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的阅读题答案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合作的阅读题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合作》阅读原文

一次,一位作家在礼堂里完成了他的演说,人们对他的精彩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他被第一排的两个人震撼住了。这是两位温文尔雅的绅士,一位缺了左臂,另一位少了右臂,但他们拍得很起劲,两人分别用左手和右手合击,竟发出那样和谐而又响亮的掌声。这情景让作家足足呆滞了10分钟。

呆滞10分钟的纪录是由合作创造的!

是的,合作,美丽之源,和谐之脉,成功之本,奇迹之根。没有了合作精神,就等于一个人没有了灵魂,成功便没有支柱。合作,就是在表现自己的同时,能更好地表现他人。如果两位断臂绅士拒绝合作,就没有震撼人心的掌声,就没有残缺的完美结合。如果没有合作,就没有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两位杰出的华裔科学家——李政道与杨振宁。如果没有合作,或许世界大战后的人类历史将要改写。如果没有合作,就没有中国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殊荣,没有申奥成功的喜悦,更不会有十几亿中国人民共同努力后的盛世中国。

合作是那样弥足珍贵。哈佛大学在开学前对新生都要组织一次野外露营的小组活动,为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使他们在今后的研究学习中做到更快,更完美,更成功。合作是一种可贵的品质。著名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说过:“在我过去的音乐生活中,除了独立的思考和演奏,我无不处在人人互相包容的世界中,我成功了,觉得能坚强走过来的原因仅有一个:合作,在与他人的融洽中成长,甚至重生。”当你在维也纳音乐大厅欣赏《魔鬼的颤音》时,是否想过,它的诞生源于合作,它能通过演奏的形式传播更是因为乐团的合作。

看,那乐团的每一个成员,都如同乐曲中的一个和谐音符!

《合作》阅读题目

1.在括号里正确地填写同音字。

(1)zhì:( )度 ( )敬 布( ) 同( )

(2)hàn:震( ) 干( ) 流( ) ( )族

2.这篇说明事理的 文章 ,先写一位作家看到的一个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列举事例,假设没有合作的后果,说明合作是“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举一个事例和引用格言 总结 ,再次说明 ________________ 。

3.这篇文章说明事理的 方法 是____。

A下定义

B举例子

C列数字

D作比较

E打比方

F引用

4.在作家呆滞的10分钟里,他肯定想到了很多,请为他设计一段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 阅读答案

1.(1)制 致 置 志

(2)撼 旱 汗 汉

2. 两位残疾人相互配合拍出和谐响亮的掌声 合作对于成功的重要 合作是可贵的品质

3. B E F

4. 示例:这样的绅士来听我的演说,是我的荣幸。以后我也要像他们一样,与身边的人合作,给观众带来更多的作品。

合作的阅读题答案相关文章:

★ 阅读理解题目大全及答案

★ 语文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大全

★ 五年级语文期末阅读题练习附答案

★ 小学1-6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考题练习(有答案)

★ 初一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阅读题答案

★ 2018中考议论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 五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 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 走进丽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走进丽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整理的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里,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丽江古城自然景观的和文字资料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新词,利用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自由读课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的印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意大利有一座水城——威尼斯闻名于世,在我国云南也有一座高原水城,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我们东方的威尼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丽江,去领略一下那里独特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本课当中的重点词语,指生读、齐读。

 3、指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朗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重点介绍丽江的哪几个景点?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2、师生交流。

  四、再读课文,重点探究。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都知道什么?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丽江的风景。

 2、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地说说读这段的感受。

 3、请带着赞赏的语气读一读本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丽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围绕着神奇而美丽,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哪两个景点呢?

 下面我们就随同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古城!欣赏那千年古城的神韵!

 (一)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介绍丽江古城的什么特点。

 (2)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古城的神奇而美丽,边读边把它画下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丽江古城是高原姑苏图景?这幅图景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你的想象,还有搜集的,谈一谈。

 (3)配乐朗读本段,感受丽江的美丽与神奇。

 (二)学习课文5自然段

 走出古城,不远处就是玉龙雪山,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雪山的美景吧!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2)汇报交流,深入体会。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丽江还有哪些迷人的'景观?

 (2)除书上所说的,你还知道丽江有哪些迷人的风光?

 (四)学习最后一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想月色中的古城给你什么样感觉?

