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奇迹的韩流

蓝色生死恋,大长今,李贞贤,HOT,东方神起……每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背后都是一次中国年轻一代疯狂追韩的热潮。从1993年韩国电视剧首次登陆内地开始,这股“韩流”便涌入中国,甚至深深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流行音乐、韩剧、韩国**,这些文化输出的主角无一不依靠着本国成熟的文化产业链而壮大,而汉江1500家造星工厂。

文化寻根:韩国影视产业的精神高地

在纪录片《汉江奇迹》中,编导对风靡亚洲的韩剧和韩国**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做了深度梳理,传递出这样一个思想,即:韩国影视产业的价值高度在于韩国影视界在创作中始终不忘对本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呈现。

在片中,创作者对创造了收视奇迹的韩剧《大长今》作了深度解读,指出《大长今》的成功密码就在于能够把御膳宫女和医女的抽象专业知识与饱满的情感故事成功地结合起来,在展示做菜和行医的过程中展示其中蕴藏的人生哲理,表现出了对术与道的尊重。这就抓住了东方文化注重内外兼修、内在提升带来生活艺术化的传统思想精髓,因此民族性与世界性在《大长今》中得到了有效统一。

《汉江奇迹》还着重介绍了韩国著名纪录片导演李忠烈。李钟烈凭借一部讲述一对耄耋夫妇和一头老牛之间故事的纪录片改变了他的人生。《牛铃之声》,这部投资不到200万元人民币的纪录片却赚得1.2亿元超高票房,原本影院只安排7个厅放映,但是不想依靠观众口口相传,竟创造了150个厅放映、300万人次观影的奇迹。李忠烈甚至因为这部纪录片受到了韩国总统李明博亲自接见,李明博称赞他的影片“唤起了过往社会的美好价值”。在片中,创作者试图回答一个问题:这样一部纪录片,没有商业片的背景、没有华丽的场面也没有明星阵容,只是凭借对生活的真实捕捉和对情感的细腻描写呈现了对本民族传统生活方式的感悟,却赢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到底靠的是什么?《汉江奇迹》给出的答案是:影片流露出的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敬意和感情,这样的影片不仅牵动了韩国民众的心,也促发了韩国民众对于民族性和传统价值的反思。正是对文化根性的探索和回归赋予了韩国影视剧以独特的精神灵魂和艺术风格,也由此得到了国际影视界的认可。

创意工业链:韩国文化产业的运作之道

纪录片《汉江奇迹》不仅对韩流歌舞和影视产业等文化产业的重要阵地做了全景化的展示,更深入幕后试图揭开其商业成功背后的运作机制。而专业化的操作,产业链式的经营思路正是在其间体现最多的因素。

韩国电视剧的成功会直接影响社会的主流话题,甚至引领社会思潮和社会风尚,也会在无形中塑造着受众的消费取向和欣赏习惯,而这种影响力就为韩国旅游产业等衍生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韩剧大都会对当地的文化、饮食、景点、品牌等进行适时的宣传,这使得很多韩剧迷们通过韩剧了解到了韩国当地的风土人情,并由此产生了探寻和体验的需要。韩剧的成功随之带来的饮食、美容、韩医韩药、武术体验等等特色旅游品种更是促进了旅游业结构层次的提升。除此以外,本片中创作者还带领大家领略了韩国美容体验游。旅行期间,旅行团组织游客参观访问整形美容医疗机构,进行咨询、预约,甚至就在当地做一些简单的美容手术,而首尔市甚至实行了整容旅游商品的特许化,展开了针对中国人的医疗美容之旅。从电视的热播剧到旅游业的蓝海,韩剧的产业链经营可谓收获颇丰。

从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到发展当代的创意产业,韩国进行了不少有力的尝试。《汉江奇迹》就探访了一些带有当代艺术气质的韩国表演,比如乱打秀和拌饭音乐剧。其中乱打秀以大型厨房为舞台,通过4名炊事员为结婚宴做菜的过程,利用捶打盆、勺、碟等炊具来形成富有节奏感的打击乐。片中对乱打秀进行了充分的展示,也从创意的角度探讨了它走红的原因。因为乱打秀没有台词而是由声音和动作来组成,这就使得它具有能超越语言隔阂的优点,能够减少国家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更利于全球化推广。

