百张之多,且式样尺寸一致,均按年份次序编号刻款于腹内;琴背刻有琴名“中和”,敬一主人题“仰长江水”诗文以及“潞国世传”大印一方,皆用八宝漆灰。
弹奏方法
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古琴的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技音一百四十七个。演奏技法繁多,右手有托、擘、抹、挑、勾、剔、打、摘、轮、拨刺......>>
问题三:古琴是什么乐器,声音如何 古琴有点类似古筝,尺寸比古筝小一些,又叫做瑶琴、玉琴,是我国传统拨弦乐器,历史悠久,古筝也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过来的。声音比古筝的高一些。可听一下《极乐吟》《阳关三叠》《拉纤歌》《离骚》《清泉石上流》等,感受一下古琴之声。
问题四:古琴是什么? 古琴,又称琴、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拨弦乐器,有3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自古“琴”为其特指,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初为5弦,汉朝起定制为7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
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大量诗词文赋中有琴的身影。现存琴曲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主要流传范围是汉文化圈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而欧洲、美洲也有琴人组织的琴社。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拨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琴的来源无从稽考,不过中华古代文明之初的各个氏族领袖都与琴的创始传说有关,如伏羲造琴、
神农造琴、唐尧造琴、黄帝造琴和虞舜造琴等传说,但无考古支持,应为附会之说。甲骨文中有琴字,不过它可能从像箜篌这种中东竖琴发展而来,而箜篌最早出土样本是在新疆省且末县,可追溯到公元前400年至前200年。关于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诗经》,与琴相似的最古实物是曾侯乙墓中的筑和十弦琴。筑长度与现代琴相仿,而十弦琴长度是现代琴的一半,琴体较厚,琴面不平,无徽位。战国中期和西汉则有比现代琴短些的七弦琴出土。曾侯乙出土的十弦琴面板呈曲线,琴头微昂,腰部下凹,尾部上翘,下有一足,很像单足的夔,有礼器的象征。
西周时的钟仪是现存记载中最早的一位专业琴人。[1]据史料记载春秋时诸侯宫廷中都有琴家,且大多以“师“为氏,如师旷、师文、师襄和师涓等。史载他们都有高超的琴艺。而在先琴时期琴被用于伴奏和演唱,称为“弦歌”。在《诗经》等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关于琴的记载,可见当时琴已有较丰富的表现力。战国时期随着音乐的不断进步,琴乐也得到了很大地发展和普及,从而涌现了大量的琴人,如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精典千古传诵。而琴作为主要的乐器,被士人赋予礼制修心养性的功能和审美,所谓“君子之近琴瑟,此仪节也,非以心也”和“士不故不撤琴瑟”。儒学创始人孔子对琴十分推崇,能弹琴唱诗经三百首,还曾向师襄学琴,成为后世士人典范。后人附会作有《孔子读易》和《泣颜回》两琴曲。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师旷、伯牙、雍门周、孔子等。
问题五:古筝和古琴是什么区别? 古筝相对于古琴来说能简单些,毕竟指法不是很复杂、 谱子看起来也是古筝比较容易懂,不过有时候古筝转调有点麻烦、 我个人还挺喜欢古琴声音的,很有韵味,不过要是学古琴的话入门时间有点长,古琴不像古筝那样容易懂、 我觉得现在学古筝的人比较多,但是不管是古琴还是古筝,能学精的人还是很少的、 如果亲想要学习只是用来充实业余时间的话我建议学古筝、 我刚学习古筝的时候还好,我学古琴,回家练琴的时候我爸妈都不敢在家呆着…… 弹不好就是噪音……
问题六:古琴一般与什么乐器合奏什么曲子? 与箫配合最经典。著名的琴箫合奏曲:渔樵问答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凤求凰 卧看云起
问题七:说明什么乐器属于古琴,顺便问一下琵琶是古琴吗 古琴要看自己的经济条件,能承受的可以考虑一下,古琴很能陶冶情操的,古典中的代表乐器。但是要考虑一个问题,男孩子还是考虑笛箫比较合适,要是女孩子可以在古琴和琵琶中选择。埙这个乐器总是给人悲伤的感觉,还是少玩比较好。陶笛这个要提醒一下,不是中国古典乐器哦。在意大利和日本比较流行,国内这方面的老是相较之下比较人,资源有点稀缺。个人建议,希望对楼主有参考意义。
问题八:古琴和吉他有什么区别? 古琴和吉他虽然同属拨弦乐器这一大类,但无论历史起源、乐器的外形(形制)、定音方法、弹奏技术要求,还是曲调风格,以及音色等方面,二者无一相同。
从历史起源看,古琴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乐器,诞生于大约三千年前;而吉他则最初其前身由 *** 地区随摩尔人西侵而流入西班牙,于十六世纪定型为今天的形状,传入我国已经是十九世纪末期以后的事情了。
