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有感

学校教育不是给人生画上一个句号,而是给人生准备好必要的桨。

 20XX年3月,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它是贯穿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根红线,也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荡起核心素养的新桨来?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等系列问题。

 这个寒假,在浙江省张作仁名师工作室倡行的"春节51科研力量共读一本书"活动中,我遇见了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通过对本书的整体浏览,了解到本书的基本逻辑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入手,从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容出发,并系统回应了这些问题,重点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阐述,并提出核心素养导向的六大教学基本策略: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 整本书自成系统,条理清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有详尽的论述,又有课堂教学的具体案例,便于读者理解作者,是一线教师必看的好书。

 基于本工作室宗旨——用科研思维照进工作、学习、生活。本次阅读,我们采用拆书方式进行深度研读,即各学员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确定重点研读章节并作线上线下分享交流。我重点研读分享的是第十一章意义化策略。

 本章节组织阐述的逻辑框架同前五大策略,也是从概念的意蕴和具体策略两大章节展开,其中意蕴从有意义学习的渊源和意义化教学的理论依据展开阐述。具体策略从意义化教学案例和意义化教学改革的案例展开阐述。意义化策略的核心概要既可以从学习论的角度理解,又可以从人生哲学的角度理解。从学习论的角度来说,有意义学习是奥苏泊尔最为倡导的,他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同化的方式和已知的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从人生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还有情感的陶冶、价值的形成、思想的启蒙、道德的养成,从这个角度上说,教学也是和学生精神上相遇的过程。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基于此,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基于意义化策略的课堂主要是指向人的精神层面的,是对人的价值的足够尊重,余文森教授提到了三种课堂:道德课堂、生命课堂、幸福课堂。这些课堂立足生命的终极意义,实现了从知识教学到精神意义层面教学的提升与飞跃。

 教学的最终目的指向人,指向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有句常被引用的话:学校教育给你的知识忘掉后,剩下的东西就叫素质。那么剩下的东西究竟是指什么?()纵观本书论述,我们不难发现答案,核心是指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是知识更为隐性,更为重要的内在东西,是影响一生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这也是意义化策略重点阐明的价值所在。

 爱因斯坦说,教育所提供的东西,应当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去完成。礼物,字典上解释,礼物是在社会交往中,是送礼者向受礼者传递信息、情感、意愿的一种载体。由此联想,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倡行一种师生建构性的交往,那么,作为学科教师(送礼者)如果能研究如何为受礼者(学生)传递信息(本学科具有自己的符号表达、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情感、意愿(本学科内含的价值性和道德意义)的思维方式来关照自己的课堂,那么,无论是课程内容确定、活动方式选择以及教育教学时空的拓展等,都将发生质的变化。也只要这样的课堂交往过程,我们才可以说也将知识及其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生命得以涵养、心灵得以净化、情感得以陶冶、智慧得以启发、价值得以形成的过程。

 教育不能填满学生生活的空间,要留有闲暇。荡起核心素养的新桨来,实现知识对学生个体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指导功能,助力学生成为自主发展的自由人。

制定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六大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词,其含义究竟是什么呢?核

心素养是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 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 六大要素,具体细化为 18 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以针 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旨在回 归教育常识,回归教育本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转变育人理念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 召唤另一个灵魂。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应具体研究学生,探究

他们的政治角色、社会责任、人性品格、素养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 学生成长的潜质和可能性,注重理想信念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关注学

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突出终身发展的理念,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教 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 当前的学校 教育就如有人所说:

“老师,对不起!我把您教的都还给您了。

”不能 不引起大家的思考与反思,我的教育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甚至还是与学生 共同学习的好伙伴。

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仅仅是帮助者与好伙伴。

那么作为一个好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养至关重要。

什么 是人才?是听话,成绩好的就是人才,还是有独立思考但淘气的孩子 是人才?

