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地球脉动观后感(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球脉动观后感 篇1我最近在看一部**,它的名字叫地球脉动(PLANET·EARTH)
实际上,“地球脉动”是五张碟片,但是它还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后面再加上五千万个非常)的好看!而且,我还是听英文的解说,看中文繁体字观看的呢。大部分时候我都能看得懂(难度系数多少?5·0)
“地球脉动”这部片子讲的是地球上的一切。
碟一分三个部分:两极之巅(从南极一直介绍到北极);雄伟高山(介绍了高山上的各种生物);淡水资源(看看占地球3%的淡水里究竟有啥)。
碟二里也有三个部分:洞穴迷宫(探探洞穴里千奇百怪的生物);奇幻沙漠(世界上条件最严酷的地方——-沙漠里生存哪些东东);冰封世界(带你到南北极去看看冰雪里能够生存的物种)。
每部分的后面都有一个“地球脉动日记”,介绍是怎么拍摄的,并讲解一个重点。比如“两极之巅”重点讲解怎么样从高空与地面配合拍摄鬣狗捕食的;“雄伟高山”重点讲解拍摄雪豹的艰巨。
下面我要推荐一个“地球脉动日记”。理由:为了拍摄全世界最大的一堆便便——-蝙蝠粪便堆成的山,摄制组竟然住在了那堆便便的边上!他们真是不容易啊!
最令我爸爸妈妈晕倒的是我喜欢看“地球脉动”的程度竟然超过了看“哈利波特”!因为从“地球脉动”里我学习到了以前不知道的许多知识。
听了我的介绍,你心动了吧!心动不如赶快行动,Let us buy“地球脉动”,一起看!
地球脉动观后感 篇2今天,我看了一集纪录片,名字叫《地球脉动》。片里有一群大象经过500英里的一片干旱荒漠后找到了一条溪水,它们在水里翻过来翻过去,不停地打滚,真的是太快活了!
你知道40万只雪雁在天空飞翔是什么样子么?你知道有鸟类竟然可以飞跃喜马拉雅山么?你知道最大的地下洞穴中的奇妙景观么?看《PlanetEarth》,译《地球脉动》或是《行星地球》——由英国BBC拍摄与制作的11集地球纪录片。维基上说它是对地球空前绝后的礼赞。片子的每一个镜头都可以用来做桌面。我看了后觉得一点也不夸大,零下60度帝企鹅整齐的队伍、新几内亚岛上华丽的天堂鸟起舞、大白鲨跃起一口咬住逃亡的海狗……还有山峦间的颜色如何迅速地由新绿到翠绿到金黄到艳红,直至萧瑟的冬意凛然。在90分钟时间里,我与儿子沉浸在电视画面中一会儿目瞪口呆,一会哈哈大笑,一会儿感动不已,看完后儿子评价说这比最棒的动画片还好看。这部片子是对小朋友(包括大朋友)最好的环保教育。最好的地理知识学习。强烈推荐!
巨大的预算,前后5年的拍摄时间,高画质的摄影,革命性的高超速摄影机,细腻的卫星画面,使得这部纪录片有了极度震撼人心的力量。奔涌河流,雄壮山脉,幽深洞穴,冰雪世界,蔚蓝海洋,苍茫沙漠,奇幻丛林,浩瀚草原……每一集都是一场绝对的视觉盛宴。
我看的是第一集《两极之间》,地球如此之大,有的地方生机盎然,还有的地方不适宜生存。撒哈拉沙漠里,象群成了极忙碌的一份子,他们在迁徙,不计一切只为寻找充足的水源。画面中一头未成年的小象仍在不停地迈动步伐向前走动,但它并非掉队小象中幸运的那一部分,它迷路了,向沙漠更深处走去。尽管付出了像这样的代价,但最终,大部分象群到达了预想的目的地。看体积如此庞大的非洲象在水中自由欢快游动的画面,我受到了很深的触动。
看完了《地球脉动》,我了解了许多东西。到现在,我才发现地球是多么奇妙啊!
