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对于考试而言,每天进步一点点,基础扎实一点点,通过考试就会更容易一点点。无忧考网为您提供高考语文文言文易错知识点,通过复习,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运用,考试时会更得心应手。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总结 归纳,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一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5)而徵一国(通“耐”,能)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2.古今异义

 (1)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 春节

 3.一词多义

 (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

 (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

 (2)使动用法。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倒装句

 (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 短语 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二

 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翻译语句的前提是读懂 文章 大意,而我们检验自己翻译正误的 方法 ,就是将译文放到文段中去检验,使自己的翻译符合语境,合情合理。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三

 (一)判断句: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天者,人之始也

 3、秦,虎狼之国。

 4、此不知人之祸也

 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二)被动句:

 1、方正之不容也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4、而自令见放为

 5、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6、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7、是以见放

 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三)状语后置句:

 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四)定语后置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五)宾语前置句: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四

 语法现象:

 1.积累性的

 实词:重要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虚词:重要虚词、固定结构

 2.规律性的:

 词类活用、各类句式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翻译文言文的标准是: 信、达、雅

 “信”要求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

 在于贿赂秦国。

 “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

 翻译的程序

 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翻译 句子 。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4、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 文化 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6、查对字词的落实,誊写到答案卷上。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为主:对原文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字字落实。

 例: 郑人使我 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计谋,才招致祸患 。

 意译为辅: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灵活地增减 内容,改变句式,使文意连贯。

 例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

 例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樊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

 击退匈奴七百多里。

 例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1、留(保留原文某些不必翻译的词语)

 古今同义的词语,专有名词如:帝号、年号、人名、物名 、地名、国名、朝代名、称谓、器具、度量衡单位、典章制度可照录不翻译。如果名称不全的要补全。

 例:1:阳嘉元年,复造地动仪。

 2、邹忌修八尺有余。

 3、德佑二年二月二十九日,予除

 右丞相兼枢密使。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2、换 翻译时把古代词汇换成现代汉语。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例:1、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顾吾念之,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的语气词、陪衬语素、结构助词、只起语法作用的连词。

 例:昼夜勤作息。

 例:宫中之事,事无大小。

 例:再拜献大将军足下。

 例: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补出原文中被省略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部分。如果不补,译文就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不能准确表达原文意思。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士兵们)鼓足了勇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衰减了,

 (等到)(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

 就竭尽了。4、补5、调 调整语序。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语序,使译文准确畅达。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主意未能定下来,想找一个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未能找到。

 1、“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之人不欺余也!

 另外有些不调整就难以理解的句子例:互文、

 合说分译。

 例: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

 而(感到)喜悦或悲伤。

 2、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

 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注 意文言文中常见固定句式的翻译

 例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例1:吾孰与徐公美?

 例3: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

 无乃后乎?

 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

 听说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

 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

 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练习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相如闻,不肯与会。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5、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相如闻(这件事),不肯与(之)会。

 不知句读,不解惑。

 还矢(于)先王,而以成功告(之)。

 村中好事之少年驯养一虫。

 6、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7、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8、沛公安在?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渑池之会)既罢,(赵王等)归国。以相如

 功大,(赵王)拜(蔺相如)为上卿。

 或于太山重,或于鸿毛轻。

 沛公在安?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全国高考题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1、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2、到(他)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翻译划线句子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庞涓)很妒忌他,(就捏造罪名)根据法律用刑

 挖去了他两足的膝盖骨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孙膑

 不能在人前露面。

 齐国使者认为(孙膑的)才能奇异,就偷偷载着(孙膑)回到齐国,齐国将军田忌认为(孙膑很有才能),象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翻译划线的句子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它的明察(表现)在哪里呢?

 这(镜子)使我好痛苦难受。

 还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漂亮。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文翻译典型错误

 误区一:混淆古今异义

 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积累古今异义词。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 成语 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误区二:词类活用分析错误

 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翻译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章大意,而我们检验自己翻译正误的方法,就是将译文放到文段中去检验,使自己的翻译符合语境,合情合理。

 误区三:误译文言虚词

 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误译:这儿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正译: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里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围困(打败)的地方吗?