从外形上看,古琴整体为条形的箱状,琴面上张有七根琴弦;而吉他则由“8”形的共鸣箱与长条的琴颈构成,张有六根琴弦;古琴在琴箱上没有取音的金属品丝,也没有音孔,只有标记泛音的音徽,而吉他则有专用于左手取音的指板,指板上嵌有金属品丝,音箱上有圆形的音孔(爵士吉他则如小提琴般在两侧开有F形的音孔)。
在定音方法上,古琴通常是按照中国传统五声音阶,以二度、三度关系来定音;而吉他则按纯四度关系来定音。
在弹奏技术方面,首先是弹奏姿态,古琴是横放在弹奏者身前的案几上,弹奏着正对古琴端坐,以双手弹奏;吉他则是将乐器斜抱怀中,古典吉他必须以坐姿弹奏,而如民谣吉他的弹奏姿势就较为随意,坐姿、立姿皆可;在左手按弦取音上,古琴讲究“揉弦”,左手按住琴弦后要晃动按弦手指,使琴声发出类似滑音的效果;吉他除了特别要求,通常按弦后手指要保持稳定;右手的拨弦,古琴对单根琴弦的弹奏有钩、挑、弹、捻等多种手法,吉他则主要为单指钩拨弹弦;古琴也有扫弦的奏法,称作“划”弦,主要用于快速的琶音弹奏,吉他的扫弦奏法手法十分丰富,主要用于各种节奏;
在音响方面,古琴的琴声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吉他则音量较弱;但二者都不适合与其他乐器合奏;
在音色方面,古琴的音色沉着厚重;吉他则随不同类别而有所区别,古典吉他音色柔和圆润、弗拉门戈吉他音色清亮、民谣吉他则较为锐利。
在曲调风格上,由于古琴以泛音弹奏为主,故长于悠扬的旋律,不适合现代和声的演奏,而吉他以基音弹奏为主,所以不仅适合多声部和声的弹奏,还可以为各种节奏的曲调伴奏。
另外,现代吉他结合电声技术,发展出了电声吉他,古琴则始终保持着其原来的面貌。
问题九:琴、瑟分别指的是什么乐器?尽量详细点! 1.瑟是古代一种弹奏板箱体弦鸣乐器。瑟的得名不详,古书《释名.释乐器》中有“瑟,施弦张之瑟瑟然也”,认为瑟得名于其声音,这种解释多少有些牵强。
瑟在以往考古发现的弦乐器中所占比重最大,它的出土地点集中在湖北、湖南和河南三省,并且绝大部分是出自东周楚墓,江苏、安徽、山东和辽宁等省只有一些零星发现,年代也大多较晚。
瑟类似于今天的古筝,瑟体都是木制,一端有用来固定弦的“枘”,根据“枘”的多少,瑟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2枘瑟、3枘瑟、5枘瑟等。
在洛庄汉墓的乐器坑里,共发现了7架瑟,但木结构都早已腐烂,只剩下遗迹。但是,这些瑟的瑟枘都保存完好,瑟枘为青铜镏金铸造,时至今日仍金光灿灿。在本次洛庄汉墓出土乐器鉴定过程中,有可能以现代的古筝来代替瑟出现。至于那些腐烂的瑟,将来可以根据遗迹进行复制。
2.琴,弹弦乐器。古代称琴、瑶琴。现代称古琴、七弦琴。《诗经》、《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文献都有记载。东周各国乐官多精通琴艺,如楚国钟义、晋国师旷等。孔子琴艺娴熟,他教授的“六艺”中,即有弹琴诵诗的内容。汉魏以来的司马相如、蔡邕、嵇康都以弹琴著称。唐代李峤、李欣、李白、韩愈、白居易、张祜等诗人,为弹琴写下了不朽的诗句。宋徽宗赵佶热爱琴艺,曾广搜天下名琴藏于特设的“万琴堂”。南宋末年以来,随着古琴演奏艺术的发展,由于演奏风格、师承渊源、所据传谱的不同,形成众多的派,各有卓越的琴家和琴曲。著名琴派有浙派、虞山派、广陵派。近代有浦城派、泛川派、九嶷派、诸城派、岭南派等。近年出版的《琴曲集成》收录琴谱一百五十余种,琴曲三千首以上,可见古琴音乐遗产之丰富。
古琴制作工艺也有悠久的历史,制琴名家辈出。唐代,仅四川雷氏家族就有雷霄、雷威、雷珏、雷迅等十余人。还有张越、郭亮、李勉等高手。给后世留下不少精品。宋代名家有朱仁济、卫中正和金道,元代有朱致远、严古清,明代有祝公望、张敬修等。
古琴摆放问题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汉族的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年以上历史。下面是我整理的《古琴》阅读原文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古琴》说明文阅读原文
① 古琴历史悠久,是汉民族最早的拨弦乐器,自古“琴”为其特指。据文献记载,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已把古琴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重要场合。《诗经》中已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等诗句,说明古琴在那时就已比较普及了。
② 古琴形制的基本组成是一个扁长形音箱,它头大尾小,宽六寸,厚二寸,长三尺六寸五,由两块中空的木板粘合而成。琴面呈拱形凸起,琴底为方形平面。七根琴弦通过岳山***琴头凸起的部分***架在面板上,一弦外嵌有十三个徽点。古琴形制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象征意义。例如琴面圆形,象征天;琴底方形,象征地。琴长象征三百六十五天。形制各部分的命名也用意深远:有的从空间角度命名,使琴各部分的名称对应于天地、山川等自然之物;有的从生命角度命名,古琴就被比作人或凤,有头、项、肩、腰和足。因此在琴人眼里,一张琴就是一个生命,更是一个世界。
③ 古琴的式样很多,不同式样反映了设计者不同的审美情趣。“蕉叶式”顾名思义像一片芭蕉叶,它的琴头别具一格,整体线条圆润,生趣盎然。“仲尼式”只在琴体的项部和腰部有两个凹进的线条,其简洁流畅、含蓄大方的造型颇能体现儒家中庸内敛的风格。“落霞式”的两侧呈对称的波浪曲线形,让人联想到无际的天边、灿烂的晚霞。“正合式”一线直下,从琴首到琴腰没有任何变化,造型朴素大方,颇受琴人喜爱。
