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和头部主播各擅其长,未来会取长补短、相互融合。
部分商家将明星等同于带货的浮躁助推了行业泡沫,他们却埋怨泡沫本身。
一场成功的直播需要主播、用户、货品、剧本四大要素,每掌握一种要素都可以召唤出一种场景,对于商家都有意义。
当前,平台和MCN在四大要素上还有极大的助力空间,但做得最差的是“剧本”,这也是明星直播带货从商业秀走向卖货场的关键。
明星和头部主播各擅其长,未来会取长补短、相互融合。
部分商家将明星等同于带货的浮躁助推了行业泡沫,他们却埋怨泡沫本身。
一场成功的直播需要主播、用户、货品、剧本四大要素,每掌握一种要素都可以召唤出一种场景,对于商家都有意义。
”
正文字数 | 5807字
预计时间 | 8分钟
近日,明星直播频频翻车,小沈阳、叶一茜和财经作家吴晓波被某商家爆料带货效果不佳,大量的观看人数并未转化为购买。为此,小沈阳和叶一茜还退还了坑位费。
情绪激动的商家甚至放言:“现在请明星直播,简直就是被诈骗”。于是,在直播电商如火如荼的趋势里,对于明星直播带货的质疑甚嚣尘上。那么,真相究竟如何?
明星带货的趋势
当前,我们关注的直播电商,可分为两类:一是平台孵化的头部主播,如李佳琦、薇娅、辛巴等;二是空降平台的明星和名人,如淘宝直播的刘涛、抖音的罗永浩等。
两类都有天然的长板和短板:
头部主播擅长带货技巧,但其IP基于直播间,缺乏内容支撑,必然走向“艺人化”。有人说李佳琦越来越像艺人,而薇娅越来越像商人,这显然是个错误。
不妨看看李佳琦和薇娅在2020年参加的综艺节目,薇娅简直是一往无前走向“艺人化”,活跃程度碾压李佳琦。
当然,你也许会质疑辛巴是没有“艺人化”的,但实际上他在快手上早就有针对下沉市场的秀场,早就是一个“明星”了。
表1:2020年至今薇娅、李佳琦参加的综艺汇总
(资料来源:穆胜企业管理咨询事务所)
明星有IP,内容丰富,但缺乏带货技巧。这里的带货技巧,不仅仅是基于人设的叫卖技巧,还包括对于流量的召集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剧本的策划能力。翻车的事故,多半是上述要素的缺乏。
未来,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两者都会把短板补上。缺乏人格魅力的头部主播和带着玩闹心态进入直播间的明星们,都会被市场规律惩罚,而经过考验的人则脱颖而出。
到时,明星就是主播,主播也是明星,两者之间的界限其实早就没那么清楚。 互联网世界从流量到变现的逻辑依然经得起推敲,明星带货的趋势毋庸置疑。
当下,孵化头部主播是长线投入,但空降明星却可以立竿见影,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淘宝和抖音都不遗余力地引入明星主播。
这种玩法没错,但错的是部分不理性的商家将明星主播等同于带货,用买量经营的思路来做直播电商。
言下之意,我都花了这么贵的坑位费了,也给了主播这么高的提成,该有点效果吧? 正是这些浮躁导致了泡沫,而这类商家作为泡沫的制造者却埋怨泡沫本身,不是很有趣吗?
抖音、淘宝这类平台有自己的战略,他们追逐的可不是泡沫。再看看刘涛、于震等明星交出的成绩单, 明星带货的逻辑也绝对成立。总不能因为班里有一些差生,我们就推断教育是伪命题吧?
明星带货的几种效果
与其埋怨泡沫,不妨分析分析,在直播电商的考场里,明星优等生们究竟做对了什么。
我在《 直播电商的生态江湖 》一文中说过,一场成功的电商直播需要四要素:
一是人设适宜、画风匹配的 主播;二是在直播平台上的私域流量 用户;三是过硬的 产品;四是合情合理、促动成交的 剧本,这让主播基于人设连接用户和产品的过程变得平滑自然。
这里,我们可能把“成功”的标准设置得太高了。其实,未必四要素全部具备,电商直播也能获得相应收益。
(直播带货场景矩阵丨资料来源:穆胜企业管理咨询事务所)
场景1:下沉代言广告
这种场景里,类工厂白牌寻找到了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明星主播来代言,其效果是传递了一个信号——我们的品牌不是山寨,是能够支付广告费的。
此时,观看直播的用户未必是明星的粉丝,也未必当场购买,但他们知晓明星的影响力,商家支付的坑位费相当于“投名状”,让明星的影响力为品牌背书,让用户产生信任。
多年前,我陪家人去到一个四线城市,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新买一条牛仔裤。从直辖市空降的我,实在不习惯在专卖店屈指可数的环境里购物。
好不容易看到一个大一点的门店,于是进去选了一条,感觉质量还行,但就是下不了决心。
这时,店员默默地飘到我身旁,手指店内一张三线明星的广告牌,底气十足地说:“XX可是我们的代言人,我们是央视上榜品牌”。
上什么榜都不重要了,请得起明星当代言人,应该不是工厂白牌吧,于是,穆老师乖乖掏钱。
场景2:花车摆摊叫卖
这种场景里,产品并不出色,大多是工厂白牌或品牌尾货,但明星的直播里却拉来了粉丝用户,力图以自己的影响力促成粉丝购买。
当然,粉丝并不都是脑残粉,促成购买的原因是产品便宜和明星的影响,明星以为粉丝找福利的方式来完成“摆摊叫卖”。
对于一个商家来说,更适合把这种模式用在甩尾货、清库存的场景里。当然,也有些工厂白牌打着品牌甩尾货的旗号来出货(如大家熟知的“江南皮革厂倒闭,清理库存”等),但用户不是小白,这种场景不可能反复发生。
这里,明星带货的意义很大,甚至很难替代。明星具备强大的用户号召力,以送福利的方式让低价变得合理,能够形成爆发式购买,这就将甩货的时间窗口限制住了。
若非如此,品牌在店内长期摆“打折花车”,对于品牌调性的伤害可想而知。再说了,用尾货来做一轮宣传,不是很划算吗?