作为韩国文化产业的巨头,希杰娱乐将传统韩食拌饭打造成了时尚音乐剧并受到了市场的追捧,《汉江奇迹》也对这部音乐剧给予了足够的专注和展示空间。这部音乐剧运用各种手段为观众呈现了制作拌饭时的各种声音,比如洗菜的声音、切菜的声音和炒菜的声音,而制作拌饭的样子则将通过街舞、杂技以及武术等方式来进行演绎,这一切的艺术元素就如同拌饭中的材料一样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近一两年来,由韩国流行音乐、偶像剧、服饰打扮所聚集起来的韩国文化风潮席卷了我国绝大部分的都市时尚人群。新的社会现象催生了新的词语,“韩流”一词应运而生,并在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传播媒体中频频出现。正如社会语言学家陈原先生说的:“凡是社会制度出现了新的东西,不论是新制度、新体制、新措施、新思潮、新物质、新概念、新工具、新动作,总之,这新的东西千方百计要在语言中表现出来。”而语言中的新词语是新事物、新现象和新概念最直接的反映和记录。 “韩流”是社会学家对韩国文化风靡、流行的一种统称,就是浸透韩国特有文化气息的纯粹的韩国式生活方式在国内掀起的新的流行风潮。静心审视,“韩流”在中国大陆的种种体现虽繁杂,但归根结底均属于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的范畴。它的出现与世界范围内伴随着现代工业社会乃至后工业社会而生的大众文化、实用哲学、享乐主义与消费主义的文化潮流不无关联。我以为对“韩流”的出现,应有辩证性认知,而不宜偏执一端,只在书斋内做纯学术性的词语推敲,而应“审时度势”地做现实审视。在审视“韩流”涌入中国并赢得许多青年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某种程度上也正是由于中国的文化境域较少,正面提供或者说没有充分适应当代青年真实的质感的精神文化渴求,使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于是青年人必然要寻找其他替代。中韩建交才11年,通过传媒我们接触了越来越多的韩国年轻一代的偶像,而且在韩国越来越具有经验制造自己明星的声势中,我们越来越多的认识了韩国的文化,或是越来越对韩国的前卫的或是后现代的行为方式是认可了。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文化的多元化使年轻人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愿意选择那些具有活力的新文化,并与其一起成长。而韩国文化,是在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原创性的新文化,新鲜而不浅薄,因此对青年更具有一定的感召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它的传播必然要负载许多现代观念和新的知识,给青少年以影响。韩流以其世俗化促进了世风的转变和世俗化,也促进了对僵化观念和落后生活方式的冲击。我们不能只纠缠于一些细枝末节,只看到青少年行止的不尽人(某些成人)意,便惊骇“狼来了”,悲叹“世风日下”,感慨“人将不人”或“国将不国”,实在大可不必。 “韩流”有助于青少年个性的解放和民主化倾向的加强,赋予青少年积极的主体意识,使青少年呈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理性精神。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中,自我无疑是最重要的,自我意味着独立,是现代社会最起码的思想资源。青少年有自己的时尚和娱乐,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他们不一味地崇拜权威、顺从长辈,不循规蹈矩,崇尚个人的选择,这种独立的理性精神适应了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当代青少年的创造性、开拓新的道路。这种普遍的参与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民主”。当然,精英们尽可指责这种文化低俗,没有深度和个性,但它毕竟给多数人的身心带来了愉悦和快乐。

(3)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度文彬的头像
    度文彬 2025年10月20日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度文彬”

  • 度文彬
    度文彬 2025年10月20日

    本文概览:蓝色生死恋,大长今,李贞贤,HOT,东方神起……每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背后都是一次中国年轻一代疯狂追韩的热潮。从1993年韩国电视剧首次登陆内地开始,这股“韩流”便涌入中国,甚至...

  • 度文彬
    用户102010 2025年10月20日

    文章不错《汉江奇迹的韩流》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奥特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