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韩信用兵讲究出奇制胜,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与韩信有关的成语故事约有三十个,下文将用十个常见的成语串联起韩信的一生。 一、胯下之辱 韩信未成名时,在街头碰到一个恶少,恶少看见韩信背着剑,就挡住韩信的去路对韩信说:要么砍我,要么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便从容的从恶少的胯下钻过去了,这个故事其实还有续集,后来韩信衣锦还乡,找到那个恶少,恶少吓的魂不附体,韩信一笑置之,还赏了他个小官做。 胯下之辱是韩信不与小人计较,一心谋大事的写照,这句话后来成为很多英雄或狗熊受辱之后的借口,“当年韩信也曾受过胯下之辱”。。,那意思好像受了辱反而似韩信般英雄,其实英雄跟受不受辱没关系,有关系的是受辱后的表现,是奋发图强,还是继续受辱? 二、一饭千金 还是在韩信未成名之前,韩信生活困苦,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一个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太太就经常给韩信分点带来的饭吃,韩信非常感激,说:将来我一定要重重报答你。老太太说:一个男人都不能自食其力,我还能指望上你的报答吗?韩信听了非常惭愧。这个故事的续集是,韩信后来衣锦还乡,找到这位当年的恩人,赏赐千金。 一饭千金,是韩信知恩图报,有颗感恩心的表现,千百年来,直至今日,这个故事对于社会建设都十分有意义。 三、推陈出新 韩信初投刘邦,刘邦不太喜欢韩信这个胯下之徒,安排他去管理粮仓。韩信对于粮仓管理提出了“推陈出新”的管理理念,把粮仓前后开两个门,前门进新粮,后门出旧粮,一方面粮仓通风,更重要的是粮仓的新旧粮食更科学的循环,不易造成霉变。 要不说,是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韩信管理粮仓,即进行了一次伟大的仓储管理革命,直到现在,“前进后出,推陈出新”,对于仓储管理仍然十重要。 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韩信第一次从汉中出兵时,一面命令大将修栈道迷惑敌军,另一方面自己悄悄率军从陈仓小道杀出,出其不意,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韩信的首次用兵,非常成功,韩信也取得了上到刘邦,下到军士的初步信任。这也是三十六计之一,很经典的一个兵家军事故事。这一招在生活中也常被广泛利用,很多事情,我们看到的都是明修栈道。 五、背水一战 韩信率军领军队攻打赵国,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军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背水一战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跟破釜沉舟差不多,也是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不过这一招也得看谁用,三国时的马谡后来也想来一个“背山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结果军士们都很害怕,不战自乱,造成街亭之失。 六、十面埋伏 对于项羽这样的盖世英雄来说,遇到韩信,真是有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十面埋伏之下,四面楚歌,韩信就这样把项羽逼上了霸王别姬的英雄末路。 十面埋伏是韩信高超指挥艺术的最后一战,是项羽英雄悲壮的最后谢幕,也是古代琵琶弹奏最出名的曲子,最后还是张艺谋导演的,被网友嘲笑的一部**名字。 七、功高震主 楚汉僵持的时候,有人劝韩信:你功劳太大了,将来皇帝难免猜忌你,不如就此自立为王,三分天下。韩信却想着平常刘邦对自己不错,不忍心背叛刘邦。没想到后来一语成谶,果然应验。 提到功高震主,我们会想到很多人,第一个却是韩信,后来的就是岳飞、徐达、年羹尧等。功高为什么会震主,其实也可以理解,自古拥兵自立的大将数不胜数,赵匡胤是最成功的一个,至于南北朝、五代十国等乱世时期,大将称王的更是犹如过江之鲫。 韩信用兵智商高,政治智慧却不算高明,包括项羽,都玩不过流氓刘邦“面厚心狠”,当然伴君如伴虎,“既要有本事,又显得不是很有本事”不是那么容易。萧何就曾经故意抢占民房,惹起一片民怨,老百姓上告刘邦,刘邦听得萧何弄得民怨沸腾,非常高兴,就对萧何放下了警戒的心。郭子仪也曾让自己府门日夜大开,以示自己心胸坦荡没有阴谋。想当个能臣皆忠臣真不容易。 八、多多益善 韩信被贬淮阴侯后,一次刘邦和他闲聊,问起各位大将的带兵能力,韩信都说了具体哪个大将能带兵多少,刘邦问:那我能带兵多少,韩信说:大王能带十万。刘邦又问:那你能带多少?韩信说:多多益善。刘邦:那你怎么还被我抓住了?韩信:你带兵虽然不如我,但你会带将,这却是天生的本领。 多多益善的确是韩信的带兵能力,从对话中却也看出了韩信说话挺直率,不作假,竟敢当面说皇帝带兵不如自己,幸好在刘邦的逼问下后面又圆了回来。 九、鸟尽弓藏 韩信被刘邦捉拿捆绑后,说道:“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 狡兔死掉,猎狗就被煮吃了;飞鸟打完了,弓就被藏起来了,敌国破了,谋士就得死了。古往今来,这样的事有很多,如越王勾践对于文仲,吴王夫差对于伍子胥,还有上文功高震主那几位,都是如此。 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其实后期很谨慎,怕被陷害,经常托病不出门。直到后来萧何邀请他一起入宫,韩信推不掉萧何的面子,又想有萧何在,想必很安全,就和萧何一起入宫。刚入宫,萧何就不见了,韩信接着就被吕后抓起来,在未央宫处死,年仅三十三岁。 萧何曾经月下追韩信,对韩信有知遇之恩、保荐之功,但韩信的死却也是他利用了韩信对他的信任,所以说,韩信其实是个很感恩的人,韩信要背叛也是是刘邦先对他不起,所以刘邦猜忌韩信是没道理的。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一知己是萧何,两妇人是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和后来的吕后,这就是韩信的一生概括。 以上就是关于韩信最出名的十个“成语故事”,其实韩信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一个人能有这么多成语故事,充分说明了韩信的非凡与智慧,并由此而被历朝历代传颂缅怀。
