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

烽火戏诸侯: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尊王攘夷: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问鼎中原: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末年,南方的吴、越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吴王夫差大败越国,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越王勾践受尽屈辱。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雪耻,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朝秦暮楚: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图穷匕见: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一个文武双全、权倾朝野的英俊王爷放着纯真少女不娶,却娶了一个有孩子的寡妇,你或许会认为这是古装剧里才有的情节,可还真不是,这件事情是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它就发生在晋朝,而这位英俊王爷就是当时鼎鼎大名的琅邪王司马睿。

公元312年,36岁的司马睿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他的结发妻子、王妃虞孟母病故。司马睿非常喜爱虞氏,夫妻恩爱和睦,以致虞氏遭到了王府中一些姬妾的嫉妒,但那些嫉妒王妃的姬妾无一例外都受到了王爷的疏远。夫妻如此恩爱,虞氏的早逝自然让司马睿十分悲伤,他甚至决定不再续娶王妃。

不过,偌大的琅邪王府没有个当家人管理也不行,尽管可以选一个生了儿子的姬妾代管家事,可是司马睿因为她们曾经嫉妒去世的发妻而不愿意选择她们,决定另娶一个女子作王府的当家夫人。?

经过一番挑选之后,司马睿选中了河南濮阳一个姓吴的士族大家的**。消息传到吴家,吴家上下顿时喜出望外,要知道司马睿当时不仅是亲王,还是大权在握的丞相,人又长得英俊,是许多人家梦寐以求的理想女婿。

就在吴家人兴高采烈地等候琅邪王派人来下聘礼的时候,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却让他们目瞪口呆:琅邪王放弃了吴家**,准备另娶一位寡妇,而这位寡妇还带着一个儿子。

事情出在吴家**的表姐郑阿春身上。

不过,这件事情虽因郑阿春而起,但丝毫也怪不着她。?

关于郑阿春,《晋书》这样写道:

河南荥阳人也。世为冠族

郑阿春生在士族冠缨人家,父亲郑恺曾当过安丰太守,母亲又是濮阳吴家的**,也就是司马睿曾打算娶的那位吴家**的姑妈,可以说郑阿春的出生是相当高的。但她也很不幸,她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家里没有男孩,只有她和3个妹妹,为了有个男人给家里支撑门户,身为长姐的郑阿春早早便和渤海的一个田姓男子结了婚,可刚生下一个儿子丈夫就死了,年纪轻轻的郑阿春成了寡妇。缺乏顶梁柱的家难以支撑,郑阿春无可奈何之下,只好把家产变卖了,然后带着一家老小到濮阳去投奔舅舅。

由于郑阿春和吴氏是表姐妹,感情也不错,所以经常在一起游玩。这一天,表姐妹俩正在游园的时候,被司马睿的一个下属看见了,这个下属是司马睿的亲信,对他的婚事十分关心,生怕琅邪王遇人不淑,于是就对姐妹俩的言谈举止进行了一番仔细的观察,认为郑阿春的举止风度远远超过她的表妹,她才是值得王爷去娶的女人,于是便跑去劝说司马睿,《晋书》记载了他对司马睿说的话:

郑氏女虽嫠,贤于吴氏远矣。

?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洒脱不羁的时代,没有后世儒家寡妇不得再嫁以及娶寡妇不吉的思想,加上司马睿本来只是想娶一个能够管理家事的女人,所以听到自己信任的下属说郑阿春远胜吴家**,马上就做出了决定:娶吴家外甥女郑阿春。?

面对琅邪王送来给郑阿春的聘礼,吴氏一家的震惊自不用说,就连郑阿春自己也是目瞪口呆,她做梦也没有想到琅邪王会放着待字闺中的年轻表妹不娶,而看上自己这个还带着儿子的寡妇。尽管心里有顾虑也有疑惑,但司马睿既然下了聘礼,一切已成定局,郑阿春也就嫁给了他,前往建康(南京)生活。?

婚后的郑阿春证实了司马睿下属的眼光,她确实温柔贤淑,这让司马睿十分满意,对她甚是宠爱。对此《晋书》写道:?

建武元年,纳为琅邪王夫人。甚有宠。

公元317年,北方的西晋愍帝被刘聪杀死,南方的高官士族就拥戴司马睿做了皇帝,也就是东晋王朝的第一任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登基之后,只是把死去的原配妻子虞孟母追封为“元敬皇后”,而没有再立现任的皇后,郑阿春虽然受宠,也只是被封为“夫人”。

尽管司马睿没有让郑阿春成为皇后,但还是给了她极为尊贵的地位。由于原配虞氏已去世且没有子女,司马睿就命令几个不是郑阿春所生的儿子东海王、武陵王连同太子司马绍一起,按照嫡母的待遇去侍奉她。?

虽然在后宫获得了最为尊崇的地位,但郑阿春仍然常常面露愁色,让司马睿十分奇怪,便问她为什么。她说:“我有3个妹妹,大妹妹嫁给了长沙人王褒,还有两个妹妹至今没有婚配,只怕是因为我这个姐姐是人家的妾室,所以没有人向她们求婚。”

即使郑阿春是真的认为那些世家子弟担心影响家族的名声,所以不愿意娶一个妾室的妹妹为妻,都不能排除她借助此事委婉地给自己争取皇后的位子,司马睿不是傻瓜,哪能不明白。他不能立她为皇后,但作为补偿,他命令散骑常侍刘隗为她的两个妹妹寻找合适的人家。被皇帝命令去当媒婆的刘隗倒也不辱使命,他让自己的侄儿刘佣娶了郑家的三妹,又让汉中旧族李氏的一个子弟娶了小妹。即使这样司马睿觉得还不够,又把大姨妹的丈夫王褒封为尚书郎,以换取郑阿春的欢心。

公元322年,司马睿去世,太子司马绍继位,即晋明帝,他封郑阿春为“建平国夫人”,又封自己的生母荀氏为“建安郡君”。

4年之后,公元326年,郑阿春也病逝了。她和司马睿一共生了二子一女:长子琅邪悼王未及成年就夭折,次子是会稽王司马昱,女儿是寻阳公主。晋明帝死后,司马昱在经过成帝、康帝、穆帝、哀帝、废帝5个皇帝之后,被权臣桓温拥立为简文帝,但他仅在位8个月就死了,加上受桓温制约,手上没有什么权力,没能追封生母郑阿春为太后。

晋简文帝死后,他的儿子司马曜登基,就是晋孝武帝,直到孙子当了皇帝,郑阿春才终于有了太后的称号,司马曜把祖母追封为“简文太后”。

不管能不能被追封为太后,从一个带着儿子的寡妇成为皇帝后宫中最受尊崇的妃子,可以说郑阿春是相当幸运的,而她的再嫁更可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故事了。

(75)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神都未醒的头像
    神都未醒 2025年09月18日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神都未醒”

  • 神都未醒
    神都未醒 2025年09月18日

    本文概览:烽火戏诸侯: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

  • 神都未醒
    用户091802 2025年09月18日

    文章不错《你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奥特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