地球脉动观后感 篇3从昨晚的热烈讨论中足见有许多人在关心,也在身体力行环境保护的事情。这当然值得褒奖。
但是我总觉得,这个问题在根儿上就不是那么方向正确。
保护这个词,从来都是用在强者与弱者之间,从来都是大的保护小的,强的保护弱的;环境是什么,他/她/它为什么需要你的保护?环境是比我们弱还是小?
这样的说法,根本上是人们借科学理性狐假虎威。因为手中的科学,就以为自己可以掌控环境,破坏了环境,然后在修补环境。美其名曰保护环境。伪善的人们哪……
其实,环境问题的凸显,是在人们眼见身边的环境今天不似昨天,今天糟糕甚于昨天,身体的某个部位昨天好好的今天就疼了痒了变样了,才开始抓后脑勺了,人就是这么短视与近视。
人们为了环境做点什么,不是保护环境,而是保护自己。自我保护从来都是人第一位的事情。所以无论你借环保的名义做了什么都没有那么大公无私。
关于环境问题,人不改变对待自然对待环境的态度,不理清人与环境的关系,是无法改善环境恶化的状况的。
地球脉动观后感 篇4今天下午我们学校观看了科技**《地球脉动》,主要写了北极熊、猎狗、黑斑羚、企鹅与食人鲨等动物。它们互相残杀,并且环境也很恶劣,地球遭到了破坏。我们一定要保护地球,保护那些可爱的小动物们。
那些小草都因为环境的恶劣有的变黄、有的都枯萎了。《地球脉动》上面讲了许多的动物怎么捕猎,可是地球受到了破坏,许多的小动物们都没有了自己的家园。因此捕猎当然更困难。有一次,几只猎狗在捕杀黑斑羚。有一只小黑斑羚跟队伍走散了,猎狗的目标于是转向了它,那只猎狗把它追到了河里面,因为猎狗不会游泳,所以它们只好在河的四周等待。过了一会儿,从森林的另一头传来一声叫声,这叫声表示已经抓到了猎物,猎狗们一听到就赶快跑回森林里,共同享受美餐。而这只黑斑羚安全了。鬣狗虽然很凶狠、很残酷,但它们的团体精神令我感动。它们这样做是因为地球的环境很恶劣,猎狗们实在忍不下去了,就去捕杀猎物。
所以我们以后一定要保护地球,让地球没有互相残杀,多种植花草树木,多保护那些可爱的小动物们!
地球脉动观后感 篇5就在昨天,我们看了一个很好看的科教影片——《地球脉动》。听唐老师说这部影片可是获了很多国际大奖的,观看了以后,果然精彩绝伦!**的每一个画面都是那么精美,每一秒钟都让人赏心悦目,每一个片段都那么紧张刺激,同学们不时发出惊叹,感叹**的不可思议!
里面有一个场景是介绍鹿群的生存经历,可怜的小鹿最终还是让大灰狼给吃掉了,同学们看上去都很讨厌狼,因为狼太残忍,就连很小的鹿都不放过。我也不例外,真想上去帮小鹿一把啊!
**里面还介绍了南极冰川的企鹅。企鹅个个憨态可掬,张开翅膀,昂头像个绅士一样走来走去。更让我们敬佩的是,企鹅妈妈很勇敢,因为小企鹅要在冬天才能孵化。在孵化的过程中,企鹅妈妈要一直守候在蛋宝宝的身旁,相信企鹅妈妈要在南极受冷受饿,我就觉的企鹅妈妈特别勇敢无私。
动物们真是充满活力与激情,只要好好观察就一定可以看到许多美妙的东西。原来我们的地球这么美丽,大自然如此的神奇,科学真是他奇妙了,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就一定能体会到其中的奥秘!
