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是大观园里的特殊人物,她本是苏州人氏,出身城市仕宦人家。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正如邢岫烟所说,妙玉“为人孤癖,不合时宜”。她爱洁成癖,刘姥姥进大观园到拢翠庵喝了一口茶用过的成窑小盖钟,妙玉嫌脏就不要了。
妙玉虽自称是“槛外人”,但实际上她并未能迈出尘世的门槛儿。她的师父临寂时曾劝她留在京城,说到时候自然会有她的结果,而妙玉等来的结果却是被强人劫持受辱。这是她预言不灵呢,还是妙玉修行未到家呢?(据高鹗之“伪”续)
妙玉出身读书仕宦之家,这使她秉承了一种雅洁之气;但她的身世又是不幸的,出家之后,父母俱亡,为睹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她随师从苏州到了京城。贾府为元春归省聘买尼姑,她因为“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被请到了大观园的栊翠庵。
贾府里与妙玉性情相投的有四人:一个是邢岫烟,一个是惜春(高鹗续书),一个是黛玉,一个是宝玉。但是这四人也并非全是与妙玉相契无间。邢岫烟幼时妙玉曾教其识字,妙玉与岫烟交往,多半是出于师生之谊,未必真心推重岫烟。惜春虽与妙玉有共同的语言,但惜春身上多的是烟火气,少的是灵气。妙玉与她在一起谈经论佛可以,但要进行心灵交流,妙玉恐怕还认为惜春差一截。黛玉也是一个高洁孤僻之人,因此黛玉才会成为妙玉的知己;如果说宝玉对黛玉还有一种俗情的话,那么他对妙玉有都不敢有这种感情,此情即使偶一闪念,他也会视为罪过,他对妙玉有的只是一种友情。这样看来,宝玉也同是妙玉的知己。
但妙玉是曹雪芹珍爱的人物之一。虽然在前八十回正面出场仅两次,又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一个与四大家族没有亲戚和姻缘关系的女子,但她排名第六,在“脂粉英雄”王熙凤之前。她爱读庄子的文章,自认为是畸零之人,这意味着她对政治,对权力,没有兴趣;对社会,对俗世,对名利,也都看破;她不合群,自愿在边缘生存,享受孤独。但因为她能与天、与宇宙、与自然达到和谐,她又觉得自己很有尊严,很有价值,不可轻亵,凛然莫犯。
妙玉的身世和结局
关于妙玉身世,书中所述,玄而又玄。读者所能看到的,只有两处,寥寥数语,且又都是微芥人物随口带出。一是在第十八回,贾府为迎接元妃省亲建造省亲别院的诸事即毕,林之孝家的来回说,“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多病,只好入了空门,带发修行云云。”从林之孝家的口中,我们只获取了两个极平常的信息,一是妙玉家世,苏州人氏,仕宦之家;二是妙玉现况,带发修行,去岁随师父入都,在此静居。第二处是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由邢岫烟口中说出,岫烟的一席话,除斥嘲妙玉不合时宜,秉性孤怪外,又补出妙玉在蟠香寺修炼一段。除此再无关于妙玉身世的交待,真是简之又简,平之又平。
但大凡读过《红楼梦》的人,仅凭感觉也会想到,妙玉身世,远不止此。那么妙玉的身份到底若何?
