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融让梨
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
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2、程门立雪
有一次,杨时和游酢来拜见他们的老师程颐,但是当他们看见他们的老师坐着睡着了的时候,不忍心打扰他们的老师,就站在旁边,耐心地等着他们的老师醒过来,天上下起了大雪;
而且越下越大,杨时和游酢没有走,等程颐醒来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深了,这件事因此作为尊重老师的典范成为学界的佳话。
3、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四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
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4、以尊重换尊重
在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陆晓慧的人,他才华横溢,博闻强识,为人更是恭谨亲切。
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可以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却从来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儿也不摆架子。如果客人离开,他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
有一个幕僚看到这种情景,很是难以理解,就对他说:“陆长史官居高位,不管对谁,哪怕对老百姓也是彬彬有礼,这样实在有失身份,更什么也得不到,长史何必这样麻烦呢?”
陆晓慧听了不以为然地轻松一笑,说道:“我想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陆晓慧一生都奉行这个准则,所以得到非常多的人的尊重和支持,他的政绩也远远地超过别人。
5、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历史名人做梦的故事
举例如下:
1、王坦直言惊益王。
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儿子,叫赵元杰。曾经修建了一座假山,召集僚属饮酒,众人都夸赞假山,而王坦却独自低着头。
益王强迫他看(假山),他说:“我(在这里)只看到血山,根本没看到什么假山。”益王很惊讶,问他(只看到血山的)原因,姚坦说:“我在田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交税,上下一起逼迫,父子兄弟被鞭打痛苦不堪,血流满身。
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当时(太宗)皇帝也在修建假山,还没完成,听到王坦的话之后马上命人砸毁(假山)。
原文:
王,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作假山,召僚属置酒,众皆褒美,坦独俯首。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2、饿死不吃'嗟来之食'。
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
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
原文: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错不在黔敖,韩信还受胯下之辱呢,何况黔敖的语气在常人看来并无侮辱之意)
3、“殿上虎”刘安世。
安世身材魁伟,容貌端庄,声如洪钟。起初任命为谏官,还未受命,回到家里对母亲说:“朝廷不因为我安世不贤,让我任谏官。倘若就任这个官职,那就要有胆识也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以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起职责。
如果冒犯了皇上,灾祸贬官就会立刻到来。皇上正以孝道治理天下,如果说我以母亲年老为托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
母亲说:“这就不对了。我听说谏官是皇上面前的敢于直言诤谏的重臣,你父亲一生都想做这样的官却未能做到,而你有幸任此官职,你应当献出生命来报效国家的大恩。纵使遭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一定会随你去的。”(安世)于是接受了官职。
他在职多年,神色严肃立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他当面指斥,在朝廷上谏争,有时碰上皇上大怒,(他)就握着手板退一步站立,等皇上怒气稍解,再上前争辩。旁边陪侍的人在远观看,缩着头害怕得身上冒汗,把他称作“殿上虎”,一时间没有人不敬仰他。
原文:
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
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4、娄师德与狄仁杰。
狄梁公与娄师德一同作相国。狄仁杰一直排斥娄师德,武则天问他说:“朕重用你,你知道原因吗?”狄仁杰回答说:“我因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并不是无所作为而依靠别人。”
