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在科学方面的伟大成就有哪些

一、牛顿(Isaac Newton)简介

牛顿作为一心做学问的科学家,内心倾向请教,属于自然神论、以实验与定量分析科学相结合治学,以自己的实践进行了近代科学需要大综合和划时代飞跃、形成科学理论体系,它适应了新兴的资产阶级极其需要近代科学技术的波切需要,而成为近代科学的标志性理论体系的完成者和主要代表人物。

经历和著作:世界近代科学史上最著名的英国科学家和数学家,1664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8年在剑桥大学读完研究生课程,并且继巴罗担任卢卡锡讲座教授。1696年出任英国造币局监督,1699年任造币局局长,1703-1727年连五届任皇家学会主席。主要著作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光学讲义>、《宇宙系统》和《月球理论》等,还有《古王国变迁史》。主要科学论文有“论分析”、“《级数和流数方法论著》”、《普通数学或数学结构与题解集》、《未发表的科学论文集》(A.R.Hall 编)。 还有被烧掉的《化学》书手稿,留下了千百万字的手稿。他也是近代科学革命成就的集大成者和做出决定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他生于1643年1月4日(公历,按古罗马的儒略历应为1642年2月25日),死于1727年3月20日(公历),活了85岁。

主要贡献:牛顿在他的时代是一位几乎在各个学科领域都作出划时代贡献的,并集大成的划时代人物。尽管他的天才、勤奋和成就令至今的世人所敬仰,但是它毕竟受到历史条件的局限,因而为后代留下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他奠定的理论力学、微积分、物质组成思想、光学实验发现和理论、万有引力定律、运动三定律、低速流体阻力定律、彗星理论、潮汐理论和宇宙系统论等都在各学科的历史上留下了划时代的和奠基性的巨大贡献。

成就的典型评价:

爱因斯坦在1927年几年牛顿逝世200周年时写道:“我觉得有必要在这样的时刻来纪念这位杰出的天才,在它以前和以后都还没有人像他那样决定着西方的思想、研究和实践的方向。他不仅作为某些关键性的方法的发民者来说是杰出的,而且他在善于运用他那是的经验材料上也是独特的,同时还对于史学和物理学的详细证明方法有惊人的创造才能。由于这些理由,它应当受到我们最深挚的尊敬”;关于牛顿的成就与爱因斯坦的成就相比较谁大谁小的问题,爱因斯坦本人早就作出回答。在他和英费尔德合写的《物理学的进化》一书中说:“科学的发展不是像毁掉一座仓库,在原地建设起一座仓库,而是像爬上一样,沿着一个个山头向上爬,爬得高了,看到起步小山还在那里,只不过显得矮些罢了”。

著名科学家卢瑟福(Lord Ernest Rutherford)在1931年回答有人提问这个问题时说过:“今天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误解,即科学是由推翻以前建立的理论才前进的,但这是极少的情况。例如,时常有人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推翻了牛顿在引力上的工作。真理再前进一步会变成缪误……就爱因斯坦的工作与牛顿的工作的关系而言,仅仅是它的基础的一种普遍的推广,一个伟大的真理不是可抛弃的,而是予以修改,以便将它放在更加广泛和稳固的基础之上……”。(A.S.Eve, Rutherord being ……,1939,p.)

生物物理学家、科学学奠基人和第一任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J.D.Bernal评价牛顿的《原理》说:“这部书坚持阐述了物理的说理,在全部科学史上是无与伦比的。就数学而论,只可以拿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与它相比,就洞察物理的卓识和对思想上的影响而论,就只有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比得上它。这本书立即成为新科学的景点,这倒不是说他已到了作为正统学说的源泉的底部而受到崇敬--虽然多少有这种危险,特别在英国--而是说书中提到的种种方法可以作为以后推广的源泉而受到崇敬”。(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1981,p.277)

二、牛顿科学思想的核心是粒子和力

他的物质观是原子论,原子论在科学上的应用就是原子-粒子-质点-质点系-重心-质心的概念。它的物质组成学说是多层次的粒子靠吸引力与排斥力的作用,而形成物质三态,以至万物。

数学上:几何点;物理上:质点和重心;化学上:粒子的结合和分解;天文学上:以质点代天体。

三、数学上的贡献

1. 1664年发明无限级数、收敛级数。

2. 1664-1665年发明用极限法做曲线的切线。

3. 1665年发明二项式定理

四、物理上的贡献

1. 基本概念:

2. 运动三定律

第一定律:不等同于伽利略惯性概念的发现。

第二定律:外加力与打破惯性运动的关系。牛顿的作用是发现 f∝m, f∝a, 所以f=ma. 这是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需要才发现的,发现于1684年10月之后,早于万有定律发现2-3个月。