道理如此,但这种情况下产品没有品质内核,关键还看价格优势,成交在某种程度上是随机的。大量认为自己被明星直播“坑”了的商家,就是这种情况。自己的货平时就卖不出去,上了直播还没价格优势,明星的嘴又没开过光,怎么可能成功?
场景3:品牌商业秀
这种场景里,产品品质出色、明星的直播间里也有粉丝用户,即使不走低价路线,看似应该是能够促成大量成交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缺乏促成购买的剧本,明星更多充当了人形广告牌,做了一场商业秀。这种场景更像是一种营销(Marketing),可以种草,但却未必可以形成购买的闭环。
吴晓波直播翻车是个典型案例。
按理说,一来吴晓波作为财经作家,长期调研国内企业,作为“新国货推手”的人设是可以成立的;
二来吴晓波的基础粉丝量也相当可观,加上有了淘宝直播、新浪微博平台最大程度的曝光和吴晓波自己890公司的线下投放,用户流量这个层面也解决了(UV达到237.6万,最高在线4.4万);
三来吴晓波自己亲自参与选品,自己实地调研,商家上门讲解,每个产品据说都是细分行业TOP3。但结果却翻车了,销售数据不佳,传说一款奶粉只卖出了“十五罐”。
吴晓波在反思的文章《十五罐》里,将问题总结为两个:自己的表现和选品逻辑。先说选品,最终上直播的26个品牌中,三分之一是第一次尝试直播,四分之一是的的确确的全网首发,有六款商品的直播价超过2000元。
吴老师以为是产品价格贵了,实际上,刘涛带货3980元的按摩椅,Angelababy带货6800元的美容仪……都被热捧。吴老师的败笔在于,销售的是和用户心中没有“价格锚定”的产品,任你说得天花乱坠,人家也感觉不到便宜。
在这种选品逻辑上,奔着出货去的剧本根本没法写。从这个意义上说,吴老师自己的表现倒是次要因素。你能想象一群粉丝因为吴老师卖力吆喝就冲动下单,用2000元打赏国货情怀吗?
但是,从品牌曝光的角度来说,几个商家也不亏,尤其是“十五罐”的奶粉品牌。但这种情况下,品牌与明星的合作范畴不应该在直播间昙花一现,应该延续到后续的持续曝光中,例如,直播cut可以做再次推广,也可以绑定明星和品牌间关系。类似吴老师的这篇《十五罐》就是很好的二次曝光。
场景4:品牌商业秀+卖货场
这种场景里,因为有优秀的剧本,主播自然地连接了用户与产品,不仅宣传了产品,还自然而然地促成了出货。这就是商家期待的效果,又有声量、又有出货,品效合一。
中国内地男演员于震,人称“特工专业户”,形象粗犷豪迈。在5月17日首秀的直播带货中,于震尝试了5个品类,以食品饮料类为主,但两款酒类商品成为了销冠,占销售额的60%左右。
6月,于震开始专注于酒类领域,多场直播间的主题都定为#你有故事我有酒#。如此一来,于震的人设开始深入人心。
第二场的酒品专场销售额做到了600万,后面几场数据也都保持在了一定水准,与大量出道即巅峰的明星主播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实,于震并非孤例,明星中曹颖、陈彦妃、薛之谦等人的带货也有稳定维持甚至走高的趋势(如图2),而他们无一例外都有好剧本。当我们关注到剧本层面,就会发现这个逻辑会反向拷问人设、用户、产品。
有什么样的人设,就拉什么样的用户,选什么样的产品,只有这样直播间卖货的“故事”才成立。所以,成功的带货明星,大多都应该是垂直类玩家。
例如,曹颖主要是卖美妆护理、食品生鲜、日用百货;胡海泉主要是卖生活家电、食品生鲜、美妆护理;陈彦妃主要是美妆护肤……每个明星主播都是基于剧本的“主题小店”。反过来说,明星“无限带货”,本来就是行业不成熟的表现。
baby成亿万富婆,明星们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赚钱门路?