过了一会,武则天对他说:“我曾经不了解你,你作了高官,全仗娄师德提拔。”于是令侍从拿来文件箱,拿了十几篇推荐狄仁杰的奏折给狄仁杰。狄仁杰读了之后,害怕得连忙认错,武则天没有指责他。狄仁杰走出去后说:“我没想到竟一直被娄大人容忍!”而娄公从来没有骄矜的表现。
原文:
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
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5、司马迁赞李广。
《论语》讲:“一个在上位的人,他自己行为正直,不下命令,教化也能推行;他自己行为不正,即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听从。”这正好用来说明李将军。我看李将军诚诚恳恳严肃认真,像一个质朴的乡下人,不善于讲漂亮话。
但是当他死的时候,普天下的人,不论是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全都沉痛地哀悼他。这是因为他那忠诚朴实的品德,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士大夫面前啊。谚语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话讲的虽是平常小事,却说明了一个大道理。
原文:
《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可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致死都未被当朝封侯。)
6、何岳得金不昧。
秀才何岳曾经在夜间走路时,捡到银子二百多两,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人会劝告他把银子留下。第二天早晨他带着银子回到拾到银子的地方,看见一个人回来寻找。何岳问他那人银子的数目和封存标识,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
那个人要分一些银子给他来感谢他,何岳就说:“我拾到银子而别人又不知道,银子全都可以成为我的财物啊,我为什么要贪图这几两银子的好处呢?”那个人感谢了他才就离去。何岳曾在当官的人家教书的时候,那个当官的人有时要去京城,寄存一个箱子给何岳,箱子里面有几百两银子。
告诉何岳等有机会的时候再来取回。他一离开就是几年,没有任何消息。何岳听说那官员的侄子有别的事到南方来,就把箱子交给那官员的侄子托他带回给那位去京城官员了。
何岳是一位穷秀才,他捡到银子就还给别人,短时期内不起贪心还可以勉励:但那官把银子寄在他家多年,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原文: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7、钱金玉舍生取义。
钱金玉做松江县的千总官,性情刚毅果敢,崇尚廉洁的气节。道光壬寅年间(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钱金玉正在休假回乡探亲,听到消息,立即收拾行装动身。
他的亲友阻止他说:“战事正紧急,是祸是福不可知晓,您正在休假,上级官员又没有文件催促您前去,为什么急急忙忙地回去呢?”钱金玉不听,回到吴淞口后,就跟从军队守卫西炮台,和士兵一起吃饭睡觉,一起行动,他们用努力作战的话相互勉励。
到了东炮台陷落后,枪弹炮弹全都落到西炮台。钱金玉奋勇指挥战斗,浴血奋战几个小时,左臂中了三弹,却毫不后退。
他身边的士兵哭着说:“您有老母亲在,不能死。”钱金玉笑着辞谢说:“哪里有享受国家俸禄却在国家有难时逃避的道理呢?希望你不要为我母亲担心。”不久,一颗枪弹飞来,击中了左胸,他于是倒下了。在临死的时候,他还大喊“卖国贼害了国家”不停。
原文: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亲友尼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
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
8、郑玄谦让无私。
郑玄想注《春秋传》,还没有完成。这时有事到外地去,,与服子慎(虔)不期而遇,同住一个客店,起初彼此互不认识。服虔在客店外的车上和别人谈论自己注这部书的想法。郑玄听了很久,觉得服虔的见解多数和自己相同。
于是走到车边,对服虔说:“我早就想注《春秋传》,目前还没完成。听了您刚才的话,看法大多与我相同。现在,我应该把自己所作的注全部送给您。”这就是服氏《春秋注》。
原文:
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文曰:成人之美风格高,如此良人何处找)
9、李绩煮粥侍姊。
唐英公李绩,身为仆射,他的姐姐病了,他还亲自为她烧火煮粥,以致火苗烧了他的胡须。姐姐劝他说:“你的妾那么多,你自己为何要这样辛苦?”李回答说:“难道真的是没有人吗?我是想姐姐现在年纪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即使想长久地为姐姐烧火煮粥,又怎么可能呢?”
原文:
英公虽贵为仆射,其姊病,必亲为粥,釜燃辄焚其须。姊曰:“仆妾多矣,何为自苦如此?”勣(Jī)曰:“岂为无人耶!顾今姊年老,勣亦年老,虽欲久为姊粥,复可得乎?”(文曰:身高仆射之职,却亲为病重姐姐熬粥,可敬可贺)!
10、海瑞遗物。
都御史海瑞,死在官衙的屋子里。他在南京做官的同乡人,只有户部苏民怀一个人。苏民怀检查清点海瑞做官的俸禄,竹箱中只有八两银子,两丈麻布,几件旧衣服罢了。
像这样的都御史怎么会多呢?王凤洲对海瑞评价说:“不怕死,不爱钱,不结党。”这九个字写全了海公的一生,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论吗?