 分析与对策:“困于周郎”中的“于”字,表示被动关系,译为“被”,考生的忽视造成被动者“曹操”成了主动者。同学们要注意积累“其、之、以、而、乃、乎”等《考试大纲》规定的十八个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根据句意,准确翻译。

 误区四:漏译省略成分

 例4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误译: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正译:(狐狸)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分析与对策:句中漏译了省略主语“狐狸”。原文中虽然省略了主语,但为使文意通顺、明了,翻译时要将省略的成分补上。这也是考试中的一点要求。另外,有些通过直译无法使文意贯通的地方,如“满纸都是”,也应适当“增词”,即加上使文句连贯的词语。

 考生漏译省略成分,除了粗心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通读整个句子或与译句有关联的前后句,没有形成整体语境意识,只是“就词译词”,不能很好地把原文的意思传达出来。这种毛病轻则影响到考生对个别词的判断和翻译,重则影响到考生对整个句子的理解。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考生应注意树立较强的语境意识,阅读时真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翻译一个句子时,不能偷懒,只满足于读单一的那个要求翻译的句子,还应适当“瞻前顾后”地照顾语境。

 2、翻译出一个句子之后,不要急着做下一题,而要回顾一下自己翻译的句子是否通顺,看看有没有缺漏的成分,如主语、宾语等。

 误区五:语言不合规范

 例5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

 误译: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就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闻之,眼冒金星,执住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正译: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听说这事,非常愤怒,逮捕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分析与对策: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文白夹杂,“闻”“执”等文言词语没有译出。根据语境,“闻”可译为“听说”;“执”可译为“逮捕”。②风格不一致,整体上看是严肃的书面语,而“眼冒金星”显然是口语化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严格遵守“对译”的方法,将单音节词语双音化,有效避免漏译文言词,也就从根本上避免了文白夹杂。“对译”过程中,不采用方言、 俚语 、口语化的词语。

 2.检查有无夹杂在译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方言、俚语、口语词等。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高考语文考查的很全面,包括了很多很多的知识点,那关于语文文学常识考生了解吗?不了解的小伙伴们看过来。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语文文学常识集锦大全”,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语文文学常识集锦大全

 一、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二、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三、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A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C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正式科举考试,时间每年一次,地点府(州)县,应试者儒生、童生,获取功名秀才

 乡试,时间三年一次(秋),地点省城,应试者秀才,获取功名(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时间三年一次(春),地点礼部(京城),应试者举人,获取功名(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时间会试后同年4月,地点宫殿,应试者贡士,获取功名(进士)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

 四、诗句与人

 ①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②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 ;

 ③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

 ④ 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诸葛亮?

 ⑤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⑥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

 ⑦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⑧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⑨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⑩ 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范仲淹?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李清照?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毛泽东称朱自清:“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

 列宁赞高尔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芭蕾舞的化身:乌兰诺娃。

 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五、一句话评书

 ①《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语)?

 ③《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英·李约瑟)?

 ④龙争虎斗:《三国演义》

 ⑤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

 ⑥隽永的说辞:《战国策》?

 ⑦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

 ⑧旧时代的葬歌:《骆驼祥子》

 六、人的称谓

 (一)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 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 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 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岑嘉州 柳宗元称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七、谦称

 1、 自称:愚、敝、卑、臣、仆?

 2、 帝王自称:孤、寡、朕?

 3、 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 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 其他自谦词:?

 尊长者自称:在上?

 晚辈自称:在下?

 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女子自谦:妾?

 八、敬称

 1、 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 对将军:麾下

 3、 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 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 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死去的帝王:先帝。

 6、 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7、 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九、特殊称谓

 1、 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4、 年龄的称谓:

 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弱冠: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天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80岁、90岁。

 期颐:100岁。?

 十、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1、 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2、 谪:降职并远调。

 3、 拜:授给官职。?

 4、 授:授予官职。?

 5、 擢:选拔,提拔。

 6、 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 罢:罢免、停职。

 8、 免:免除官职。?

 9、 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十一、地理部分

 1、阴:山北水南 阳:山南水北?

 2、左:东为左 右:西为右。?

 3、河:黄河。 江:长江?

 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5、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6、 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7、 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8、 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9、 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

 苏州:姑苏;

 成都:锦官城?

 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

 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镇江:京口。?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10、我国部分城市别称。?

 昆明——春城?

 苏州——中国的威尼斯?

 重庆——山城、雾城?

 拉萨——日光城?

 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徐州——彭城?

