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1、中央制度
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北周附会《周礼》六官所建立的官制,代之以新的职官制度:“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监,左右卫、左右武卫等府。”以强化中央集权和恢复汉族王朝官制的传统。
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制是隋代中央官制的核心。三师、三公虽然地位崇高位居一品但实际上只是荣誉。隋代尚书省的地位很高,《隋书·百官志》说“尚书省,事无不总”,反映了它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地位与权力。
隋炀帝围绕封爵勋官制度而推行的政治改革,势在打破北周宇文泰以来实施的“关中本位政策”,通过限制、削弱关陇集团的势力和影响,以整饬吏政,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但其政治改革的方案未尽成熟及过急的推进,未能与建立民生顺遂、团结安定的政治局面相结合起来,最终爆发严重的统治危机。
2、科举制度
科举考试?
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正式设立分科考试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自此选官不问门第。科举制度初期设诸州岁贡,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与明经科的考试,大业二年(606年),
隋炀帝增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
当时以明经最为高级,进士试居次。当时选士制度只称为秀才科,与唐之科举仍有一段距离。秀才科可谓科举的开端,亦为不完善的考试制度,对实际取士作用不大,但已改变了门第垄断官职的局面。
科举制度顺应了历代庶族地主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的要求,缓和了他们和朝廷的矛盾,使他们忠心拥戴中央,有利于选拔人才,增强政治效率,对中央集权的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
3、法律制度
北周律法有时松,有时严,不好掌握,导致刑罚混乱。隋文帝即位后,于开皇元年(581年)命高颎等人参考北齐、北周等旧律,制定法律。
经济
1、农业
领均田令
隋朝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实行了“大索貌阅法”要求官吏经常检查人口,根据相貌来检查户口,使编户大增。和实行“输籍定样”在第一个的基础上确定户口数,编制“定簿”,以此为依据来收取赋税。
改革货币
隋朝统一币制,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世称“隋五铢”。
设置粮仓
隋朝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
2、手工业
隋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技术的重要发展阶段。其突出的表现是,在河南安阳、陕西西安的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白釉瓷。
3、商业
长安和洛阳,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国际上的大都会。
文化
1、学术思想
隋文帝前期主张调和儒佛道思想,并且主张朴实文学,反对南朝艳丽的文学思想。他提倡儒学,把儒家学说提升到治国不可或缺的地位,鼓励劝学行礼。
601年,隋文帝认为学校多而不精,故下令废除所有学校,只保存京师国子学,名额限七十人。隋文帝晚年助佛反儒的举动,使得不少儒生抹黑隋朝统治者。
2、文学
由于隋朝时间较短,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不大。虽然有提出改革浮靡文风的要求,但是后继中断,古文运动需要到唐朝中叶才成功的发展起来。
而隋朝南北著名文士,总数居然不过十余人。
3、史学
史学方面,在隋朝以前的史书,或由官方撰写,或由民间人士自行撰写。其思想比较自由,质量也佳,但由于不容易采用到史官所藏书籍,通常只有纪传没有志书,不能说是完整的国史。593年,隋文帝宣布禁止民间私撰国史,评论人物。自此历朝国史都改为官修。
4、音韵
因南北文化融和,音韵学与目录学的成就尤为卓越。开皇初年,颜之推、萧该、长孙纳言等八人和陆法言讨论音韵学,一致认为四方声调分歧很大,南北用韵不同。
5、目录
目录学方面,隋朝有名的有佛教的《大隋众经目录》,道家的《道经目录》,费长房所撰的《历代三宝记》与释彦琮所撰的《隋仁寿年内典录》。隋廷收集南、北两朝所存书籍,编有《隋大业正御书目录》。
唐朝魏徵就是依此编写出《隋书·经籍志》,成为隋以前著述的总录,在目录学上的地位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相同 。
6、宗教
自南北朝以来,佛道儒统称三教,占据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隋文帝主张调和宗教与儒学,采用三教并重的策略,并容儒教、佛教与道教以相辅治国。由于国家开放,流行于西亚的祆教也在中国广为流传。
当时主流的佛教派系有天台宗、三论宗和三阶教。隋朝共修建寺塔5000余所,塑造佛像数万,并且翻译数万佛经,使佛经流布多于儒经数百十倍。
扩展资料
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炀帝杨广被绞杀,共存在了三十七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历史地位却是不容忽视的,因为盛唐的许多制度都是在隋朝时确立的。唐高祖和隋炀帝杨广还有亲属关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唐是隋的延伸,正因如此,历史书籍常将隋、唐并称为“隋唐”。
隋文帝的贡献最大:一是官制,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建立起三省六部制。唐朝后来基本继承,这就是日本大化改新向隋唐学习的主要内容。隋文帝还制定了新的法律,为隋唐时期封建法律的成熟化作出了贡献。刑罚不再像南北朝时那么残酷。
此外,科举制度的创立又是一大功绩,创新了官吏的选拔方式,比原来推荐式更公正合理。
百度百科-隋朝
百度百科-隋朝历史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虽然有很多朝代地更替,但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却从来都没有停下。经过了很多年的沉淀和历史的考验,我们在今天也可以了解古代的很多优秀文化,更好地了解历史。在秦汉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有了一个很快的发展,形成了基本的政治经济制度,封建社会的很多特点也由此初步展现出来了。
一、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朝代,秦朝也是一个封建王朝。秦朝君王具有之高无上的权力,同时还设了丞相,掌管六部,权力在君王之下。在地方上设立了郡县制。秦汉时期都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这跟中国的小农经济有关,此后的很多朝代都基本沿袭了这个政策。秦朝统一了文字,把小篆定位通用的文字。还规定圆形方孔铜钱为国家货币。
二、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汉朝的时候实行郡国并行制,还实行了推恩令,不断地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另外,还退出了选举才能的制度,也就是察举制,为后来的科举制也奠定了基础。在耕作方式上了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利用了铁犁牛耕,加快生产。汉朝的文化发展也很快,在医学上就出现了闻名天下的医圣张仲景,还有他亲手写的伤寒杂病论。另外还有汉辞,也发明了改进了造纸术,大大加快文化的传播。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以后的朝代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秦汉时期在国家统治上都有了很大的创新,相比较于之前,对中央的集权更加重视。总之,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演变是由社会现实和历史趋势所决定,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了。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半梅”
本文概览:政治1、中央制度三省六部制隋文帝即位后,废除北周附会《周礼》六官所建立的官制,代之以新的职官制度:“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台、太常、光禄、卫尉、宗...
文章不错《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