原文:
都御史刚峰(海瑞的号)海公,卒于官舍,同乡宦南京者,惟户部苏怀民一人。苏点其宦囊,竹笼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凤洲评之云:“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千万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
10个历史名人故事简短有哪些?
历史名人做梦的故事
每个人都会做梦,那么关于历史名人做的梦是值得我们去看的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搜集的历史名人做梦的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
1.黄帝占梦得名臣
汉魏时代的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记载:黄帝轩辕曾做一梦,梦见“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群”。梦醒后,黄帝对自己的梦境进行了分析,他认为“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夫钧弩,异力者也;驱羊万群,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力名牧者哉?”依自己所解,皇帝便开始寻求梦中所述人才,最终得到风后、力牧两位名臣。
2.郑玄梦换心成大儒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县(今高密市)人,汉代经学大师,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位关键人物。年轻时曾任乡啬夫(乡级小吏),一生好学,曾多处求学并各有所得,如他曾到太学学习《周易》、《公羊传》,又从名儒张恭祖学习《尚书》、《周礼》、《左传》,最后又师从马融。
郑玄,到马融处三年,学业却毫无进展。马融见郑玄学了三年还不开窍,于是就想打发他走。
郑玄在回家途中因徒步而累,便在路边的一棵树下靠着树睡着了。睡梦中,他梦见有一个老者用刀剖开他的心脏,并且对他说:“子可以学矣。”醒后,梦中所见历历在目,左思右想,郑玄便依梦中所言再次回到马融处学习,终于成为大儒,为后人所敬仰。
3.曹操梦三马共食一糟
曹操当丞相时,一日在睡梦中梦见“三马共食一槽”。由于,当时朝中权重势高的正是司马家族,而“槽”与“曹”同音,于是曹操认为此梦预示着司马氏将篡夺曹氏权柄。
自此梦之后,曹操便对司马氏心存芥蒂,常常疑虑不已,担忧司马氏抢夺曹氏天下。于是,就对儿子曹丕说,司马懿绝非甘为人下者,今日不除掉他,将来必受其害。
曹丕却不以为然,然而司马懿却敏锐地感觉到曹操对他的猜忌,于是便装出一副胸无大志、目光短浅、孜孜于琐碎事务和眼前利益的样子,从而逃过了曹操的迫害。
但是,曹操在死后不久,司马懿便渐渐地暴露了自己的野心。他精心设计除去曹爽,从此大开杀戒,使司马家牢牢掌握政权。司马懿去世后,由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曹操“三马共食一槽”的梦终于得到了印证。
4.蒋琬梦血淋牛头
火烧赤壁之后,蒋琬以州书佐的身份随刘备入蜀,初为广都(县)长,而常感不展其志。一日,他梦见门外有只鲜血淋淋的牛头,惊醒之后心中十分惶恐。后来,他听说赵直解梦之术高超便立刻将他接到家中,让其为自己解梦。