也许你会问科学是什么?也许你会与我同感,科学为什么这么神奇,那么就来看看《地球脉动》这部**吧,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地球脉动观后感 篇6看了这部**我感受到了大自然两极之间的奇妙之处和壮憾的景象。如南极的冬天雪花飞舞,一眼望去白茫茫一片,上百只企鹅摇摇晃晃的向前走去,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它们的蛋。那时我就想希望企鹅宝宝快快出世,这样就不用妈妈再辛苦的带它们。其它还有很多:比如动物寻水源、大鹿群迁徙、野狗巧捉鹿等。
大鹿群迁徙————播放时我被吓到了,因为从上面汪下拍,鹿群密密麻麻的像小黑点,我都不知道那是什么,那个景象实在是太壮观了,上千上万只鹿羊都一起迁徙,但是迁徙不是都一帆风顺的,几只饿狼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向它们走近。这时我心砰砰跳动,希望狼不会得逞。狼瞄准时机嗖地冲了出去,鹿群被这突如其来的危险惊恐万分,整齐的队伍也立马解散了。狼群向幼鹿追去,它们的目标是幼鹿,果不其然有一只幼鹿落单了。
狼群用尽全力追补。这将是一场速度和耐力的较量,跑了好久好久,我以为小鹿会慢下来,但出乎意料,小鹿速度丝毫没有慢下来。这时我心中为它鼓劲,小鹿,加油啊,可能过一会狼就半途而废了,小鹿加油啊,生死之别就在一念之间。
最后小鹿还是被狼追到了,但我觉得它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敬佩!
地球脉动观后感 篇7地球脉动拍摄团队走遍全球各地,才拍摄到地球脉动。地球上的野生动物正在减少,逐渐走向灭绝。
如大鼻羚已从100多万只减成几十只,如居住在悬崖峭壁上的阿比西尼山羊因战争时战士们饥渴难耐食物匮乏,打山羊吃,所以被逼到悬崖上生活,在迁往悬崖前,还有几千只,现只剩下150只,在保护后,又起死回生般增加到了600只。如全球蛙类三分之一已灭绝。因天气变暖、冰层流失,使北极熊失去了大多的繁殖区和狩猎区。东北虎只剩下30多头了,在刚果盆地,一只只无手的猩猩在地上跑,就因为人们盗猎。人们在刚果盆地反盗猎巡逻,动物才得以生活。
就因为人们猎杀动物,所以才灭绝,就因为人们醒悟,动物才得以生存。我想说:“保护动物,人人有责,不破坏食物链,人和动物,和谐相处,地球才会更美。”
地球脉动观后感 篇8今天,我看了一部很好看的科教影片——《地球脉动》,里面的每一个镜头都特别的紧张,刺激与神奇。
第二集《多样浅海》主要讲的是地球陆地被浅海所包围,这里拥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海洋动物群落,正是浅海环境的多样生态养活了如此众多的生物。本集展示了栖息在炙热的巴林沙漠地区的神秘海鸟群落,以及独特的冲浪海豚,这种海豚会把鱼驱赶到海岸附近然后饱餐一顿;而这些海鸟群则和舞姿曼妙的海狮一起潜水,围捕巨大的凤尾鱼群。追随着镜头我紧张地看着动物们为了生存而各施其法。
在这一集中我认识了很多奇形怪状的海洋生物,比如状如一块大黑板的儒艮;像一把长剑的樽海鞘;星状的葵花海星;墨斗似的黒喉;状如其名的黄带拟羊鱼等等,还有些见也没见过,听也没听过的`海洋生物。当然我也见到了我经常吃的乌贼与小虾,曾在海洋馆见过的海马和鲸鱼。海洋生物对我来说太陌生了,将来我一定要去探讨海底世界,去跟它们亲密接触。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座头鲸了。它虽然庞大无比,但特别可爱。小幼鲸累时,它妈妈就会把它托出水面,让它更容易呼吸。小座头鲸虽然长达三米,体重近一吨,但它还是很脆弱,需要妈妈的照料。贪玩的小幼鲸一天要喝五百升母乳,为了孩子的食量鲸妈妈每天都忍受着饥饿,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啊!看到这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除了座头鲸我还如愿以偿地看到了我最喜欢的海豚宝宝,胖胖的滑溜溜的身体憨态可掬,它是海洋生物中最善良的,也是我们人类的“海上救生员”。
