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妙玉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妙玉,《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居于大观园中栊翠庵。原本是仕宦人家的**,极端美丽、博学、聪颖,但也极端孤傲、清高、不合群,为世俗所不容,投奔贾府。她心性高洁,虽是佛家弟子,却大爱庄子,且尘缘未了,为情所困。栊翠庵品茶寥寥数百字,描写她茶道高深、茶艺精湛,源于她的佛教背景,与家庭出身无关。她一生两大悲剧:“世难容”的高人悲剧;“春色阑”的青春悲剧。后四十回写她被贼人掳走,贾府传闻她被杀害于海边,是金陵十二钗中结局最悲惨的一个。

妙玉的结局,后四十回和原著也是大有出入。

后四十回写的是,她晚上在坐经,然后一帮贼寇,一看是一个漂亮的尼姑,用闷香把她吹闷,然后把她抢走了。她遭到了污辱,然后通过道婆做梦,梦见妙师被他们杀了。按照曹雪芹原来的叙述,她不是这样的。有一个脂本叫靖藏本,有一条脂批,由于有的字蛀了,失落了,不太好辨认,但总的大意还是清楚的。它的大意是说妙玉“他日瓜州渡口,各有劝惩,红颜屈从枯骨,岂不哀哉?”这意思是说,贾府抄家之后,连大观园都没收,妙玉被赶出栊翠庵,她准备回到南方苏州老家去,到瓜州渡口,就在现在的江苏省江都县,过去叫瓜州镇,是长江北岸很重要的一个渡口,是南北交通要冲,非常繁华的一个地方。她到了瓜州渡口,“红颜屈从枯骨”,那就是很悲惨的死了,“岂不哀哉?”。怎么样红颜就变成白骨了呢?当然没有详细地说,但我们可以推断出来:恐怕是跟“王孙公子叹无缘”有关。估计就是到了瓜州渡口这个商业城市,有一批王孙公子追求过她,但遭到了她的拒绝,她根本不把这些人放在眼里,因为她是权势不容,与世道格格不入,这么一个人。

另外一个原因,是由此引起的进一步“权势不容”。最后是她“终陷淖泥中”,或者说“无暇白玉遭泥陷”,就是被像淖泥那样肮脏污浊的世界给吞没害死了。“风尘肮脏违心愿”,她的曲子是这样讲的。风尘肮脏,“肮脏”在这里念“kang(上)zang(上)”,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说“终陷淖泥中”,很污浊,陷到污浊的世道里;另外一个是坚强不屈,不屈不挠的意思,就是说她最终也是不屈不挠的。但是她权势不容,可能和王孙公子有关,最后死在瓜州渡口,被污浊的黑暗世界吞噬。所以妙玉的悲剧,是“太高”人格的悲剧,“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所以她曲词的词牌叫《世难容》,这样的人在当时的世道是肯本无法容她的。

不只是妙玉,在明清以来,明朝的大思想家李贽,就说过“世人无有知我者”,和妙玉一样,世上的人,没有能理解我,知道我的,一直到曹雪芹,曹雪芹又何尝不是和妙玉一样呢?一直到死也没有人能理解曹雪芹,到今天,我们也不太理解他,“谁解其中味”,我们还在解这个味还没解出来呢。所以当时这么高的人格的“世难容”的人的悲剧实在是太多了,不光是妙玉这个艺术世界的艺术人物,实际上是明清以来那些比较高尚的,人格比较高超的,跟浊世有冲突的,这样一些人才的悲剧。所以我们说曹雪芹的后三十回和现在的后四十回是有许多不一样的。

第五回中,妙玉的判词是“可怜金玉质,落陷污泥中”。而《世难容》曲中也有“好一似,无暇美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由此产生很多种推敲,我给你总结下以供参考:

一种说法:由于《红楼梦》书中所写妙玉愤世嫉俗,为社会所不容,只能带发修道,而内心不正,在“四大家族”衰败之后,被迫流落烟花巷,当起娼妓。又为世俗所不容。结果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红楼梦》判词)。而《红楼梦》中“世难容”词曲为妙玉最后流落烟花巷写下最大伏笔。

二种说法:在高鹗的续本第一一二回“活冤孽妙尼遭大劫,死雠仇赵妾赴冥曹”中,妙玉被内贼何三引入的贼人使迷香闷住掳走。得知妙玉被抓后,惜春心想“但是他素来孤洁的很,岂肯惜命?”而第一一三回中,宝玉也说“这个人必不肯受,一定不屈而死”。可见高鹗为她安排的结局是为强人所掳,不堪*辱轻薄,自寻了断的。

三种说法:有一条脂批说:“瓜洲渡口……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推测起来,她可能在荣府败落后流落到瓜洲,被某个老朽不堪的富翁(枯骨)买去作妾。这是多惨的悲剧。这应该是“终陷淖泥中”的含义,与高鹗续书写的被强盗掠去有别。