 11、长江上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十二、天文部分

 1、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批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北极星,北方天空的标志。?

 2、 闰年,以阴历年除以4或100(年号00除以1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闰年。

 3、 二十四节气:(见字典节气歌)?

 4、 传统节日。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2、3天。?

 重阳,九月初九。?

 端午,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屈原。?

 中秋,八月十五。?

 5、纪年法。

 (1) 公元纪年法。?

 (2) 皇帝、年号纪年法,庆历四年春。

 (3) 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除10)4,5,6,7,8,9.,0,1,2,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除12)4,5,6,7,8,9.,10,11,0,1,2,3

 计算方法:用公历年代除以10,余数为天干顺序。?

 用公历年代除以12,余数为地支顺序。

 例如:1919年,农历年号,天干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0,余数为1,对表“1”为“辛”;地支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2,余数为3,对表“3”为“亥”,那么1919年为“辛亥”年,故“辛亥革命”发生在1919年。?

 6、纪月法(不常见,略)。?

 7、纪日法。

 初一 朔 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 望?

 8、 纪时法。?

 日出5-7

 食时7-9

 隅中9-11

 日中11-13

 日昃13-15

 晡时15-17

 日入17-19

 黄昏19-21

 人定21-23

 夜半23-1

 鸡鸣1-3

 平旦3-5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苟于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员著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1、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其乐府诗对唐代诗人有很大影响。

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 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5、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 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

2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1、苏拭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

25、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26、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27、王实甫是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 28、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

29、于谦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30、汤显祖是明代成绩最高的剧作家。

31、冯梦龙是明末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 32、王夫之是清初著名诗文理论家。

33、李渔是清初杰出的戏剧理论家和创作家。 34、瞥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35、梁启超是最早高度评价和极为提倡小说创作的人。 36、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37、龚自珍是近代历史开端之际得风气之先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三、主要文学创作基本特点的归类。

1、《论语》的艺术特色有:①浅显、简练、富于哲理性。②在简单的对话中表现人物形象。

2、《墨子》的艺术特色有:①质朴少文采,但逻辑性很强。②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从具体问题的争论进而为概括性的辩难,是说理文的一大进展。

3、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①气势充沛,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②常用巧妙的譬喻和寓言式的小故事来阐明道理,生动而有说服力。

4、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①想象奇幻,构思奇特,极富浪漫主义色彩。②好用各种比喻和寓言来阐明道理,寓抽象概念于具体形象。②行文汪洋恣肆,变化万端。

5、《苟子》的艺术特色是:体系完整,长篇大论,论点明确,论证严密,巧譬博喻,句式整齐。

6、《韩非子》议论透辟,观点鲜明,切中要害,标志着先秦理论文的进一步发展。

7、《战国策》的艺术特色是:①叙事说理铺张渲染,纵横您肆。②善用比喻和寓言故事。③刻划人物,鲜明生动。

8、《离骚》的艺术特色是:①273句,2400余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②塑造了诗人伟大爱国者的主体形象。③融铸神话传说,驰聘想象,创造出神奇瑰丽的境界以表现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④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香草美人,寄托遥深。

9、《吕氏春秋》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负条理,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富有形象性。

10、《史记》的艺术特色有:①塑造了丰富多彩的、性格鲜明的一系列人物形象。②谋篇布局,独具匠心、善于选择、剪裁和集中史料,善用“互见法”,善写大事和紧张场面,并以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③寓褒贬于叙事,有强烈的抒情性。④语言生动、准确、灵活。

11、《孔雀东南飞》的艺术特色有:①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代表了汉乐府的最高艺术成就。②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等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③情节曲折,结构完整,结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12、曹操诗歌创作的特色有:①大都用乐府旧题表现新的内容。②风格苍凉悲壮。

13、《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有:①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②记事与记言相结合。③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

14、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有:①风格完整,意境深远。②语言平淡自然、富于韵味。③对田园有着真挚的爱,情景交融。

15、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有:①体裁短小,多为五言四句。②语言清新自然。③广泛运用双关语。