通过影片,我了解了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多珊瑚礁的地方,珊瑚虫与海藻它们共同把荒芜的海洋变成茂盛的花园,我觉得珊瑚虫神奇至极。我还知道了海草是唯一能在海里生长的开花植物;儒艮是海里最大的食草动物;磷虾是地球上最多的——
《地球脉动》让我见识到了海洋世界的无穷无尽,科学领域的奇妙无比,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变换。以后我会认真学习,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地球脉动观后感 篇9这个节目我觉得简直是无得叹,无论音乐,画面,还是它背后表达的意义都是非常让我感到震撼的。很喜欢看到那群大象踏入由冰川融化的绿泽之国,很喜欢看那对座头鲸母子越洋的缓慢情形,很喜欢看北极熊从雪坡上滚下来的笨拙……
海鬣蜥一出生就遭遇游蛇群的捕杀,必须要躲过饥饿的蛇群,才能与族群汇合,获得生存的资格。这是一场剿杀,一场生死较量,场面堪比刻意渲染过的好莱坞大片。对于幼小的海鬣蜥而言,破壳而出的瞬间便意味着死亡的随时降临。即便如此,依然为了生存奋力躲避。生存是一种本能,但这种本能却无法不让人动容。
雄性信天翁在小岛上默默的等待分离6个月的伴侣,一天、两天、三天……孤独的守望,直到雌性信天翁的出现。看着相别已久的伴侣,雄性信天翁竟害羞起来了。那一刻,我也跟着笑了。整个等待的过程我一直很紧张,生怕信天翁等不到伴侣会孤独一生,也从来不知道动物们可以如此的长情。
企鹅父母为养育后代,冒着生命危险出海捕鱼。历经激流险滩,跋涉了八十海里的企鹅爸爸,不小心受了伤,血染红了羽毛,带着一肚子食物蹒跚着回家,将肚子的食物喂给早已饥饿难忍的幼仔,而夫妻间简单的点头示意后,企鹅妈妈又开始了同样的捕鱼旅程,如此循环。受伤还算一种幸运,每一次的出发都是前途未卜,不知是否还能回家,然而每一次都毅然决然的启程,从不退缩。
从这三个片段中,我看到了关于生存的本能,更看到了爱和责任。片中的每一种动物都值得你去认识和探究,所有的萌点和泪点也需要你自己去发掘和体会,
小时候,喜欢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有时恶作剧般将蚂蚁的途经路线用小棍子划掉,然后看着找不到回路的蚂蚁四处乱窜,非常惊奇与满足于自己的发现。而今想来,他们只是在努力储备过冬的口粮,与我们任何一个人努力工作的样子,别无异样。
最最最最值得我关注的还有每集后的地球日志。即是拍摄花絮……每次的拍摄花絮都让我笑趴。不过他们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最记得他们说的一句话……他们在洞穴拍蝙蝠时,因为要整个月蹲在成千上万的蝙蝠粪便与蟑螂中。某人一边用胶布贴着自己裤裆说“我……呃……不想让虫子钻进一些特殊的部位……而且,一个正常人是不应该在粪便里生活半个月的!
”而他们……却做到了。天与地的所有事物都让我感到震撼。无论是大自然·还是拍摄组的每一位……
地球脉动观后感 篇10今天我们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安排下观看了一部很好看的**——《地球脉动》。里面的画面真是太精美,太让人震撼了。
我们看到张大嘴巴的帝企鹅排着整齐的队伍。看到新几内亚岛上华丽的天堂鸟在翩翩起舞;看到大白鲨跃出海面,一口咬住逃亡的海狗。看到迷人的日出日落。看到山峦间的颜色如何在高速镜头的播放下由新绿到翠绿再到金黄,艳红,直至落叶凋零……里面的每一幅画面都是那么让人惊叹,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伟大!