关于韩信的成语典故
关于韩信的成语典故如下:
1、胯下之辱:韩信落魄时,一个同乡人欺负他,让他从自己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果真从那个人裤裆下钻过去。指极大的侮辱。
2、一饭干金:韩信落魄时曾对施舍给他的老妇说以后定当后报韩信衣锦还乡时并赏赐她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3、解衣推食:韩信说刘邦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自己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自己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4、战无不胜:刘邦建立汉朝后对韩信的评价,指的是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形容力量十分强大,百战百胜。
5、国士无双:萧何在向刘邦推荐韩信是说他是国士无双。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6、十面埋伏:韩信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项羽。指周围布置了重重埋伏。
7、背水一战:在韩信攻打赵国的时候,他采取背水一战的计谋赢得了战争胜利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
8、拔旗易帜:韩信北上灭赵的一个计谋,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9、置之死地而后生:韩信北上灭赵的一个计谋,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士兵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10、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为了东进中原,采取麻痹敌人的办法,让士兵去修理栈道,而却领大军从陈仓出来,占领了关中。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
11、兵仙神帅:比喻韩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艺术。
12、居常鞅鞅:刘邦建立汉朝后,夺去了韩信的兵权,而韩信从此称病不朝,闷闷不乐。也指的是因不平或不满而常常郁郁不乐。
13、功高震主:指的是韩信功劳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心有疑虑。
14、金石之交:武涉曾经劝说韩信自立,说道:你和汉王刘邦的关系这么好,但是最终还是被他所擒的。指的是如同金石般坚不可摧的交谊。
15、独当一面:张良和刘邦的一次谈话中,张良对韩信的评价。指的是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关于韩信的成语故事_关于韩信的成语典故
一,一饭千金
韩信当年落魄时,经常忍饥挨饿,有位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婆婆,经常给他饭吃。他对施舍他饭菜的老婆婆说,今日之恩,以后定当厚报。多年后,当功成名就的韩信衣锦还乡时,果真做到了自己的承诺,赏赐了她千金。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 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
二,胯下之辱
年轻时,韩信经常受到别人欺侮,有次一个同乡屠夫欺负他,让他从自己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硬拼会吃亏,便低下头来,从那个人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周围的人都哈哈大笑,认为韩信胆小鼠,更加看不起他。韩信却默默忍受着屈辱,一心研究兵法,最终成为一代名将。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释义
从胯下爬过的耻辱,指极大的侮辱。
三,气吞山河
陈胜吴广起义后,楚将项梁也趁势起兵。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项梁,却一直默默无闻。项梁战死后,韩信跟了项羽,但是项羽本身军事能力超强,也没有重用韩信,只是让他担任一个小小的郎中。韩信终于失望了,他胸中满怀抱负,意欲匡扶山河社稷,却始终不能一展才华。这时他得知刘邦进入蜀地,于是离开项羽投靠了汉军。最终,经过夏侯婴和萧何的极力推荐,韩信受到重用,建立了不世功业。
出处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汉,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释义 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历史 上关于韩信的 成语 有背水一战,胯下之辱等成语,而这些成语也包含着一些 故事 和 典故 。下面是我为你搜集关于韩信的 成语故事 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韩信的成语故事
关于韩信的成语有很多个,比如:国士无双、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胯下之辱、功高震主、不赏之功等。这些成语都是出自韩信的个人生平。那么这些成语都包含着怎样的故事呢?