④ “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这是说古琴有很强的音乐表现能力。古琴的木质共鸣箱是由一块整木掏空而成,所以能产生深沉、厚实、古朴的音响。古琴的有效弦长一般超过110厘米,琴弦振幅大, 振动时间久, 自然能给人余音绕梁之感。古琴的音色多变,有散音、按音与泛音三种基本音色。散音响亮,共鸣性强;按音温厚结实;泛音清脆透亮。乐曲中三种音色常配合使用,使古琴能细腻精微地表现音乐中的意境和情感。清微淡远的《平沙落雁》,刚烈粗犷的《广陵散》,悠闲舒展的《渔樵问答》,哀婉沉痛的《长门怨》……都能在古琴的乐声中得到很好的表现。
⑤ 古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高的乐器。它位列“琴棋书画”之首,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工具;也是他们寄情山水,物我两忘的重要媒介。古琴艺术所追求的情趣与意境都符合传统文人对世界和生命的体认,也与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内在、寓意含蓄的精神特征吻合。文人的深度参与提升了古琴艺术的境界,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与琴有关的诗篇和优美传说。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美丽,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孤独,陶潜抱着无弦琴弹奏时“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天真……至今读来仍令人神往。
《古琴》说明文阅读题
15.根据上文中的相关知识,下列选项中的古琴属于“仲尼式”的一项是*** ***。***2分***
A. B. C. D.
16.请简要回答文章第②段是从哪几个方面对古琴的形制进行说明的。***3分***
答:
17.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联络上文内容,分析我国古琴艺术得到世界认可的原因。***5分***
材料
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张可以回圈播放的镀金唱片,古琴大师管平湖演奏的古琴曲《流水》就被收录其中。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古琴艺术的突出价值再次得到世界公认。
答:
《古琴》说明文参考答案
15.答案: C ***共2分***
16.答案要点:
***1***古琴形制的基本组成。
***2***古琴形制的象征意义。
***3***古琴各部分的命名。
***共3分。1个要点1分***
17.答案要点:
***1***古琴历史悠久,是汉民族最早的拨弦乐器。
***2***古琴音乐表现能力强,能细腻精微地表现音乐中的情感和意境。
***3***古琴艺术蕴含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古琴的形制、命名寓意丰富;古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高的乐器;古琴艺术所追求的情趣、意境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征吻合。
***共5分。历史悠久1分,音乐表现力2分,文化内涵2分***
平时放于琴桌上即可
制作合格的新制古琴,它的拱形结构和强度完全可以长期承受琴弦拉力,不松弦的情况下平放几十年也不会出现塌腰变形现象,平时放于琴桌上即可。
主要是要防止落灰、防止直晒阳光、不要放在太靠近散热器的地方,要避免湿度和温度的骤变。
冬季应将琴放在相对湿度在40-55%之间的室内,室内必须有加湿器,或将琴贴近于水盆之上,至少在龙池和凤沼下方各有一大点的水盆,要贴近一些,琴不碰到水面即可。
夏季自然空气湿度就够了。
古琴放在桌面上,要有防滑垫,古人是用细长的沙包,今人可以用超市卖的汽车仪表盘上放东西用的那种车用防滑垫,剪成小条,放在琴与桌子接触的地方。注意琴轸不要直接放于桌面,那不是腿,琴轸是要悬空的。
如果有条件,在墙上固定有软包或木质包裹的钉子,算好距离,挂琴于墙上,则古琴的受力会更加合理。
如长期不弹琴弦应适当放松,新购古琴有一个稳定期,最好不要松弦,请老师将琴弦调到标准音高,以观察琴体变化,一般在北方古琴在正常琴弦拉力下过冬后,请老师看看没问题的,就算渡过稳定期了。
扩展资料: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可见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古琴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冰阳”
本文概览:问题一:古筝和古琴有什么区别? 我是学古筝的,,.所以我就说说他们的区别吧~~古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拨类乐器,形成了3000多年前的,传说为伏羲、神农氏所造;古筝则晚得多,...
文章不错《古琴是什么乐器》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