第三定律:由于研究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才发现的,适用于天体运动。

3.万有引力定律

4.光学上的成就

五、化学上的贡献

1. 采用大量实验方法研究化学作用,甚至自制仪器设备。自己带个助手作实验。兴起化学实验之风。

2.提出了很多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化学符号,为John Dalton后来的工作的先导。

3.用物理的粒子组成学说和引力与斥力的观点研究物质组成:提出同种最小粒子--原子靠引力而结成不同层次较粒子和颗粒的学说,多达七层次以上,直到可见物体。

4.用引力大小说明物质的化合和分解、溶解和融解。材料的比重差异在于粒子精细程度的不同结合。并容易说明物质三态的变化和元素间的嬗变。

5.从粒子和力的观点提出无机物与生物之间的物质转化,以及精神的来源;他用电精(以太微粒子)的传递观点分析和说明感觉-神经-大脑-神经-肌肉-动作反应的传递机制,与今天的神经传递的钠、钾离子传递理论十分符合。他排除了心灵论、神创论和神经与肉体二元论,追求唯物的和科学的解决。

6.进行定量分析和置换关系的实验和测量:他在1692年已经认识到酸、碱、土之间存在既定数量的化合关系。

7.牛顿是继波义耳之后,在从炼金属向化学转化的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的人物,他逐步通过实验和用科学的粒子和力的观点,将对化合与分解的理解纳入科学的轨道。他的工作为摆脱神创论和炼金术中的迷信色彩起了关键的作用。

六、流体力学上的贡献

牛顿将他的《原理》第二卷献给了流体力学原理,他用实验和微积分分析对各种形状物体运动在静止的和低速的流体中产生阻力的研究,提出其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比例。他提出了流体中抛射体和圆周运动体的运动阻力计算,弹性流体中脉冲运动速度与流体的弹性力和密度的平方分别成正、反比。这些工作为低速流体力学奠定了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七、开创了彗星理论、月球理论和宇宙系统论,发展了伽利略的潮汐理论

八、在科学和文化上的划时代贡献

1. 牛顿的科学理论将科学从中宗教神学和神创论的统治下较彻底地解放出来。

2. 将自然科学从自然哲学的思辨中分离出来。

3. 它奠定了近代理论物理和理论力学的基础,在前人静力学的基础上开创了动力学。

4. 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用力学和运动原理,将天上和地上的规律统一起来,将“神创的”万象纳入科学的探索和理解的轨道。

5. 他发明的微积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发现之一,为近代科学的后来迅速大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数学工具。

6. 他集近代前期科学的大成,并做出很多学科划时代的、原创性的巨大贡献。

7. 他将实验、归纳和分析研究方法结合,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数理方法,使机械论、因果轮系统化,成为近代科学方法的代表。

8. 牛顿的原子论物质观、科学的物质组成粒子说、动力学、引力相互作用,以及机械唯物论的方法论,对欧洲大陆和世界的科技界、教育界、文化界和政治界,产生重大影响。它通过法国的启蒙运动和百科全书学派,对法国大革命产生重大影响,一个科学家及其科学理论产生如此重大的社会影响,是古今所未有过的。

9. 牛顿的科学理论至今仍是各类学校课堂上必授的重要内容,是从建筑、桥梁到宇宙飞船、人造卫星设计及航空航天的主要理论和计算依据。它不但未过时和未被代替,而且发挥着空前的作用。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牛顿的科学观和科学理论是用于宏观和低速运动的领域,现代科学在将它作为组成部分予以包容和发展。

牛顿的生平及贡献

牛顿是英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1642年12月25日生于林肯郡的伍尔索普;1727年3月20日卒于伦敦.

牛顿,这个许多人认为是有史以来的最天才,幼年时地颇为不幸.他是个遗腹子,又是早产儿(生于伽利略*去世的那年),并差点儿夭亡.三年后母亲改嫁,把他留给了外祖父母.(继父在他还上小学的时候就死了.)在学校里,牛顿是个古怪的孩子,就喜欢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做风筝、日规、滴漏之类器物.他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但并不是显得特别聪明.十来岁时,他在学习上好象还相当迟钝,后来却明显地超过了班上的小霸王----他恰恰是班里学习的第一名十七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家里叫他停学,到他母亲的农场上去帮忙.他显然是天下最蹩脚的农夫.他的舅父是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发现了这个年青人的学识,极力主张送他到剑桥大学去读书.1660年这事兑现,1665年牛顿毕业,成绩并不突出.从古代一直到中世纪,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认为天上万物和地上万物,各自遵循一种自然法则,两者并不相同;与运动有关的法则更是如此.因此,认为同一个力既控制月球又控制苹果就是一个大胆的设想.