我看到某种鸟类的迁徙。密密麻麻地布满着天空,朝着同一个方向飞翔,那是一种生命之美,鸟类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惜飞跃万水千山,那种壮观让我们惊叹。
在寒冷的北极,小北极熊第一次见到阳光。它看起来是那样的喜悦,阳光对南极的动物们来说可能一年都见不到一次,阳光是天赐的礼物,想到我们人类能每天都享受阳光的温暖,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羚羊正在浩浩荡荡地迁徙,他们的路线蜿蜒崎岖,可是他们不争不抢,那么有序,无论路途多么艰辛,他们都不会放弃。像是事先约定好的一样,羚羊是多么聪明的动物啊;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好好保护他们,地球才会更加的美丽。
我们还看到了不一样的日落,当最后一缕阳光远离地球时,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多么的美丽,壮观,让我想到了地球上的人类,每天都在忙忙碌碌,有谁在意这么美丽的景象,我们不该珍惜吗?
这是一部十分神奇,令人惊叹的**,大家有空都来看看吧!
这一季拍摄中,令片人最深刻难忘的便是对雪豹的拍摄过程。
雪豹,在高原地区距离人类最远,最神秘的物种。它站在整个青藏高原生物链的最顶端,在整个野生动物的科研界,对这种动物的认知甚少。
20多年前,鉴于从来没有人拍摄过这种野生动物,团队考虑过拍一个有关雪豹的系列。但是随着研究和讨论的深入,大家却发现实现想法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最主要的问题是拍摄设备跟不上,最后只能怀抱遗憾的放弃。
这一次,《地球的脉动 II 》?的团队又一次把目光瞄向了雪豹。他们动用各种自动感应拍摄小型摄像机的高科技,把摄像机放在绝壁上雪豹可能经过的各个角落,守候了整整几个月。
在布设了无数自动感应摄像机的守株待兔下,终于,他们拍到了无与伦比的画面。
雪豹无比的接近摄像机,从观众角度看,就好像雪豹从自己面前经过一样……
科技的革新,使得BBC带着这些先进的设备,走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让大家能更深入的了解这个自然世界。
必须说的是《地球脉动 II》是最早完全以 UHD 和 HDR 技术播放的节目之一。
如果拥有顶级的播放设备,你将细致地看到坠在科莫多巨晰嘴边的大团黏湿唾液,以及四只雪豹齐聚摄像机前的场面,再配上世界级大师所创作的管弦乐,这种体验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
再看一些精彩画面:
▲
它就是《疯狂动物城》中动作超慢的“闪电”先生——侏三趾树懒。
▲
逗比的棕熊
▲
它可不是七上八下的猴子,它是一只飞行的蜥蜴
▲
小企鹅出生后,必须由父母轮班守候,一个出海打鱼,一个带娃防鸟。上有飞鸟盘旋,下有惊涛拍岸
▲
求生从来不易,何况浪急岩坚
▲
回来后,还要走上好几里地,在茫茫鹅海中,辨音识声,寻找自己的家人
▲
拥有精致妆容的五彩犀鸟
▲
迷人的热带岛屿让人心旷神怡
▲
无人机高空航拍,从皑皑白雪到荒凉沙漠
▲
4K高清摄像机,捕捉150万只企鹅的震撼场面
观影说明:
《地球脉动II》共分为群岛篇、山地篇、热带雨林篇、冰天雪地篇、人与动物的城市和谐生活篇等6个部分,每一篇都让人惊叹不已,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会沉浸其中去了解这个星球。
纪录片6个系列目前在腾讯视频上可以观看,其中最后一集《城市》需要成为VIP会员才可收看(小编觉得也很值)。因微信平台有链接限,本文中只能加入三个视频,其他几集请自行搜索观看(有超清及蓝光版本)。
第一集《岛屿》
第二集《山脉》
看完之后,再送一个《地球脉动II》幕后故事——执导人David Attenborough 大卫·爱登堡。
他是英国“国宝”
被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
59岁时被授以爵位
是大英博物馆、皇家植物园、
国际自然基金会的托管人
而他也曾被起重机吊起在雨林上空
曾被眼镜蛇喷过毒液
曾被苏格兰松鸡扇倒
耄耋之年
他仍能乘坐热气球
飞越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
还能吊在树上,讲解飞蛙
是什么力量
让90高龄的他仍能坚持至今呢?