赵直听后看了看蒋琬,见其表情烦忧,随即笑着说:“不必过虑,此为大喜之兆啊,你要当高官了,将至三公之位!”蒋琬疑惑,便问何以见得,赵直解释说:“夫见血者,事之分明也。事之分明者,立可见也。牛头鼻头者,皆公字之象也。东家必当至公。”蒋琬听后终得以心安。事后,蒋琬果真被任为什邡令,后又升为大司马,位居三公之列。
5.夜如梦引救父路
《灵鬼志》记载:晋朝南郡的议曹掾姓欧,膝下有一子,名为夜如。一次,其父南郡椽受尽病痛折磨,眼看身体逐渐虚弱,只剩皮包骨头,他们遍访名医,都无能为力。
一个夜晚,夜如在睡觉时梦见有许多和尚来看望他的父亲,第二天醒后,便觉得梦有所指,于是便赶到庙里请教和尚。和尚便把佛教的简单知识讲给他听,夜如诚心地将和尚们请回家中,为父亲诵经消灾。到了晚上,父亲的病症就有所减轻。次日,身心疲惫的夜如白天睡了一会儿,似乎在梦中看见门外有几十个小孩,全都穿着五彩衣服,有的手中拿着幡,有的拿着杖,有的拿着刀,有的拿着矛,从大门走进来。其中有两个小孩在最前面走着,当他们走到门帘前面时,忽然转身又往回走,并对后面的一群小孩说:“里面住的都是些佛道和尚,以后不要再来了。”从此之后,南郡椽的病情便渐渐好转了。
6.苻融占梦破悬案
《晋书·苻融传》记载:时任京兆尹司隶校卫的苻融,一日接到诉状。情节是,被告者董丰,外出游学三年后返回了家中,可是当晚他的妻子就被害了,他妻子的哥哥便认为是董丰所为,于是便把董丰送交官府治罪。董丰含冤叫屈,坚称妻子不是他害的。
苻融对此案做了仔细推敲,也觉得事有蹊跷,于是便问董丰是否请人占卜过。果然,董丰说他在案发前曾做梦骑马渡河,先是从北岸到南岸,又从南岸渡回北岸,最后再从北岸回到南岸。适时,马停在水中,任凭自己怎样鞭打它都不肯走。他低头往下一看,有两日在水中,马左一日为白色,浸水而湿;马右一日为黑色,显得干燥。醒来后,他对梦中的情境记忆犹新,心中惊恐万分,认为那肯定是不祥之兆,离奇的是,在回来那天晚上,他又重复做了同样的梦。他找到了占梦者为他解梦,占筮者告诉他,近期他恐怕有狱讼之事,并且告诫他要“远三枕,避三沐”。对于占筮者的话他牢记在心,在当夜他没有接受妻子为他准备的沐具和枕头,但第二天起来妻子却被杀害了。
苻融听了董丰所说的梦象后,自行进行了一番破译,最后断定杀董丰妻子的凶手是一个名叫冯昌的男子。他对于董丰的梦象是如此破译的:苻融把董丰的梦象转换成《周易》的卦象:水的符号为“坎”,马的符号为“离”;既然马在水中行走的路线是从北向南,又从南向北,其路线即成“之”字形;由此,董丰的梦象就可以转换成“坎之离”。“坎”之形为三,三爻同变后即成“离”之形三。“离”为两个阳爻夹一个阴爻,为“中女”,“坎”为两个阴爻夹一个阳爻,为“中男”。董丰看见水中有“两日”,象征着与此案有关的两个男子,一个为董半,另一个尚不清楚。“坎”又为执法之吏的象征,当在上。于是,坎上离下又组成了“既济”卦。按照此卦的先例,“文王遇之,囚之湵里”。要是被告有理(“礼”通“理”),最后一定能够囚中得生。再据梦中“马左而湿”解字,应是左边为水、右边为马,合起来即是“冯”字。“两日”相重,又是“昌”字。所以,真正杀害董丰妻子的案犯应该是另一个男人“冯昌”了。虽然这个破译的过程十分复杂,但是当官府据此逮捕冯昌后,冯昌果然招认了。据真凶表述,他原来要杀害的对象只是董丰,预定以新枕头为标志,却不知当晚董丰并没有使用新枕头,结果就误杀了他的妻子。
7.许超得梦封侯
北魏孝明帝时期,有一个名叫许超的人,一夜他梦见自己因为盗了一只羊而被捕入狱。梦醒后,许超不得其意,于是就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也就是当时非常着名的解梦大师杨元慎。杨元慎听罢,便呵呵笑道,说:“此梦乃大吉之兆,不日之后,你将做城阳县令。”
许超不禁问道:“何以见得?”