牛顿推导出物体的下落速度改变率与重力的大小成正比,而重力大小与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就是有名的“平方反比”律.)在比较苹果与月亮的下落速率时,牛顿必须找出月亮与地心的距离比苹果与地心距离大多少倍;换句话说,用地球半径来衡量时,月亮有多远.

考虑了在月亮那里的地球引力比地球表面上引力弱多少之后,牛顿便算出了月球的下落速度变化率所应有的数值.结果算出的数值只不过是实际观察到的数值的八分之七.牛顿非常失望.差异大得使他的理论好象是一文不值.

有些人把此差异解释为牛顿所采用的地球半径数值太小的缘故.如果是这个原因,他就会算出地球引力随距离减小得过快了点,自然就会得出一个比实际下落速度变化率略小的数值.(所谓月球下落实际上就是月球轨道中运行.但无论如何也不会使月球更接近地球.)

另一些人认为,牛顿不能肯定用计算与地心距离的方法来确定重力大小的定正确,因而退缩了.能将地球这个大球体视为吸从其中心吸引月球吗?对这一点,直到他创立微积分这个数学工具以后才敢重新肯定.

这第二个原因的可能性要大得多.然而,不管是什么原因,牛顿把重力问题搁置了十五年.1672年牛顿被选入皇家学会,并立即向学会报告了他的色与光的实验----遂与胡克*立即发生了冲突.

十七世纪八二年代是牛顿一生中的黄金时期.1684 年,胡克遇见雷恩*和哈畦*时,以一种令人讨厌的肯定口气吹嘘说,他已经研究出天体运动的规律.雷恩对胡克的说法不感兴趣,并赏征求解决这个问题的人.

牛顿至死都持“唯一神教派”的观点,但他守口如瓶.因为,他要是公开不信人们所崇拜的救世主耶稣基督,就不能在剑桥立足.对牛顿详述到此,看来还是引用两段诗作收尾的好.

一首是蒲柏写的著名诗句:

大自然和它的规律,

隐匿在黑暗中.

上帝说,“让牛顿出世!”

一切便都分明.

一首是华滋华斯在凝视牛顿的半身塑像时吟出的诗句:

这大理石标志的心灵,

在奇妙的思维之海上永远航行,

永远,永远,

独自向前.

少年时代

1648年,牛顿被送去读书。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

学生时代

1654年,牛顿进了离家有十几公里九龙的金格斯皇家中学读书。牛顿的母亲原希望他成为一个农民,但牛顿本人却无意于此,而酷爱读书。随着年岁的增大,牛顿越发爱好读书,做科学小实验。他在金格斯皇家中学读书时,曾经寄宿在一位药剂师家里,使他受到了化学试验的熏陶。

政治生涯

1669年,被授予卢卡斯数学教授席位。1689年,他当选为国会议员。牛顿在1689年到1690年和1701年是皇家科学院的成员,在1703年成为皇家学会会长,并任职24年之久,在历任会长中仅次于约瑟夫·班克斯,同时也是法国科学院的会员。

1696年,牛顿通过了当时的财政大臣查尔斯·孟塔古的提携迁到了伦敦作皇家铸币厂的监管,一直到去世。他主持了英国最大的货币重铸工作,此职位一般都是闲职,但牛顿却非常认真的对待。1705年,牛顿被安妮女王封为爵士。

贡献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1]?。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在经济学上,牛顿提出金本位制度。

扩展资料:

哲学成就

牛顿的哲学思想基本属于自发的唯物主义,他承认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如同历史上一切伟大人物一样,牛顿虽然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也不能不受时代的限制。

例如,他把时间、空间看作是同运动着的物质相脱离的东西,提出了所谓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概念;他对那些暂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归结为上帝的安排,提出一切行星都是在某种外来的“第一推动力”作用下才开始运动的说法。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最重要的著作,1687年出版。该书总结了他一生中许多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上述关于物体运动的定律。他说,该书“所研究的主要是关于重、轻流体抵抗力及其他吸引运动的力的状况,所以我们研究的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该书传入中国后,中国数学家李善兰曾译出一部分,但未出版,译稿也遗失了。现有的中译本是数学家郑太朴翻译的,书名为《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1931年商务印书馆初版,1957、1958、2006年三次重印。

百度百科--艾萨克·牛顿

(19)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顾恋轻尘的头像
    顾恋轻尘 2025年10月24日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顾恋轻尘”

  • 顾恋轻尘
    顾恋轻尘 2025年10月24日

    本文概览:一、牛顿(Isaac Newton)简介牛顿作为一心做学问的科学家,内心倾向请教,属于自然神论、以实验与定量分析科学相结合治学,以自己的实践进行了近代科学需要大综合和划时代飞跃...

  • 顾恋轻尘
    用户102410 2025年10月24日

    文章不错《牛顿在科学方面的伟大成就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奥特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