四种说法:刘心武先生《揭密古本<红楼梦>》中对妙玉结局的推测,不必全听全信,仅供赏鉴参考:探佚第一百零五回《瓜州渡口妙玉现身,金山寺下悍王殒命》:贾府此时已然颓败,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贾母殡天,贾政绞毙,黛玉沉湖,宝钗化蝶,凤姐投河,湘云被卖。而宝玉因当年写下的《妫婳将军词》而获罪,忠顺王通缉宝玉却因其容貌相仿而捉到了甄宝玉。贾宝玉听说此事,自首换出了甄宝玉。就在此时,妙玉违背师傅“不宜还乡”的遗命,来解救贾宝玉。

她带了几箱名瓷古玩——包括四十一回栊翠庵品茶中的几样茶具,在瓜州渡口遇见了被卖入“花船”做乐妓的史湘云,并将她赎出。而后去求见忠顺王,要求用家传的几箱名瓷古玩交换贾宝玉。然而贪婪的忠顺王见美色起*心,要妙玉连人带物一起作交换条件。妙玉竟然应允。只是要求忠顺王当面放走宝玉,并要求宝玉和湘云一起远遁,不许派人追赶。妙玉终于看到宝玉湘云遇合离去。忠顺王要抱妙玉上床求欢,妙玉却说要先赏玩珍宝,忠顺王答应了。当他贴近观看时,妙玉拉动了箱外的机关,箱中有消息儿炸药,妙玉和忠顺王同归于尽。

这一回还交代,妙玉少女时代跟陈也俊产生过恋情。“叹无缘”的“王孙公子”不是贾宝玉,而是陈也俊。妙玉舍身救赎宝玉的情况传到他耳中后,他悲痛中撰《叹无缘》曲表达敬意。

《红楼梦》中自命清高的尼姑,竟也深爱着宝玉,她的什么结局让人心酸?

红楼梦诗词鉴赏《红楼梦鉴赏辞典 人物形象鉴赏 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正册 妙玉》

贾府大观园栊翠庵里的女尼。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自小多病,因而入了空门,带发修行。因听说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随师父来到都中,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后贾府元妃省亲,用请帖将她请来,住进了栊翠庵。

妙玉在十二钗中排列第六,但她在小说中所占的篇幅并不是很多,这原因也许如脂批所说的:“妙玉,世外人也,故笔笔带写,妙极妥极。”

总括小说有关妙玉的描写,前八十回内计有: 第五回有关妙玉的判词的《世难容》曲,第十七至十八回妙玉首次出场,第四十一回栊翠庵品茶,第五十回宝玉去栊翠庵折梅,第六十三回派人给宝玉送寿帖,第七十六回续黛玉和湘云的凹晶馆联诗;共六处地方写及,确多是“笔笔带写”。后四十回内,恰巧也是六处: 第八十七回“坐禅寂走火入邪魔”,第九十五回为宝玉扶乩找通灵玉,第一○九回问候贾母病,第一一二回“活冤孽妙姑遭大劫”,以及第一一三回、一一七回通过别人的议论交代妙玉的最后结局。我们评论妙玉,主要就是根据上述小说所提供的艺术描写,其中特别是前八十回的有关描写。

妙玉的正式出场已是到小说第十七至十八回,她一出场便显示了她的身世不凡,心性高洁。她不仅出身读书仕宦之家,而且本人也极通文墨,模样儿又极好。当贾府开始去请她时,她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后王夫人让人下了帖子去请,她这才进了大观园。试想: 以贾府之贵,趋奉者正愁无门可进,像净虚、马道婆之流即是如此,又何至于反要贾府下帖子去请?我们再联系后面邢岫烟介绍的“她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之语,可见她确是个藐视权势、心性高洁的少女。

妙玉进了大观园后,仍保持了她高洁的品格。她虽住在园内,却一直和贾府保持着相对的独立,除了和宝玉、黛玉、宝钗及邢岫烟等偶有往来外,基本上和贾府其他人没有往来,特别是没有主动的往来。第四十一回贾母带了刘姥姥等到栊翠庵来,其间因为刘姥姥喝过那只成窑杯,妙玉便嫌脏要把它摔了,这表明妙玉的“过洁”已近于怪僻。此外,贾母等一大堆太太奶奶们到来,她只给贾母捧了一盏茶,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只顾自己去吃自己的茶了,再没有和贾母等太太奶奶们去周旋奉承;以后贾母等要回去,“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同样表现了妙玉的心性高洁。因为假如是一个品格不高的人,在这里不知有多少殷勤要献!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妙玉住进了大观园,便把她看成是所谓“依附权门,受贾府供养”的人。

心性高洁是妙玉难能可贵的优点,但生活中的辩证法往往就是如此: 有时事情过了头便会走向反面,尤其是生活在一个不能理解你的环境中,就更是如此。所谓“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妙玉的为人处世既如此孤高怪僻,当然不可能不引来人的非议。就连最宽厚平和的大嫂李纨,也流露过“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的情绪,其他人的不满和妒嫌就可想而知了。但对于妙玉这样身世地位的人来说,“太高”和“过洁”正是她平衡自身和环境矛盾,从而达到防身目的的一种武器,否则她早成了贾府老爷少爷们玩赏的尤物,又何至于要到贾府破败后才遭泥陷!