杨元慎解释道:“‘盗羊’与‘到阳’同音;而狱者,围城之象也。所以说入狱,就是进城。此梦就是说你将到城阳去做官了。”
果然,事后没过多久,许超就被封为城阳侯。
8.元渊梦槐位三公
《酉阳杂俎》记载:北魏孝明帝时期,身为广阳王的元渊,统领十万兵力征讨葛荣。一天夜里,他梦见自己穿着衮衣倚立在一棵槐树旁边。第二天醒来后,元渊对此梦大为不解,于是便前往解梦大师杨元稹处讨教,请其为自己解梦。
杨元稹认真地听完元渊讲述,许久不做声,沉吟良久后才对元渊说道:“公将位至三公。”意思就是说元渊会晋升至三公,元渊甚是高兴,满心欢喜地离开了。元渊刚走,杨元稹又小声对身边人说:“死后得三公耳。”众人不解,问其详,扬元稹便解释说:“衮衣为三公所穿,所以他会位至三公;但因其靠于槐树旁,‘槐’字,‘木’旁‘鬼’,这不是明白无误地在说他只能死后位至三公吗!”后来,元渊生前果真与三公无缘,而是在死后才被追封为司徒,位属三公。
9.元忠执火入墓耀门楣
北齐时期,有一个叫李元忠的人。当是他还是一介白衣,一天晚上,他突然做了一怪梦。梦见他执火炬进入了父亲的墓穴。醒来之后,他感到不吉利,于是,就找到恩师,求他解梦。老师闻听之后,言道:“此乃是大吉之兆,你执火炬进入你父亲的墓穴,此景此情不正是说‘光照先人’嘛?”果然,事后李元忠在仕途之路上,平步青云,官运亨通。
10.唐太宗梦得薛仁贵
《薛仁贵征东》中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做皇帝之后,做了一个不好的'梦。在梦中有一个凶神恶煞的人手持大刀追赶他,要取他性命,就在性命攸关之时,忽然出现一位白袍小将,十分英勇,成功地打败了追赶者,救了自己。为了答谢恩人,唐太宗上前询问小将的姓名,小将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念出了四句诗:“家住逍遥一点红,四下飘飘无踪影。三岁孩童千金价,保主跨海去征东。”说完就跳入一个龙口,顿时不见了踪影。
唐太宗在次日向大臣们提及此梦,以求解析,有大臣解释说:梦中有凶恶之人追赶,想必是某地发生叛乱;关于小将的四句诗,第一句“家住逍遥一点红”,是说其居所为山西;跳入龙口,应当是山西的龙门县;后面的两句则为其姓名,如“四下飘飘无踪影”是下雪,雪音同“薛”,那名小将当是姓薛之人;“三岁孩童千金价”说的是“人贵”,所以其名应为“仁贵”,日后,果然从山西的龙门县招举了一个名为薛仁贵为征东主帅,平定高丽国盖苏文反唐。印证了唐太宗的梦。
11.安禄山问梦黄幡卓
安禄山手握朝廷的兵权,屡得战功,深受唐玄宗的赏识。一天夜里,安禄山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他看见衣袖长得一直拖到阶下,这令他十分费解。听闻军中有一个名叫黄幡卓的人善于解梦,于是便召来为自己解析吉凶。黄幡卓听了安禄山的梦境后为其解析为:“当垂衣而治。”
又过了一天,安禄山再次找来黄幡卓为自己解梦,说自己梦见大殿窗框倒立。黄幡卓解译为“革故从新”。
两次解梦,黄幡卓的言外之意都是说“当另立天下”。于是,安禄山借机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唐玄宗要严惩黄幡卓,黄幡卓说道:“臣当时身不由己,出于无奈。不过臣心里十分明白,安禄山不会有好结果。臣把梦重新解析一下:衣袖至阶者,出手不得也;窗框倒立者,糊不得也。‘糊’与‘胡’音同,安禄山系胡人,暗示他不可能得到天下也。”唐玄宗听后觉得也十分合情合理,于是便赦免了他的死罪。
12.岳飞梦二狗争言陷囹圄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阳(今属河南)人。他出身佃农,自幼喜读兵书,练就一身好武艺。北宋末年,北方的金国屡次南侵。岳飞以“敢战士”应募入伍。其母姚氏为了鼓励儿子英勇杀敌,报效国家,亲手在他的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不辱母命,穷其一生的精力,报效祖国,扞卫疆土上。但是,事不随人愿。正当岳飞和金兵打的不可开交时,突然接到了
返回京城受命的诏书。在北上的途中,岳飞做了一梦,梦中只见两条狗争相交谈。于是,岳飞便请来占梦师圆梦。
占梦师听后便说此梦乃凶兆,并说岳飞此行北去可能会有牢狱之灾。岳飞问其原因,占梦师说:“二狗争言,不正好应了‘狱’字的字形吗?”