互联网时代,对教师自身综合素养要求更高了,因为学生除了在 课堂获取知识,还可以在课外或通过网络获取知识。

教师不仅要培养 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提升责任感与幸福 感。

所以,提升教师素养是关键。

二、提升教师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备受关注时,我们不能不关注一个问题,即教师的 素养。

因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

核心素养在教 科书中呈现的隐蔽性与拓展性, 教学目标中素养目标的模糊性与延续 性, 以及学生评价指标的内隐性与动态性等, 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充当改革理念研究的参与者;教师要继承已有的改革成果,做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动行动者,要主动将学生核心素养转化成“可

教”的内容;又要做好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教学衔接,因此要做基于核 心素养课程教学目标的缔造者,而非原有课程教学目标的执行者;教

师要做课堂教学评估指标的改良者,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 心素养及其相应评价标准,对学生评估的现有指标进行改良和优化,

开展个性化学习诊断与“学会学习”专门指导。

由此可见教师素养随 着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相应地要快速提升。

三、着力教学实践 首先,研究学情。

教师上课的目的是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 习,教会学生做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教师上课面对的 是有血有肉、有思维、有情感的灵动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备课要为 学生着想,为学生量体裁衣,要适合学生,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备课

时,教师心里要始终装着学生,备课标和备教材是基础,是为学生服 务,备学情才是重点。

所以,真正能够驾驭教材过程的高手,是根据 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 使教学结构服从于学生的思维和 接受能力, 让全班每个学生都全身心、 乐此不疲地投入到学习新知中。

其次,活用教材。

课程是培养人的重要载体,教材是教师实施课 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课标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 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它是教学 的依据,也是教科书编写的依据。

更是教师学科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与 归宿,是教师课堂教育教学的底线;同时也承认教师是课堂教学决策 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实施者。

所以,教师备课,首先要认真分 析、研读课标与教材,在正确领会课标与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 生的学情设计课堂教学。

因此,吃透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关键。

但教材是死板的, 教学活动是灵活的。

在使用教材上, 要坚持灵活性、 创造性,实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应真 正成为教材的开发者、体验者和实践者,成为教育教学的决策者。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 “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材料,要教得好,使 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

”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必须根据 学生实际 “活” 用教材。

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 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 增补、校正、拓展、变通、调序等。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 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 水平和经验,对教材进行加工。

教师应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富有挑战 性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

主探究和何种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思考方 法。

再次,师生互动。

历史课堂是师生活动交流的场所,课堂上学生

活动如何进行评价?以活动单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一方面体现新课 程的以生为本的理念,以活动为载体,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

课堂教学的参与性;另一方面也符合多元智能理论的原则与精神,对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升将会大有裨益。

最后,凸显主题。

教学主题是统领一课的核心,是教学应该完成 的主要目标,往往也教学中真正需要探究的问题。

在教学主题的引领 下,资源的开发、重点的确定、材料的使用、问题的设计、活动的开 展都有了中心,课堂教学就有了灵魂,对学生认识与理解历史、提高 判断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大有裨益。

而且,恰当的教学主题,对实 现历史教学核心价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历史教学的根本诉求 有重要意义,也是提升教学境界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既要当好 经师,又要当好人师。

在教学中渗透教育,做到教书与育人两不误, 既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技能的基础, 又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 态度、 价值观,促进学生素养不断进阶、提升。

教师要变教学视角为教育视 角,突破传统的知识视野、课堂视野,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 心田,使学生健康成长。

制定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的基本策略有哪些如下: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由源创图书策划,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余文森著。

核心素养是贯穿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根红线,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

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入手,从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容出发,系统回应了这些问题,并重点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阐述。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作业设计,不同于传统的作业布置,并非最简单和常规的作业练习方式和内容,而是借助于丰富多彩的变化模式,围绕着教师对学生培养的设定目标,相应地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以此丰富作业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容简介: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全球化、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这些变化对人的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力地回应了新时代的呼唤,也为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

本书从理论、观念、操作三个层面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系统阐述,包括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三大主题。

旨在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1)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觅云的头像
    觅云 2025年10月29日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觅云”

  • 觅云
    觅云 2025年10月29日

    本文概览:学校教育不是给人生画上一个句号,而是给人生准备好必要的桨。 20XX年3月,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

  • 觅云
    用户102912 2025年10月29日

    文章不错《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有感》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奥特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