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弊大于利(反方)
理由1:严重影响地球生态环境。
(1)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落杉矶位于美国西南海岸。早期这里仅仅是一个牧区的小村,至加尼福尼亚金矿发现后,人口剧增,很快成为名闻遐迩的大城市,单是汽车就增加了数百万辆。于是,这个依山傍水、风光明媚的城市,简直变成了拥挤不堪的汽车城。到20世纪40年代初期,每年5—8月,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在城市上空常常出现迷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致使整座城市变得浑浊不清。这种烟雾刺激于喉、鼻,引发喉头炎、头痛等许多疾病,同时使远在一百公里之外的高山上的柑桔减产,松树枯黄。这是怎么回事,研究发现,这正是大量的汽车尾气所致。这些成份复杂的汽车尾气,在洛杉矶三面环山的特定地势下,使市区大气的水平流动相对缓慢,他们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就能产生臭氧,并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来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人们把这种城市上空的浅蓝色烟雾称之为光化学烟雾。据报到,当落杉矶发生光化学烟雾之时,在飞机上,明显可见落杉矶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尾汽造成的。落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汽车尾气所造成的污染公害的典型实例。
(2)“白色污染” 严重阻碍了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的用量与日俱增。1996年,我国的塑料包装用量达243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超过 20%,特别是城市、主要交通沿线、旅游景点的垃圾中塑料废弃物迅速增加。 据调查,北京的生活垃圾年产量已达300万吨,其中废塑料约占3%,年增长率达48%。沿海地区城市的垃圾中塑料成分更高,达8-10%。这些废 塑料在垃圾中占的比例若以体积计算已达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大大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和费用。 由于废塑料几百年都难以降解,若丢弃在然环境中,会给蚊子、苍蝇和细菌提供生存繁育的温床;若埋藏在地下,则容易污染地下水,妨碍植物根 系生长,破坏土壤品质,影响作物收成;若用火焚烧处理,将产生多种有毒气体。“白色污染”已成为当前害我国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理由2:电脑、网络出现造成的严重影响。
1、电脑辐射对眼睛有害,许多青少年视力下降都是电脑造成的;
2、沉迷网络游戏会使同学们精神颓丧,并在无形中对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3、虽然网络通讯很方便,如QQ,但是电话更能拉近人与人的关系;还有e-mail,不如写信更能显现出你的真情;
4、现代人什么事都离不开电脑,比如说写什么东西,都用电脑,打字多方便啊,谁会用手写呢?但是,打字打多了,把中国的文化瑰宝——汉字给忘了,那才叫糟糕呢!
理由3:科技在战争中的应用带来的严重后果。
小男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首枚原子弹的名称。1945年8月6日在广岛相生桥上空9500米处投下。在日本当地时间早上8时15分,在550米高度爆炸。小男孩释放的能量约相等于13000公吨的 TNT烈性炸药,约七万人直接死于小男孩的原爆,大约相同的人受伤。随后再有大量的人死于核子尘埃放射引起的癌症。怀孕的母亲亦因为放射而出现流产,部分初生婴儿畸形发育。据统计,截止到1999年,死于小男孩原子弹的人数已上升至20万。目前广岛市依然将相生桥附近的地区列为放射污染区。
胖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在日本长崎投掷的原子弹的名称。1945年8月9日,即广岛首枚原子弹爆炸后3天,它在长崎上空投下,在日本当地时间早上11时02分爆炸。胖子释放的能量约相等于2万公吨的TNT烈性炸药,比投掷在广岛的首枚原子弹稍多。但由于长崎地势多山,造成的损害比平坦的广岛低。约四万人直接死于胖子的原爆,约25000人受伤。约7000平方米之建筑物被夷平。之后数以万人死于核子尘埃放射引起的癌症。
原子弹的威力震惊了世界:30万广岛人被炸死7.8万,失踪10多万;长崎的25万人中,4万人丧命,4万人受伤。据1950年统计,原子弹造成死亡人数达到28万!可见科技发展也对世界人民造成了很大的弊端。
科学利大于弊的理由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每次社会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是由技术的发展推动的。从哲学的角度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有的生产关系不能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时,必然带动新的生产模式的变革。
从这个角度,理解科技发展是变革的力量,它需要不断的变革生产关系、创新理念。
弊大于利,大多是传统、落后对革新的恐惧,或者革新的速度太快,出现各种不容易调和的矛盾其弊端大多体现在对传统的变革。其利大多体现在进步方面。从企业的角度,科技发展意味着成本,意味着持续的投入,也意味着市场开发的不确定性。
但是科技创新确实企业获得长效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因此,需要科技创新,但应适当、科学、合理规划。
扩展资料:
很多事物之间的联系体现为物质或信息的传输。
(1)发散传输:例如,事物甲向事物乙传输物质或信息X,激发乙产生物质或信息A、B、C。
(2)整合传输:例如,乙收到A、B、C时,激发产生X,乙收到A、B、D时,激发产生Y。
(3)转化传输:例如,甲向乙传输X,激发乙产生Y。
转化分为:增加、减少、改变。
(4)筛选传输:符合特定的条件才可以通过,例如:甲向乙传输A,A可以通过乙,甲向乙传输B,B不能通过乙,例如:乙收到A,A不可以通过乙,乙收到A和B,A才可以通过乙。有“筛选”这个步骤,就意味着有“判定”这个步骤。
(5)反馈传输:例如,甲向乙传输X,激发乙向甲反馈Y,甲收到Y后,抑制或加强甲向乙传输的X,如果是抑制,就是负反馈,如果是加强,就是正反馈。
