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春季养生要牢记“五不原则”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医认为立春后人体阳气开始升发,如能利用春季大自然“发陈” 之时,借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采用科学的 养生 方法,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春季,中老年朋友更应注意春季保健,防范由于季节变化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等各种疾病。每年春季是中老年 养生 保健的最佳时间,除了日常生活起居、户外运动锻炼进行 养生 保健以外,还可以通过饮食保健调养,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春季 养生 可遵循“五不原则”:

不湿:居室每天中午要开窗通风,被褥和衣服要保持干燥透气,春季多穿纯棉的宽松衣服,可避免发生湿疹。另外,不要选择潮湿的地方进行锻炼,运动出汗后要及时擦干。

不酸: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因春天本来肝阳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导致肝气过于旺盛,而肝旺容易损伤脾胃,所以,春季饮食忌酸。

酸性食物有羊肉、狗肉、鹌鹑、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螃蟹等。宜食用甘温补脾之品,可多吃山药、春笋、菠菜、大枣、韭菜等。

不冻:春季气候忽冷忽热,要遵循“春捂”之说,不宜马上脱下棉衣,换装时应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先把上衣减掉一些,裤子可晚一些减,下身宁热勿冷,以助养阳气。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老年人,初春时要尽量使身体“不冻不寒”。

不静: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人体应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重点养阳,养阳的关键是“动”,切忌“静”,人们应积极到室外锻炼。

不怒:春季是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要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也使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v 起居篇:

起居要有规律。春天,人体阳气渐趋于表,皮肤舒展,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身体各器官负荷加大,而中枢神经系统却产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肢体感觉困倦。这时千万不可贪图睡懒觉,它不利于阳气升发。为了适应这种气候转变,在起居上应早睡早起 ,经常到室外、林荫小道、树林中去散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春天气候多变,时寒时暖,同时人体皮表疏松,对外邪抵抗能力减弱,所以春天到来之时不要一下子就脱去厚衣服,尤其是老年人和体质虚弱者。

v 运动篇:

春季天气渐暖,草长花开,空气新鲜,正是中老年人 体育 锻炼的大好时光。人们走出居室,参加春练,如散步、慢跑、练气功、打太极拳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必有益处。锻炼时不宜大汗淋漓,以见微汗为好。实践证明:春季锻炼不当,会适得其反。

春季锻炼时应注意“五不宜”:

一、不宜早:初春,晨间气温低、雾气重。过早出户后,人体骤然受冷容易患伤风感冒或诱发哮喘病、老慢支,还会使肺心病等病情加重,故应在太阳初升后外出锻炼为宜。

二、不宜空:老年人新陈代谢慢,早晨血流相对缓慢,体温偏低。故晨练前应喝些热饮料,如牛奶、蛋汤、咖啡、麦片等,以补充水分、增加热量,加速血液循环。

三、不宜露:早晨户外活动,要选择避风向阳、温暖安静、空气新鲜的旷野、公园或草坪等,不要顶风跑,更不宜脱衣露体锻炼。

四、不宜激:老年人体力弱,适应性差,故运动量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激烈运动容易诱发心、肺疾病 。

五、不宜急:因老年人晨起后肌肉松弛,关节韧带僵硬,四肢协调功能较差,故锻炼前应轻柔地活动躯体、扭动腰肢、活动关节,防止因骤然锻炼而诱发意外事故。

饮食篇:

春天渐暖而风多,尤其是早春时节,气温仍较寒冷,人体为了御寒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来维持基础体温,在饮食方面应摄取足够营养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早春期间的营养构成应以高热量为主,以便及时补充能量。由于寒冷刺激可使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加速,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而致病,因此还需补充优质蛋白质食品。

另外,春天气温变化较大,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繁殖,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所以,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宜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以免造成营养失调、抵抗力下降。

春天又是容易旧病复发的季节。如高血压患者在春季血压容易增高,出现头晕、头痛、失眠。正如中医学中指出的:春气者诸病在头,应选食橘子、香蕉、柠檬、梨、绿豆、芹菜等食品,亦可用菊花泡茶喝,对高血压患者有清头目之效。

v 防病篇

春天阳光明媚,令人陶醉,然而春季又是慢性疾病(比如支气管炎、咽炎、肺炎、哮喘、心血管疾病)、皮肤病、胃肠道等多种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流感和感冒的发生。所以,春季 养生 对于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要预防“倒春寒”。

照片由作者提供

崔力: 上海市徐汇区虹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全科主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毕业,从事社区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社区居民常见慢性病的中西医诊治,尤其是虚劳病、高脂血症、慢性胃炎等疾病的治疗。