其中国士无双和略不世出这两个成语都是夸奖韩信的才能的。韩信的 军事 才能极高,恐怕连西楚霸王项羽都比不过。但是他出生不好,所以一直都在项羽和刘邦的部队中默默无闻。直到萧何发掘了他,向刘邦推荐韩信,还说韩信是一个略不世出的人才,当得起国士无双这个词。
而背水一战和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两个成语是出自韩信攻打赵国时。在韩信攻打赵国时,为了激发己方士兵的勇气时,将部队安札在河边。这就意味着,一旦赵军前来攻打,那么汉军就连退路都没有。这个做法在一开始被赵军所耻笑,但是在韩信灭掉赵国时,这个做法就得到了人们的称颂。而与这件事有关的还有一个成语,就是拔旗易帜。
至于胯下之辱这个成语说的是韩信少时贫困,靠乡人的接济过日子,被同村人看不起。有一个少年厌恶韩信,就让韩信钻自己的胯下来侮辱韩信。而让少年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韩信竟然真得钻了。在韩信功成名就之后,这件事就被人们说成是韩信隐忍负重,能够忍受胯下之辱。
韩信灭七国,逼死项羽的功绩被人们称为是不赏之功,因为这份功劳太大,而韩信的地位也已经高到了不能在前进一步的地步。而这份功劳遭到了刘邦的猜疑,所以最后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这也就成了人们所说的功高震主。
关于韩信的 成语典故
其实有关于韩信典故有很多,其中有一个是关于他的青年时期的。韩信是淮阴人,他幼年时家中十分贫困,无父无母,全靠村人接济。在长期的乞讨中,韩信遭到了大部分人的厌恶。在他的同乡人中,有一个少年认为韩信虽然天天佩戴着宝剑,却是个胆小鬼。他要韩信钻自己的胯下来证明。结果韩信还真得钻了这个少年的胯下。后来这个典故流传下来后被称为是胯下之怒。
而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个典故说的萧何、吕雉和漂母这三人与韩信的关系。生死一知己说的就是萧何。这个生指的是萧何向刘邦推荐了韩信,让韩信能够出人头地。而这个死指的是萧何与吕雉合作杀死了韩信,而吕雉也就是存亡两妇人中的亡。而存指的就是漂母对韩信的赠饭之谊。如果当初漂母不给韩信饭吃,韩信很可能就饿死了。
韩信典故还有背水为营。这个典故是出自韩信攻打赵国的时候。当时刘邦整体式微,所以士兵们的士气也不高。当韩信说晚上就能灭掉赵国时,士兵们根本就不信。最后为了激发士兵的士气,韩信沿着河岸设立营帐,让士兵们退无可退,为了存活就只能拼命向前战斗。最后这场仗成为了韩信最有名的战争之一。
韩信漂母一饭之恩的故事
其实漂母是韩信的恩人,而漂母并不是这个人物的名字,只是因为这个老妇人太过普通,她的名字没有流传下来。而她在帮助韩信时,是一个天天在河边漂洗棉纱的老妇人,所以被叫做漂母。
在韩信小时候,家中十分贫困。而韩信本人却缺乏谋生的能力,所以他是靠向村人乞讨和村人的接济活下来的。但是长期的乞讨让大家十分厌恶这个人。其中有一个淮阴的亭长曾看好韩信,所以多次将自家的食物给他。但是亭长的夫人不愿意,所以宁愿自己早点做饭,躲在房中吃,也不愿给韩信饭。
韩信就是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下活下来的。后来韩信遇到了一个天天在河边漂洗棉纱的老妇人。这个老妇人看韩信十分可怜,就经常从家中带饭给韩信吃。韩信十分感动,曾对老妇人说自己会报答的。但是老妇人却明言自己并不是为了得到报答才善待韩信的。而这个老妇人就是漂母。
后来在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凭借开始投奔起义军,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多年之后,他被封为淮阴侯,再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看到亭长时,赏赐了他一百钱,认为亭长是一个有始无终的人,而面对漂母时,他再三感谢,并且给了漂母一千两黄金。
猜你喜欢:
1. 最全的关于韩信的故事
2. 韩信民间传说故事
3. 韩信的民间传说故事5篇
4. 与韩信有关的成语和成语故事
5. 韩信的故事有哪些
6. 有关韩信的历史故事
7. 有关韩信的成语典故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童统元”
本文概览: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韩信用兵讲究出奇制胜,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与韩信有关的成语故事约有三...
文章不错《有关韩信的历史故事及成语典故》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