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兵伐谋,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
上兵伐谋,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使用谋略胜敌。上兵伐谋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其进一步在下文中体现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古代军事理论的重要思想。对后世的战争有很大的影响。
名称上兵伐谋
拼音shàng bīng fá móu
解释上兵,即兵之上者,就是指上乘的用兵之法。伐,原意为功劳,这里活用作动词,建功的意思。伐后省略介词,伐谋就是“伐于谋”,谋就是 谋略。意即凭谋略建功,指使用策略取胜,不需动用武力。整句翻译为: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使用谋略胜敌。上兵伐谋是《 孙子兵法》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其进一步在下文中体现为“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古代军事理论的重要思想。对后世的战争有很大的影响。
出处
出处《 孙子兵法· 谋攻篇》原文为: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注解
① 上兵伐谋:上兵,上乘用兵之法。伐,进攻、攻打。谋,谋略。伐谋,以谋略攻敌赢得胜利。此句意为:用兵的最高境界是用谋略战胜敌人。
② 其次伐交:交,交合,此处指外交。伐交,即进行外交斗争以争取主动。当时的外交斗争,主要表现为运用外交手段瓦解敌国的联盟,扩大、巩固自己的盟国,孤立敌人,迫使其屈服。
③ 修橹韫:制造大盾和攻城的四**车。修,制作、建造。橹,藤革等材制成的大盾牌。韫,攻城用的四**车,用桃木制成,外蒙生牛皮,可以容纳兵士十余人。
④ 具器械:具,准备。意为准备攻城用的各种器械。
⑤ 距堙:距,通“具”,准备;堙,通“堙”,土山。为攻城做准备而堆积的土山。
⑥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胜,克制、制服。忿,忿懑、恼怒。蚁附之,指驱使士兵像蚂蚁一般爬梯攻城。
在孙子兵法看来用兵打仗要战胜敌人作为行动的目的,但是战胜敌人具有上、中、下三策: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在实际运用上,可分为两个范畴、四个层次。“伐谋”和“伐交”属于“不战”思维;“伐兵”和“攻城”属于“慎战”思维。其一,“上兵伐谋”是指依靠谋略运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手段的综合运作,不待对立双方矛盾激化即先期解决争端。其二,“其次伐交”是指当矛盾已经显现时,动员本国和有关国家的力量,显示决心,造成压倒优势或力量制衡,辅之晓以利害,经过折冲与妥协,达到不诉诸武力而达成战略目的。其三,“其次伐兵”是指动用部分军事力量,在敌方政治、经济重心之外解决敌人,以便把战争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其四,“其下攻城”是指在上述三项努力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即攻取敌方战略要地乃至全部领土。必须承认,在军事对抗中,完全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结局,即使处于优势与主动地位的一方,也是不容易实现的。因此,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是靠战争,攻取敌人的城池而不是靠硬攻,消灭敌国而不是靠久战,用完善的计策争胜于天下,兵力不至于折损,却可以获得全胜,这就是以谋攻敌的方法。 还是这一句,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出兵就让就让敌人投降.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平心来了”
本文概览:“上兵伐谋,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上兵伐谋,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使用谋略胜敌。上兵伐谋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其进一步在下文中...
文章不错《上兵伐谋出自哪里?》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