妙玉和宝玉的关系是许多研究者和爱好者感兴趣的问题。确实,妙玉虽高傲孤僻,不好亲近,但对宝玉却别有一番情愫: 宝玉与钗、黛同至她处品茶,她将自己常日吃茶的绿玉斗斟与宝玉;栊翠庵盛开梅花,独宝玉去而能立即乞得;她自称槛外人,宝玉的生日却牢记在心,并特意派人送去祝寿的帖子……而宝玉对她也是情有所钟: 他善解妙玉的心意,不仅数语说得妙玉“十分欢喜”,而且很能献殷勤,连叫小幺儿打水洗地这样的小事也想到了;李纨罚他去栊翠庵折红梅,他最是“乐为,答应着就要走”,且过后又独自悄悄地去了一次;妙玉派人送来生日贺帖,他事后知道“直跳了起来”,责怪丫环“也不告诉”一声,“大惊小怪”折腾了一阵,看得比谁的帖子都“要紧”。虽然最终是“王孙公子叹无缘”,但公子的多情是显而易见的。但他俩之间的关系并无什么暧昧的成分,不过是少男少女之间一种自然的相互吸引,是彼此的气味相投和具有好感。妙玉作为一个世外人,她纵有情于宝玉,却不能不忍情;宝玉面对这株天边芳草、雪地红梅,也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妙玉不仅“气质美如兰”,而且“才华阜比仙”。黛玉和湘云深夜联诗,妙玉走来听到,甚感凄哀,遂提笔一挥而就,马上续成了十三韵,使“黛玉湘云二人皆赞赏不已,说:‘可见我们天天是舍近而求远。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妙玉不仅是“诗仙”,还是通晓茶道的“茶仙”,她对水的讲究——吃的是五年前埋在地下的梅花上的雪;对茶具的讲究——拿出的都是古玩奇珍,没有一件俗器;而且品茶讲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这些都是宝、黛等人所望尘莫及。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的少女,其最后的结局却极其不幸。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后四十回续书,是写宝玉看妙玉和惜春下棋,致使妙玉心动脸红,因而回到庵里坐禅时丧失了镇静自己的力量,乃至“走火入邪魔”;再外加盗贼的不良之心,最后为其所劫,途中不从被杀。这一悲剧的处理大体和判词及《世难容》曲的描写相符,只是把悲剧的造因解释成是因为妙玉自己情欲未断,因而内虚外乘,先有邪魔缠扰,后被盗贼劫走,这未免削弱了对黑暗社会制度的批判的力量。根据她的判词,《世难容》曲及有关脂批透露的情况来看,她应该是随着贾府的败落而流落风尘,在尘世中强命挣扎,终陷于淖泥之中。她的悲剧并不是因为她本身情欲未断,而是由于大厦倾覆,像她这样一个青年女尼无力也无法洁身自保!也就是说,妙玉的悲剧并不是她自身造成的,而是那个黑暗的社会造成的!正如写她的《世难容》曲名所提示的,她是因为“心性高洁”而最终为世俗社会所不容。

妙玉的结局是被强盗掳走了至于是被害,还是沦落风尘就不得而知了,总归结局不是很好。

《红楼梦》中自命清高的尼姑,名叫妙玉,是王夫人下帖请来入驻大观园栊翠庵的。妙玉是金陵十二钗之一,她因为从小身体不好,就出家带发修行。

妙玉本是官宦家子女,文墨极通、经文懂得的也很多,茶艺更是精湛,唯有一点就是特别爱干净,对世间的所有的事都是事不关己的态度,妙玉是那种自命清高的姑娘。

当贾母带领刘姥姥和众人到达她的栊翠庵时,妙玉给众人泡了一壶茶,众人喝茶,妙玉都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唯有刘姥姥一口而尽的喝茶的方式,让妙玉尤为生气,甚至直接将刘姥姥用过的杯子直接扔掉。

妙玉认为刘姥姥并不是喝茶,刘姥姥是侮辱茶道的,还有刘姥姥作为一个乡下人,是不配使用这么好的杯子,杯子让她用了是玷污了杯子。妙玉不是普通的洁癖,她是思想上和生活上都有严重的洁癖的。

还有宝玉过生日时。妙玉没有前往祝福,只是写了一个拜寿的名帖送给宝玉,在上面妙玉自称“槛外人妙玉”。在道家都说“总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妙玉之所以用这个称呼,她自认为自己已出家,已跳出这个生死轮回中。

就是这么一个自命清高的妙玉,在贾母出殡几天后,就被强盗掳走了,最后连下落都不明。

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是非常贴切的说明了妙玉悲惨的结局,不论多么的自命清高,还是不能避免掉入泥潭中。

(75)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涵菱的头像
    涵菱 2025年09月21日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涵菱”

  • 涵菱
    涵菱 2025年09月21日

    本文概览: 妙玉,《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居于大观园中栊翠庵。原本是仕宦人家的**,极端美丽、博学、聪颖,但也极端孤傲、清高、不合群,为世俗所不容,投奔贾府。她...

  • 涵菱
    用户092109 2025年09月21日

    文章不错《红楼梦妙玉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奥特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