从全书看,妙玉用度在贾家之上;妙玉行事,在贾府是居高临下,连贾母也在她之下。凡此种种,可以推测,妙玉绝非一官宦之家可解释,试问贾府以皇家外戚之位,还有哪一个官宦家族可盖?只有一种情况可以解释,就是妙玉乃金枝玉叶,有皇家身份。既如此,为何又以修行之身隐居蟠香寺十年余,后又迁居贾府继续隐居?难道也和秦可卿一样,与废太子有着密切关系?确实如此。而且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推测,妙玉的原型才是废太子的女儿,是真公主,秦可卿是假公主,是妙玉的贴身丫鬟,作了妙玉的替身,隐居贾府,关键时刻代妙玉赴死。
这确实是一个大胆的推测,但这种推测一形成,关于妙玉的种种疑惑就豁然洞开,一下子明朗起来。原来只可以断定妙玉与皇家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但到底是什么关系?曹公已经设计了一个秦可卿,不可能再以同样的笔法让另一位公主也去贾府避难,且若果妙玉与秦可卿是两个完全独立、毫不相干的人的话,那就与贾家失去了关系,这个人物就是孤立的,这在《红楼梦》千丝万缕的人物关系网中,是不可能的。我们也可以设想妙玉与秦可卿都是废太子的女儿,两人是姐妹关系。既如此,为什么妙玉早不进贾府晚不进贾府,在蟠香寺一待就是十年多,直等到可卿死后才进贾府?细思细量,这显然是贾家与“坏了事的义忠五老千岁”等一党用的障眼法,等他们一直盯着的“公主”死了,才使个法子使真公主进府。
书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就是林之孝家的在汇报妙玉身世征求王夫人意见时,有一句“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这句话的前一句“自小多病”实际是虚话,但由这句话却引出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买了许多替身儿”。曹公为什么要让林之孝家的说这一句话?他是在告诉我们,妙玉是有替身的,且光有替身还不行,既有替身,真身兴能隐匿,所有才亲自入了空门。这就是林之孝家的说的,“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这一句“方才好了”,实际上是说,这才瞒得住。
当然,秦可卿这个替身也不是随随便便找的,她必须熟知妙玉的言行举止,了解皇家仪止规范,方能替的像。林之孝家的说,“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说明在秦可卿之前还有其他替身,但都不像妙玉,均被识破,最后不得已才选了秦可卿。之所以最后选中秦可卿,一是秦可卿与妙玉关系相当密切,彼此比较熟悉,基本条件符合;二是妙玉非常喜欢秦可卿,不到万不得已,还是舍不得让秦可卿去做这个替身,毕竟这是九死一生的事,秦可卿的死也证实了这一点。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秦可卿与妙玉长得很像。第五回中宝玉被警幻仙子引至一香闺绣阁中,见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这女子自然是秦可卿无疑,但为什么说她既像宝钗,又像黛玉?我们知道,宝钗和黛玉的容貌差别还是很大的,一个玉肌丰润,一个娇弱瘦削,若像宝钗,就不可能像黛玉,若像黛玉,则必异于宝钗。曹公却非让秦可卿既像黛玉又像宝钗,其用意不在像谁,而只在一个“像”字,是说秦可卿很像。像谁呢?像自己替的那个人,也就是妙玉。综上所述,秦可卿是极得妙玉喜爱的一个贴身丫头无疑,且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若此,我们是否可以将“可卿”解为“可擎”,也就是可托呢?
妙玉的身世和结局是自杀身亡。
妙玉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女性角色,她的身世和结局如下:妙玉原名贾元春,是贾府的长女,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大家族。她聪明美丽,有着高尚的情操和卓越的才华,是贾府中备受宠爱的一个女孩。
但是,由于她的母亲早逝,她的父亲贾母对她的宠爱也让她变得孤傲自负,不善于与人交往。在《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中,妙玉与贾宝玉有着一段深厚的感情,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两人并没有在一起。
最终,妙玉因为得知自己的身世,以及对贾宝玉的感情无法得到回应而感到失望和绝望,最终自杀身亡。妙玉的身世是贾府的长女,但是她的母亲早逝,父亲贾母对她的宠爱也让她变得孤傲自负。
人物描写:
妙玉献茶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宝玉留神看她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
妙玉斟茶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妙玉斟了一[乔皿]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台皿]出……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友岚”
本文概览:妙玉是大观园里的特殊人物,她本是苏州人氏,出身城市仕宦人家。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正如邢岫烟所说,妙玉“为人孤癖,不合时宜”。她爱洁成癖,刘姥姥进大观园到拢翠庵...
文章不错《红楼梦中关于妙玉的简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