16、《搜神记》的艺术特色有:①行文简洁质朴,有魏晋史家的行文特征。②一些名篇结构完整,情节较丰富,粗具短篇小说的规模,人物形象比较鲜明。

17、王维诗歌的特色有:①融诗情画意于一体。②风格清新淡雅、意境幽远。

18、李白诗歌的风格是:飘逸、奔放、雄奇、壮丽。

19、杜甫诗歌的风格是:浓郁顿挫。

20、岑参诗歌的风格特点有:感情真实、气势磅礴、想象新奇、格调激越。

21、白居易诗歌的特点是:①通俗易懂、雅俗共赏。②常用对比手法。③注重人物描写。

22、李商隐诗歌的特色有:①诗歌风格雄浑悲壮。②词作兼有豪放和婉约之长。

23、柳永词作的特点有:①多写都市繁华景象及青楼歌妓的生活。②尤善于表达羁行役之苦。③大量制作慢词。④以铺叙见长。

24、辛弃疾词作的特色有: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25、《三国演义》艺术特色:①善于刻画人物形象。②语言传神、生动、准确。

四、主要著作的文体性质归类。 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2、《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3、《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杂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总集。

4、《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5、《左传》是我国早期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

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时它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作品。

7、《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8、《乐府诗集》是唐五代以前乐府诗的总集。

9、《世说新语》是一体按内容分类的笔记小说集。 10、《西厢记》是元杂剧,是我国古典杂曲国的不朽著作。

11、《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12、《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 13、《金瓶梅》是第一部文人独作的白话长篇小说。

14、“三言”“二拍”是明代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

15、《聊斋志异》是清初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志怪传奇文言小说。

16、《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讽刺文学的代表作。17、《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

五、主要著作的基本内容归类。

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采自15个地区的诗,其中大多数是民歌;“雅”有《大雅》、《小雅》,是产生地王都附近的诗;“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诗。

2、《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3、《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洲说各国或互相辩难的言论和行动。

4、《左传》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历史事实。

5、《史记》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6、《西厢记》写书生张生与崔相国之女莺莺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故事。

7、《世说新语》记载了东汉末年至东晋年间许多贵族、名人的言谈逸事。

8、《三国演义》以蜀汉与曹魏的斗争为主线,描写了自汉末群雄逐鹿至西晋统一历史进程。

9、《西游记》以孙悟空为中心,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黑暗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克服困难的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10、《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篱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

11、《聊斋志异》描写歌颂爱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败。揭露现实政治的腐败和政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热情地歌颂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

12、《桃花扇》以候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写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13、《长生殿》一方面颂扬李、杨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表达了作者的爱情理想;另一方面又谴责他们荒*祸国,企图达到“垂戒来世”的目的。

14、《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离死合的爱情故事,提示了反封建礼教的主题

六、作家,文论家的文学主张归类。

1、孔子文论:以诗教为核心,倡“兴观群怨”说。

2、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3、老子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论。 4、庄子文论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提“虚静”、“物化”和“得意忘言”。

5、屈原倡“发愤抒情”说。 6、司马迁提“发愤著书”说。 7、王充文论倡“真善美”相统一。

8、钟嵘文论以“直寻”为核心。 9、李白诗歌理论祟尚自然清新。10、王昌龄倡“诗境”论。

11、词空图论诗歌要有“味外之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12、韩愈文论:文道合一,务去陈言,气盛言宜,文从字顺。

13、欧阳修文论: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14、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15、严羽论诗倡“别才、别趣”、“妙悟”、“以盛唐为法”。

16、李蛰主张“童心说”。 17、公安派:倡导“性灵说”,各尽其变,力求创新。

18、王土帧主张“神韵说”。19、沈德潜主张“格调说”。 20、翁方纲主张“肌理说”。 21、袁枚主张“性灵说”。

七、文学理论作品归类。

1、曹丕《典论?论文》。 2、陆机《文赋》 。3、钟嵘《诗品》 。4、刘勰《文心雕龙》。

5、杜甫《戏为六绝句》。6、白居易《与元九书》。7、皎然《诗式》。8、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9、李清照《论词》。10、张戒《岁寒堂诗话》。11、严羽《沧浪诗话》。12、张炎《词源》。

13、叶燮《原诗》。

(39)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书芹的头像
    书芹 2025年10月04日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书芹”

  • 书芹
    书芹 2025年10月04日

    本文概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对于考试而言,每天进步一点点,基础扎实一点点,通过考试就会更容易一点点。无忧考网为您提供高考语文文言文易错知识点,通过复习,能够巩...

  • 书芹
    用户100405 2025年10月04日

    文章不错《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奥特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