 (2)指名说并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出示过渡句,体会其作用

 (1)作者为把这么多美丽的景点详略得当地写出来,在景点与景点过渡的地方,用一个比较特殊的句式,请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2)理解句子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各归纳或启示什么?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读。

  三、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同学们,今天作者带我们游览美丽的古城——丽江,请用自己的话来赞美一下丽江?

  四、布置作业

 如果让你给丽江做宣传,你将怎样写广告词?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2.让学生了解学好书法的窍门。

 3.会认“琢、枉”等2个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米芾的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老师说道:“这就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的课文就是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故事。”板书:米芾学书

  二、引导学生从题目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看到题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内容呀?(米芾是怎样学书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样练习书法的……)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读读书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自学提示:

 (1)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一会在小组中解决。

 2 指名读课文。

 3 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那你们觉得米芾小的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呀?(刻苦、认真)

  四、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米芾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米芾刻苦练字的语句,并读一读。可以在旁边写简要批注。

 1 学生自己按要求默读思考。

 2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3 大声朗读画出的语句。

  五、谈收获,总结全文。

 1 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米芾小的时候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所以他长大了才能有这么大的成就。那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吗?

 2 指名再读秀才说的练字的窍门的一段话。

 3 谈谈对秀才说的话的看法和理解。

  六、拓展延伸

 作业:

 1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问候的体会,可以写一写读后感。

 2 运用秀才说的窍门练习写一写今天学的这两个生字。

 板书:

 米芾学书

 刻苦

 不只动笔,还要动心;

 不但观形,而且悟神。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4、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地与本文进行交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神鸟的聪明,并从神鸟讲的三个故事中得到启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神鸟以及狗、猫、乌鸦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白“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从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朗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教学方法:

 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2、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结构,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一、解题,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里,去看看那美丽的“神鸟”,去听听那动人的故事。

 2、齐读课题

 3、揭示课题:“神鸟”“神”是什么意思?

 4、默读课文,神鸟神奇在哪儿呢?为什么称它为神鸟,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

 1、汇报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同学间互相解决。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伶、淙”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指导学生区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

 3、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字幕出示新词并出示含有新词的语句。)读词、读语句。

 4、小结:

 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时要注意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不要就词解词。有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如“包袱”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用布包起的包。”而在“我们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这句话中指思想负担,“抖包袱”又是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因此,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区别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扩大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三、自读全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看全文有几个故事,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

 3、小结:故事中有故事,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请在下节课和同学们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积累新的词语

 2、带着课后思考题再次读课文。

 板书设计:

 生字(略)大故事小故事

 多音字(略)狗

 神鸟猫

 乌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在蒙古族的山林里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神鸟”。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吗?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理清文章结构。

 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

 1、指名读1—3自然段。

 (1)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2)想象着神鸟聪明伶俐的样子,自己读一读。

 2、默读4—16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

 3、全班汇报

 步骤一:解决自学提示第1题

 (1)小声读一读第4自然段

 (2)出示

 ①这句话写的是可汗的()活动。

 ②从“非?不可”这组关联词中你看出了什么?

 ③读出这种决心与信心。

 ④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与下边内容的关系。

 步骤二:解决自学提示第2题

 (1)读相关段落请同学说一说,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逃脱的?

 (2)为什么神鸟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脱?

 要点:①两人有约定

 出示:

 A、自读语句,“既?也”这组关联词前后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B、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用“既?也”说一句话。

 ②故事中猫、狗、乌鸦被猎杀令人同情

 ③可汗富有同情心,被打动,叹了气,违背了约定

 步骤三:解决自学提示第3题

 (1)分别读3个小故事,画出故事中的人物、动物。

 出示:

 (2)请你谈谈对他们的看法?

 (3)为什么好人也会办错事?

 步骤四:解决自学提示第4题

 (1)表达的情感

 ①表达了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

 ②表达了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③表达了对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赞扬。

 以上内容就是文章要表达的美好心愿。

 (2)是怎么表达的

 通过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通过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来表达的。

 4、学习课文第17自然段

 (1)指名读第17自然段

 (2)可汗说“确实没办法捉它回家了”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为什么这么说?

 (3)能结合全文说说神鸟聪明在哪儿吗?

 回读课文,概括回答

 要点;①人们捉不到它②捉到后与人们的约定③用惨遭错杀的故事打动人心,使人违背约定④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打动,一定会叹息。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什么教育?

 2、你怎么评价课文中的各种人物、动物?