直播间带货的套路除了假福袋引流欺骗消费者,还有:
1.套近乎,都是一家人。
一般带货能力强的主播不是一上来就开始卖货,而是先建立起信任。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对用户采用亲昵的称呼,比如“老铁们、家人们、宝贝们、哥哥姐姐们”等。
不要小瞧这些称呼,它确实可以拉近和用户之间的距离,帮用户卸下防备心。
2.“吵架式”带货,主播“倒贴钱”只为冲销量。
这是常见的套路,即“品牌方给一个价,主播按照这个价格推销,后来主播突然给出一个更低的价格,品牌方不同意,两人吵了起来,主播扬言自己倒贴钱弥补品牌方也要卖货”。
其实主播给出的最低价格,都是双方事先商量好了的。二人上演吵架大战,让观众们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难道主播真的会那么慷慨?
也许会有一两个主播实在太有钱了境界超高,就是为了给家人们谋福利,但绝大部分主播都是在演戏。
3.故意标错价格,现场发飙大骂助理。
原本应该标价99元的产品,被助理标成了59元,主播现场发飙大骂助理。最后只好按照59的价格“亏本销售”,还要扣助理的工资。
不扣助理工资商家受损失,扣了工资助理受损失,卖出去一件就会有一方受损,大家还是仗义点,不要贪小便宜不要买了。
4.库存永远不够
“限量促销只卖99元,只剩最后10件,赶紧抢购。”
既然是为了卖货赚钱,就应该准备好大量库存,怎么可能库存不足有钱不赚。大家请放心,卖完这“10件”还会有下一个“10件”,就像那些“最后三天清仓大甩卖”的实体店,永远都是“最后三天”,三天复三天,三天何其多。
直播带货刚发展起来不久,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行业“文化”和套路。主播都是演员在尽力表演,有时还会遇到“鳄鱼的眼泪”。这比实体店购物的水还要深,大家千万要擦亮眼睛,不要被骗。
其实之前对Angelababy并不熟悉,也是自从《奔跑吧兄弟》开播后才开始关注她,作为奔跑团的唯一的女生,虽然一枝独秀,但是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还是挺拼命的,让许多粉丝对她路转粉了。这样的女汉子也在去年与“教主”黄晓明结婚生下了小海绵,做到了爱情事业双丰收了。
除此之外,杨颖近日还被媒体曝出成为了亿万富翁,不要以为明星就只会演戏、拍广告赚钱,其实很多明星都有经商头脑的,就像杨颖,早就在2011年就投资了一百万去开自己的美甲店,同一年又和其他人投资了几百万开设“baby-cafe”,听说就在香港旺角的朗豪坊,上个月刚好去到那边,可惜没找到在哪里。到2013年,杨颖又开始着手准备扩充美甲店了,证明生意有多好了,初除此之外也开了其他店,就不一一说明了。
一个女孩子能独自在香港打拼还投资那么多家店都成功了,证明她也是有商业头脑的。即使今年杨颖在生孩子、坐月子、调养身体的过程中也还是不忘记做生意,这不,就在五月初被传在美国亚特兰特看地产,准备投资地产物业,另外早在上个月杨颖就花费了一亿多购买西半山的一个高层单位,现在又来看地产,看来也是知道房地产行业稳赚不赔呀。虽然杨颖的年龄和我差不多,但是人家现在已经是拥有了两大物业,加起来市值差不多有1.7亿元,真是同人不同命呢。
现在的明星对于赚钱真的是越来越有门道了,除了演戏,上综艺节目到处飞来飞去捞金以外,都开始投资做生意了,任泉就被誉为“娱乐圈中最会做生意的明星”。说起任泉可真是不得了,目前已经投资了许多企业,手头上的产业美容、影视制作、餐饮方面的,他都有涉及。在大学毕业后,任泉就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餐厅,接着又出演了《少年包青天》公孙策这一角色,虽然这一角色令他迅速爆红,但是他却开始对于他的演艺生涯犹豫了,人不可能一心二用,成功的做好两件事情,最后他选择了继续他的创业生涯,也就有了从毕业生到创业者到演员到投资者这个不一样的旅程。
明星做生意有强大的资金支撑又有名人效应,看起来似乎比我们普通人做要容易,但是也还是有许多明星投资失败,因此还是需要自己有这个经商头脑,找对门路。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帅气的大鹅”
本文概览:明星和头部主播各擅其长,未来会取长补短、相互融合。部分商家将明星等同于带货的浮躁助推了行业泡沫,他们却埋怨泡沫本身。一场成功的直播需要主播、用户、货品、剧本四大要素,每掌握一种...
文章不错《抖音上明星直播的护肤品可信吗》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