作者:主治医师 崔力 护师 王笑晗

审校:谢涛

核发:万洪新

1中老年保健首先要养心。养心,需要看得开,事事想的开,自然心情舒畅,身体自然就好。儿孙自有儿孙福,当放手时须放手。

其次,老年人消化能力比较弱,饮食要清淡。老年人的消化能力比较弱,气血也比较弱,如果仍然大鱼大肉,则身体的负担更重,吃再多的补药也无济于事。少吃多餐,对老年人养生非常重要。盐属于阴性的食物,如果过量食用盐,则消耗身体的阳气,老年人活动量少,一定饮食要淡,少吃过咸的食物。

经常艾灸,可以增强体质。建议每周扶阳四穴灸。按以下四个穴位每个穴位灸15分钟:中脘穴,关元穴,命门穴,足三里穴。如果身体有疼痛的位置,可以艾灸,一般都能缓解症状。、合理膳食,以防燥护阴、滋阳润肺为准则

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秋燥之气易伤肺。因此,秋季饮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蔬菜宜选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黄瓜、白木耳;肉类可食兔肉、鸭肉、青鱼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广柑、山楂等。适当多饮水,多吃些萝卜、莲藕、香蕉、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尽量少食或不食葱、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热之品及油炸、肥腻之物。体质、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晨起可以粥食为主,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可多吃些红枣、莲子、百合、枸杞子等清补、平补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寿,但不能猛吃大鱼大肉,瓜果也不能过食,以免伤及肠胃。另外,要特别注意饮食清洁卫生,保护脾胃,多进温食,节制冷食、冷饮,以免引发肠炎、痢疾等疾病。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

秋季天高气爽,是户外活动的黄金季节。在此季节老年人必须加强体育锻炼,是秋季保健中最积极的方法。秋季要早睡早起,晨起后要积极参加活动健身锻炼,可选择登高、慢跑、快走、冷水浴等锻炼项目。

秋季气候干燥,早、晚温差较大,是一些细菌、病毒繁殖与传播的有利条件,随着干燥的灰尘,一些细菌、病毒在空气中飞扬,常会引起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是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病的高发时节,因此,老年人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同时要加强保暖,做好预防工作。

保持乐观情绪,静养心神

秋季万物成熟是收获的美好时节;但秋天也是万物逐渐凋谢、呈现衰败景象的季节。在此时节在老年人心中最易引起衰落、颓废等伤感情绪,因此,要注意调养情智,学会调适自己,要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内心的宁静,适当延长夜间睡眠时间;可经常和他人、家人谈心,或到公园散步,适当看看**、电视,或养花、垂钓,这些都有益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差较大;在此季节,老年人既要注意防寒保暖,又不能过早、过多添加衣物;在此季节只要不是过于寒冷,就要尽量让机体保持于凉爽状态,让身体得以锻炼,使其具有抗御风寒的能力。但是金秋季节,气候变化无常,老年人要顺应气候变化,适当注意保暖,以防止感冒和引发呼吸道等各种疾病,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减衣服,防寒保暖,防病保健。

秋燥伤肺少吃辛:秋季天高气爽,空气干燥,湿度小,人易出现咽干、干咳等症状,这是由于燥邪伤肺所导致的现象。此时,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温助热,加重肺燥症状。

肺燥伤肝要吃酸:从中医五行生克来讲,肺属金,肝属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损。因此应适当吃点酸味食物,因为“酸入肝”,可以强盛肝木,防止肺气太过对肝造成损伤。酸味食物可以收敛肝气,有保肝护肝的作用,但也不可过量。因为许多酸性食物,如醋、乌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发生胃溃疡、胃炎等病,对身体不利。

秋瓜坏肚少吃寒:许多人都有这种感受,秋天吃水果,一不小心就坏肚子,这与秋天的气候有关。秋季天凉了,气温下降,脾胃阳气不足,再吃多了阴寒性质的水果、蔬菜,自然是雪上加霜,导致阳气不振而腹泻、腹痛。因此,秋季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以保护胃肠,保护肺脏。

适度饮水最重要:夏天多汗季节要多饮水,秋天干燥季节更要多饮水。适度饮水是秋天润燥、防燥不可少的保养措施。饮水以少量频饮为佳,不宜暴饮,一次饮大量水,会给胃肠增加负担,引起不适,只有少量慢饮,“润物细无声”才能对口、鼻、咽、喉、食管,乃至气管产生更大的滋润作用。

养阴益气是关键: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秋天最重要的是养阴益气。养阴就可以防止肺燥,益气就可以温养肺气,鼓舞阳气,所以秋天应多吃山药、百合、银耳、猪蹄、莲子、藕、梨、枸杞等食物,以安度秋天。

(15)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觅珍的头像
    觅珍 2025年10月27日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觅珍”

  • 觅珍
    觅珍 2025年10月27日

    本文概览: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医认为立春后人体阳气开始升发,如能利用春季大自然“发陈” 之时,借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采用科学的 养生 方法,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觅珍
    用户102703 2025年10月27日

    文章不错《老年人春季养生要牢记“五不原则”》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奥特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