 归纳板书:

 狗

 可汗捉神鸟讲猫

 乌鸦

 善良聪明忠于职守

 同情心智慧勇于救人

 3、总结:

 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这是贯穿全文的大故事。而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却是课文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4、请你向文中的人物说一句话。或赞美,或批评,或劝诫。

 四、布置作业:

 1、完成造句

 2、积累词语

 3、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4、小练笔: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或动物进行评价。以ⅹⅹ我想对你说为题或自拟题目。板书设计:1神鸟

 狗

 可汗捉神鸟讲猫

 乌鸦

 善良聪明忠于职守

 同情心智慧勇于救人

 教学反思:

 2*格萨尔王的故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会认“酥”等七个生字。

 ⑵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尔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⑶了解唱词中运用“比兴”的手法。

 ⑷搜索、阅读其他神话与传说故事。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自主探究,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人为民除害、造福百姓。从唱词中了解亲情。并让学生说出对格萨尔王喜欢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感受格萨尔的勇敢、善良的英雄形象,赞扬他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精神。⑵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渔产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教学方法:

 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具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格萨尔王,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引入主人翁。介绍格萨尔王。

 2、教师谈话:格萨尔王原来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为人民做了些什么事,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人民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学习要求

 ⑴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课文。

 ⑵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格萨尔的什么故事?你喜欢他吗?为什么?⑶学生用自已的学习方法学习。

 三、学习反馈:

 (一)掌握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丽江地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区域,地形地貌复杂、民族多、历史久、旅游资源丰富。下面是我整理的《走进丽江》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阅读。

《走进丽江》阅读原文

 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它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距省会城市昆明六百余公里。它以雄伟的山川、古老的城镇、纯朴的民风著称。在它的土地上,奇妙地分布着圣洁的雪山、汹涌的大江、险峻的峡谷、清澈的湖水、宽阔的坝子?

 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呈八卦型放射状延伸,并分出无数条街道,整体形成网状布局。条条街道有小桥,小桥两边是人 家,桥下有潺潺的流水,这是终年积雪的玉龙雪山之水渗透到黑龙潭而成的。水边杨柳垂丝,柳下小桥座座,城内共有大小桥三百五十四座,可谓城依水存,水随城在,好一幅?家家溪水绕户转, 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

 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玉龙雪山距丽江古城西北十五公里,由北向南绵延近五十公里,有十三座山峰。最前面的山峰昂然挺立, 其后峰峰相连,远远望去,云腾雾绕,好像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飞腾。主峰扇子陡,海拔五千五百九十六米,为长江南岸第 一峰,被誉为地球上?最温暖的雪山?。

 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有惊心动魄的虎跳峡,有万里长江第一湾,有三江并流奇观,还有母系氏族的最后乐园?泸沽湖及其神秘的摩梭人,在北边更有闻名遐迩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

 月色溶溶的晚上,漫步古城的小街,看着水中闪闪烁烁的灯光倒影,听着远处传来的隐隐约约的纳西古乐,你难道不会被这里的一切深深陶醉吗?

《走进丽江》阅读题目

 1.读短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丽江 ( )的雪山

 ( )的城镇 ( )的流水

 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上,错的打上。

 (1)丽江古城的布局为网状。 ( )

 (2)走进丽江,你会发现,这里真可谓是?小桥流水人家?。 ( )

 (3)玉龙雪山终年积雪,被誉为?地球上最寒冷的雪山?。 ( )

 (4)丽江最吸引人的就是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 ( )

 3.第三自然段中向横线的 句子 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

 4.把文中的比喻句画上?------?。

 5.短文重点描绘了___ _和___ _ ,除此之外,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

 如: 、 、 、 、 。

《走进丽江》 阅读答案

 1.神奇;圣洁;古老;潺潺

 2.(1)? ; (2)? ; (3)? ; (4)?

 3.承上启下

 4.?最前面的山峰昂然挺立?在蜿蜒飞腾。?

 5.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虎跳峡;万里长江第一湾;三江并流奇观;泸沽湖及其神秘的摩梭人;香格里拉。

猜你喜欢:

1. 仰望雪山阅读题及答案

2. 站直喽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3. 南看云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4. 一张纸条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5. 忆刘半农君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2)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景源来了的头像
    景源来了 2025年10月22日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景源来了”

  • 景源来了
    景源来了 2025年10月22日

    本文概览:爱读书,是一种美德。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合作的阅读题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合作》阅读原文...

  • 景源来了
    用户102206 2025年10月22日

    文章不错《合作的阅读题答案》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奥特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