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杂记,看情况持续更新……
1、应学校要求,开设数学社团课,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当下所学内容,而是以更高的维度审视数学及相关学科的内在关联与核心思想;
2、思来想去,最后选择了《逻辑学》。因为数学乃至其他科学中,大量的知识都与此紧密相关,比如:定义与分类,什么是命题(真假命题、逆命题、否命题…),推理与论证(初中几何推导,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证实与证伪,公理化体系,反证法,以及高中的集合与逻辑用语等等;
3、还有一个原因是基于实际教学经验,对于一些思维较弱的学生,在初学几何证明时,遭遇到了非常大的认知冲突:什么是“证明”?为什么要“证明”?如何才能算“证明”?这些非常陌生的内容,强行进入的结果就是巨大的不适应。
4、为了增加趣味性,我在课上大量引用了非数学案例,结果很受学生欢迎,并且随着课程的进行,发现内容可以更丰富一些,与数学学科,主要是思维方面的联系更紧密,自然也会更有意义。再后来,还可以跟学生们讨论应该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总之,越发觉得这门课的意义,细细打磨,完全可以做成一个小初衔接的课程。
1、初中以后,学生逐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已具备一般科学意义上的思维方式的基础;
2、与此生理特点相配套的是,初中数学的设置相比小学高度形式化、抽象化,这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都说初中比小学难在知识,其实是难在思维方式的转变,这才是许多学生跟不上节奏的更深层次原因。
4、尽管说初中学生已经进入形式运算阶段,但这只能算是理论基础,由理论到实际,还需要一个逐步转变的过程,而且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性;
5、再对比初中与高中,在思维方式上反而没有太多的区别,高中的绝大多数数学思想,其实已经在初中有所体现,最大的区别就是知识的难度了。
6、初中知识毕竟还不是太多,靠死记、机械训练,多半还可以应付,但如果不掌握正确的学科核心素养,到了高中,弊端就会显露无疑。
7、总之,小初衔接,尤其是思维方式的转化,是个值得老师思考的大问题。
1、说了那么多,到底该怎么办呢?既然是思维问题,最原滋原味的思维逻辑,除了基础的“逻辑哲学”还能有谁呢?当然了,“逻辑哲学”涵盖甚广,还是要聚焦到数学(哲学)及科学(哲学)上来——此为内容核心;
2、既然是帮助学生转变思维,就要以学生现有状态为基础,基于学生发展学生。结合学生认知心理学,将这些形式化的逻辑系统,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带给学生。先从实例引入,尽量少强调概念。——此为引导方式。
1.1? 逻辑缘起:语言是引起误会的根源——人类思维与语言的不完美——逻辑源于人类理智的自我反省;
(1)引例:生活中常见的悖论——说谎者悖论;
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出“悖论”的概念: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不过多的展开,只是让学生有一个大致了解。
一开始,学生肯定会很好奇,去尝试着思考其中的缘由,可适当给一点时间。
后续还有更加有意思的“悖论”。
(2)芝诺悖论——等比数列求和,简单解释;
这个问题中,并不会永远下去,按照论述中的说法,其实是一个等比数列,其和存在极限值。具体的计算学生尚不能理解,但大致思想可以接受。公布结果后,学生的反应会非常激动,原来数学这么厉害。
(3)半费之讼。
……
目标: 通过一些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得到这样一个认识: 我们赖以交流的语言,其实是不完善的,很多时候,误会恰恰就因为语言而产生。
首先需要明确,以上出现的问题,并非语法上的错误,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为了正确地使用语言和思维,为了使理性的交流能够顺利进行,人们是否应当遵守某些一般的原则、假定或者规律?
引出后续内容: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1.2? 同一律:你们说的是一回事吗?
(1)引例——数学中的问题。
(2)稻草人谬误;
(3)违反同一律的几种可能——承前启后, 引向概念 ;
(4) 数学案例——什么是“点”?——引向概念不明、定义的意义 ;
(5)生活中的概念不明。
其实,生活中的“概念不明”与数学关系不大,从这个角度看,完全可以不用提,之所以要提到这点,是想给学生做一些拓展,毕竟教育是整全的。
1.3? 矛盾律:我与你不共戴天!
(1)引例:矛与盾的故事;
(2)案例:上帝是万能的吗?
(3)玻璃到底是谁打碎的——它们真的矛盾吗?
(4) 何为矛盾?矛盾一定是贬义吗?数学中的“矛盾”?二元、三元、四元等对立,韦恩图 ;
(5) 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互斥与分类
1.4? 排中律:拒绝两面派
(1)引例:直接给出;
(2) 反证法 ——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可以做多少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 排除法 ——面积为2的正方形,你的边长到底是多少?
有理数的分类。
1.5 这些逻辑有道理吗?
(1)引例——不投诉等不等于喜欢?
(2) 一一对应产生的矛盾——无限多——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是人类认知上的局限;
(3)高学历等不等于高能力?为什么大公司都喜欢招名校毕业生?
(4)生活与数学中的逻辑,合 情 合理
(5)……
2.1 什么是“推理与证明”?——第二讲大浪漫
(1)引例:基督教竟然允许讨论上帝的存在?!
(2)什么是推理?什么是证明?二者一样吗?
后续大致内容,可以与数学联系更紧密些……
(1)什么是命题?如何判断真假?
(2)傻子才会那么做——三段论与命题,条件与结论,原命题与逆命题;
(3)公理与定理;
(4)公理化体系;
(5)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6)证实与证伪,数学哲学与科学哲学;
(7)……
1、《逻辑是什么?》《逻辑学十五讲》;
2、《科学哲学十讲》《科技哲学十五讲》;
3、《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数学基本思想18讲》《数学思想概率》、各种数学史书籍;
4、《儿童心理学》《教育的目的》
5、其他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安青”
本文概览:随笔杂记,看情况持续更新…… 1、应学校要求,开设数学社团课,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当下所学内容,而是以更高的维度审视数学及相关学科的内在关联与核心思想; 2、思来想去,最后选择了《...
文章不错《数学社团的一些思考_1》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