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书要交友拜师
为人处世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讲的正是这个道理。读书也是如此,到一个学术氛围浓、人才济济的地方读书,有助于交流学识看法,探讨学术真谛,促进个人的成才。曾国藩择师的标准是“品学俱优 、勤严并著 ”,且要“善讲善诱 ”,选友则要选择道德、学问能够与自己“互相质证 、互相切磋 ”以“匡己之不逮 ”,这样,“明师益友,重重夹持,能进不能退也。”
2、读书先立志
曾国藩在看重读书环境的同时,更强调读书人自身的立志。他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 “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曾国藩在谈读书三要素中 ,首先讲的就是有志: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立志对学习的动机、情感、方向、目标发生直接作用,是学习达到成功的先决条件。
3、泛读
大文豪鲁迅非常研究读书方法。鲁迅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主张在消闲的时候,要“随便翻翻,多翻。鲁迅先生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下,或者看一滴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他认为这方法可以防止受某些坏书的欺骗,还有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
4、温故和笔记
毛主席毕生珍惜时间,博览群书。其中“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他主要的读书方法。他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就是到了晚年,对他喜爱的同一本史书,也是反复研读,并有读过一遍书在封面划上一个圈作记号的习惯,所以,在他读过的许多书籍中,均留下了他读过二遍、三遍的圈记。毛主席在青年时代读书时即有“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的习惯。他的写作多表现在作内容摘录,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符号,作批注以及写读书日记、在原书上改错纠谬。
名人读书方法:陶渊明:“会意”读书法、苏东坡:“八面受敌”读书法、吴晗:“摘卡片式”读书法、华罗庚:“厚薄”读书法、董遇:“三余”读书法、张溥:“七焚”读书法、郑板桥:“精当”读书法、顾炎武:“三读”读书法、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朱熹:“格物致知,读书穷理”。
1、陶渊明:“会意”读书法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读书时注意抓重点,去繁就简,独立思考。他追求的是读书会意,着重领会书中的旨意,而不死抠个别字句。
2、苏东坡:“八面受敌”读书法
苏轼认为人们在读书时,往往会感到处处都是有用的知识,犹如“八面受敌”,每次读书,只求一点,容易集中深入,彻底攻破一“敌”,像打仗那样,把敌人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一次攻破一面“敌”。
3、吴晗:“摘卡片式”读书法
凡遇有价值的资料,就抄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一件事、一段话,并且记上出处。日积月累,卡片多了,就按照内容分类保管。他亲手整理了几万张卡片,把大量的资料储存起来,随用随取。
4、华罗庚:“厚薄”读书法
华罗庚主张读书分两步:第一步“由薄变厚”,即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一个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溯源,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是“由薄到厚”。比这一步更重要的是第二步:能学会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融会贯通,就是“由厚到薄”。
5、董遇:“三余”读书法
魏国大儒董遇提倡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哪三余呢?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意思是说,冬天,没有什么农活,这是一年之中的空余时间;夜间,天黑不便出去活动;雨天,不能下地劳作。抓住这三种空余时间用来读书,肯定会有所收获。
6、张溥:“七焚”读书法
明代学者张溥的“七焚”读书法分为三步:第一步,每读一篇新文章,都抄在纸上,一边抄一边默读。第二步,抄完后高声朗读一遍。第三步,将抄写的文章投进火炉里。烧完之后,再重新抄写,再朗读、再烧。这样反复地进行七、八次,一篇文章要读十几遍,直到彻底理解、背熟为止。
7、郑板桥:“精当”读书法
书画家郑板桥的“求精求当”读书法中的“求精”,是读书要有选择,读精品;“求当”就是恰到好处,要适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精”。
8、顾炎武:“三读”读书法
“三读”即复读法、抄读法、游读法。他给自己规定:每年半年读书,半年复习,把阅读和复习交叉进行;顾炎武读书总是要动手抄录的,又动手又动脑,强化记忆。顾炎武笃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读书方法。他从45岁开始了游学生活,做到了书本知识与实际知识相结合,学以致用。
9、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
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书籍,都有它的最精粹的部分,抓住了它再进行深钻细研,就能较好地把握通篇的主要精神,使所学知识扎实深刻而不浅薄,从而达到事半功倍、融会贯通的效果。“观其大略”即提纲挈领地领会要点的读书方法。
10、朱熹:“格物致知,读书穷理”
朱熹把“格物致知,读书穷理”和“为学之实,固在践履”作为读书的基本原则,其精义是: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抓紧用力,舍得下苦功、居敬持志,要用心专一,敬于读书。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叔东俊”
本文概览:1、读书要交友拜师 为人处世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讲的正是这个道理。读书也是如此,到一个学术氛围浓、人才济济的地方读书,有助于交流学识看法,探讨学术真谛,促...
文章不错《中文名人关于读书的经验方法 名人们的读书方法》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