爱登堡与自然的结缘起于7岁
那时的他几近痴迷
收集了很多鸟蛋和化石
10岁就积极参加著名自然学家
Grey Owl的讲座
高中毕业,在剑桥大学
他依旧选择自然相关的专业——
自然科学
▲
1958年1月4日,爱登堡向查尔斯王子和安妮公主介绍凤头鹦鹉
进入BBC
他的工作核心仍是自然:
节目《动物、植物、矿物》
和《动物图鉴》
不过,他对这份工作并不满意
出于节目需要
动物们被迫离开它们的栖息地
在气氛高度紧张的摄影棚里战战兢兢
因此,他总想着
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在BBC任职期间
他疯狂大补自然历史知识
28岁这年
由他担任片人的《动物园探奇》问世
摄影团队得以走出演播厅
去往全球各地拍摄各样的野生动物画面
对于BBC和爱登堡来说
这部纪录片是里程碑式的存在
因为它
BBC建立了自然历史项目
现代自然纪录片拍摄有了准则:
在野外要远距离拍摄野生动物
此后,有了《人类的攀升》、
《文明的轨迹》、
《植物私生活》
……
而爱登堡的脚步似乎从不停歇
离开BBC之后
他作为一名自由作家
开始自己撰写和作电视节目
《与爱登堡向东进》记录了
在印度尼西亚的人类学研究
《部落之眼》探寻世界各地的部落艺术
▲
在澳大利亚新几内亚,爱登堡的团队们给当地的部落送去礼物
如果没有他
有些完全与世隔绝的部落
根本就不会被人所知
为了将自己完全沉浸部落中
他和原始人一样
除了一块腰布,其他什么也不穿
而他真正的巅峰在50岁:
《生命的进化》
为了这部纪录片
爱登堡的团队几乎走遍全球
运用了当时最尖端的摄影器材
让世界范围内的野生动物影像
出现在每户家庭的电视机上
那一年,5亿观众知道了这么一个名字:
大卫·爱登堡
载誉无数、名声正盛
他依然选择五年磨一剑
全心投入高清巨野生动物纪录片
《地球脉动》
而如今,十年宝剑方出鞘
他的纪录片作品采用的
都是最先进的摄影器材
从彩色电视节目到3D技术
他永远走在技术的前列
但事实上
爱登堡可不是一位科技发烧友
他不会开车
连用手机接电话都感到困难
然而,却在客厅里摆着
一台50英寸的三维电视
他说,虽然自己被科技束缚
但却热切地希望
能通过科技向公众展示奇迹
如果没有爱登堡和他的团队的坚持
也许很多普通人一辈子
也看不到这些珍惜生物
2001年,人们第一次在屏幕上
看见深海里成千上万的奇景
第一次知道小飞象章鱼是怎么活动的
他说,感谢这个时代
能实现他们心中所想
从冰天雪地的两极到炙热的火山口
从荒芜的撒哈拉到生机盎然的雨林
爱登堡的足迹似乎无处不在
他热情洋溢
将这个绚烂的世界呈现给公众
年龄的增长似乎并不能阻止
爱登堡无畏的步伐
如今,他仍然各处旅行
各处拍摄、各处解说
▲
年过8旬的大卫挑战9301英尺海拔和极寒天气,拍摄《冰冻星球》
去年,他的团队在澳大利亚海岸潜至300多米
去拍摄大堡礁不为人所知的一面
打破了这个区域的潜水记录
▲
2015年,爱登堡和工作人员潜入大堡礁
而他已经步入90高龄了
是否难以置信?
岁月似乎没有留下过多痕迹
或许是常年与动植物相伴
他的身上透出一股
亲切而充满活力的气息
BBC节目主持人Michaela Strachan说,
很多人都不喜欢我们
但几乎没有人不喜欢爱登堡
爱登堡的一生可谓是大写加粗的传奇
他创造了很多个“最”:
2014年,他被投票选为
英国最值得信赖的公众人物
他是可记载的旅行路程最长的人
他是登上北极中的人最年长的
爱登堡说,
如果人们不了解自然
那么就不会去拯救自然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怜蕾”
本文概览: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地球脉动观后感(通用10篇),欢迎大家...
文章不错《地球脉动观后感》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