后来岳飞真的受到了牢狱之灾,而且被以莫须有的罪名给杀害了,一代忠良含恨而终。。
13.颜畿托梦命还阳
《明史》记载,颜畿为了治病而服下了大量的药物,最终导致其死亡。家人在为其迎丧之时,只见旒幡缠绕于树上解不开,使得引丧者纷纷绊倒在地,随即一度昏厥,短短片刻却梦到颜畿托梦。颜畿在梦中说:“我的寿命并未尽,还尚未死去,只是服药过多而伤了五脏耳。现在我已复活,无须再下葬了。”
家人闻此梦言大惊,便将灵柩运回家中放置,当天夜晚,颜畿又托梦于妻子说:“我已经复活,可以立刻开棺。”家人立即开棺,经查,颜畿果然还尚有气在,只是气息甚微。请来医者诊治,再加上颜含等精心服侍,颜畿终于活了过来。
14.朱竹坨梦鸭把命丧
清人笔记小说《秋灯丛话》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朱竹坨是清初的大儒,平生最爱喜食鸭肉。有一次夜半睡眠中,他梦到了自己出游,行经郊外时,看到一个大水池,池中畜养了好几千只鸭子,水池旁边还有一个看守的小童子。这个小童予对朱竹坨说:“先生,这就是您一生的食料。”朱竹坨闻此,很是高兴。但是,到了他81岁的那年,他又梦见自己回到了年轻时所梦到的那个大水池,走近了仔细一看,惊奇地发现水池里只剩下了两只鸭子。
醒来之后,他觉得此梦不祥。于是,就立即告诫家人此后绝对不能再烹杀鸭子。然而,就在此时,已出嫁的女儿回来探亲,知道父亲喜欢吃鸭肉,就特地在家里宰杀了两只带来孝敬父亲。朱竹坨看到女儿带来的两只煮熟的鸭子,不禁叹道:“我的食禄就到这里结束了!”果不其然,当天晚上他就死去了。
15.井中植丧命微茫
赵直是出了名的占梦高人。一天,有一个姓何的男子向赵直讲述了自己的梦,他说他梦见自己在井里种了一棵桑树,并询问赵直此梦为何意?
赵直听了男子所言后,长叹了一声说道:“请问先生今年贵庚?”
姓何的男子回答说:“四十四岁啊。”
赵直迟疑了一会儿说:“先生,人生如梦,好吃好喝,再好生地享受四年吧!你的寿命只有四十八年。”
姓何的男子不相信:“先生何以见得呢?”
赵直解释说:“桑树不是井内所种之物。‘桑’的发音同‘丧’;而‘井’,四个‘十’也;‘十’字,两笔画也;四个‘十’合为八笔,这不是说你的寿数为四十八年吗?”
何氏一听拂袖而去。过了四年之后,那名何氏男子果然一命归西了。
;1、义利之辩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
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孔子的另一学生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获救者为了表示感谢送了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2、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
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3、苏武牧羊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大臣苏武等为使者出使西域同匈奴单于修好,由于汉朝降将鍭侯王的反叛,单于大怒,扣押了苏武等人,劝其投降。
苏武宁死不屈,坚决不降,被迫沦为匈奴的奴隶在茫茫草原上放羊,19年后才回到汉朝。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霜鉴”
本文概览:1、孔融让梨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
文章不错《有关尊重的历史故事或名人故事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