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是事理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本文是知识性小诗。通过一些自然现象,告诉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自然的一些规律,全诗共7节,诗歌语言生动活泼,适合朗读背诵。大自然的语言是人心灵的声音。
本诗歌的语言生动活泼,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对大自然现象已有一定的了解,对大自然本身有一定的好奇,有探索的欲望,因此理解本诗歌并没有难度,所以教学时着重于朗读背诵,利用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
说明文的内容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等。
说明文有的是以时间为序,有的是以空间为序,有的由现象写到本质,有的由主写到次,有的按工艺流程顺序来说明,有的按事物的性质,功用,原理等顺序来说明。
《大自然的语言》主要内容概括为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大自然的语言》是现代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创作的科学小品文。此文最大的特色是以引人入胜的笔法,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概述中外物候知识的发展、物候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特别是物候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这篇文章着重介绍了物候、物候学、影响物候学的因素以及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作者简介
竺可桢,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
1890年3月7日,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一个小商人家庭。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学习土木工程,1910年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9年起屡次被选任为中国气象学会会长,1934年参与创建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1949年担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竺可桢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笑竹”
本文概览:大自然的语言是事理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本文是知识性小诗。通过一些自然现象,告诉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自然的一些规律,全诗共7节,诗歌语言生动活泼,适合朗读背诵。大自然...
文章不错《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说明文-》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