百度百科-科学技术
人类将不会毁于科技,因为科技发展的历程证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科技给人类带来的难题,都可以通过科技本身的再进一步来解决
吴天(正方一辩):首先,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科技的好处不用我多费唇舌,待会儿对方辩友一定洋洋洒洒,然而常常被我们认为的加以淡化甚至忽略的却是它的负面影响。不同于其他事物,科技的反面锋如刃,利如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双刃剑。然而假如您以为人类已经清醒意识到双刃剑的存在,那您就有些过分天真了,当人类一次次自豪地表示,新科技正以最快速度加以应用,而表现出我们人类是多么的高效率时,您可曾想过,这同时也意味着对科技负面效应的来不及了解,或者根本不想了解,正是灾难的发端,科技的毁灭性正体现这种趋势的无以逆转。
第二,现代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科技这把双刃剑,变成了达摩克里斯之剑。人类对科技的使用早已到了急不可耐的地步,经年累月的堆积,使得科技的负作用正随时在全球范围内爆发,这是科技毁灭性趋势的更深层次危机。
第三,对科技的高度依赖,使得达摩克里斯之剑蠢蠢欲动。人类对科技高度信任而产生的主观依赖更使利剑能够任意施威,一触即发,这第三种趋势直接导致了科技是有毁灭人类的力量,当人类为科技高奏凯歌的同时,请不要忘记,科技也同样可以给邪恶的心灵以魔鬼般的力量。
郑蔚(反方一辩):首先我方要指出科技的负面效用不能归罪于科技,恰恰相反,那正是人类未能从整体上科学地认识世界,以及不合理使用科技所造成的恶果。
第二,对方辩友高估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困难,却低估了人类解决这些困难的能力。目前暂时不能解决的科技难题不等于将来也不能解决。我方认为人类将不会毁于科技,因为科技发展的历程证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科技给人类带来的难题,都可以通过科技本身的再进一步来解决。70年代,科学家曾经预言,由于科技产品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到21世纪初人类将面临一个能源危机,而现在,能源的开发和微太阳能源开发,使这种恐慌荡然无存。
第三,科技掌握在人类手中,人类可以通过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来创建一个科学的防范体系,使一个个单项的技术发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整个体系中得到制约。
简安均(正方二辩):对方辩友说人类有道德法律,但是道德法律管得住科技吗?科学家到公海复制人,道德法律可是管也管不住啊。我方认为,人类将毁于科技,还基于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全方位扭曲,这集中表现在社会关系、精神领域和伦理道德三个层面。首先,科技的发展趋势是有毁灭人类社会生活的潜在威力。其次,科技的毁灭性威力,还表现在它对人类生活的不断冲击与毁灭,这集中表现在人类的两个科技新宠,互联网和基因技术。互联网的勇士们早就宣布,要将网络变成一种生活,可是,当虚拟替代了真实,作为社会的人的存在也就消失了,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再看基因技术,生命科技治疗疾病,但另一方面却是在干预自然,制造更完美的人类,但是基因改造的完人究竟是人类还是高科技产品呢?今天基因技术对人类内在自然的改变更直接冲击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一道防线——伦理道德,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全方位扭曲,正毁灭着我们的社会基础和精神世界。
张文博(反方二辩):刚才对方辩友大大地夸张了科技所带给人类的负面影响,虽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高科技会带给人类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但是任何科技成果都可能有利有弊,影响并不等于毁灭。
首先科技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
其次,如果没有科技,人类早就灭亡。科技是保护人类最坚固的盾牌,我们相信,科技的不断完善,必将把人类带入一个更加美好和神秘的境界,所以我方认为,人类将不会毁于科技。
付欣(正方三辩):刚才对方辩友犯了两个错误:第一,对方辩友果然洋洋洒洒大谈科技的好处,可是科技的好处我方也并不否认啊,只是对方辩友你真的认为,水能载舟,水就一定不能覆舟吗?第二,对方辩友说,人类是有理性的,但是有理性不代表不灭亡,下面我将从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出发,论证我方命题。
第一,科技发展正从个人趋势走向国家趋势和社会趋势。个人对科技生活的追求与依赖并非什么大问题,问题是这种追求与依赖正在以一种独特的价值观的形式变成国家趋势和社会趋势,科技已经变成这个世界上唯一正确的方向,一切与之违背的思想都要为之让路。
第二,科技的毁灭性趋势突出表现在科技被神化,而大自然却被工具化,正是科技,让人类不再觉得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正是科技,让人类觉得手中握有新的上帝,而不断地把大自然工具化。然而,当自然秩序被打破,请问人类将立于何处?
吉星(反方三辩):刚刚对方辩友把一切错误都归罪于科技,是片面的,是没有真正理解科技与人类的关系,科技不是水,人类是可以控制科技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消极的一面。
下面我将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来阐述我方的观点。第一,高新科技的发展使人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中新网消息,机器人首次在中国协助进行微创外科手术;《自然》杂志报道,细胞大小的一只纳米牛终于诞生了。以上这种种由科技带给我们的成果,把人类推向一个更加繁荣的起点。
第二,以目前的高科技来解决我们现有的问题,毋庸置疑的,许多问题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而迎刃而解,小到垃圾已不再污染环境,大到能源危机已不再令人担忧。
第三,人类在若干年后的科技发展水平,相信是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想象不到的,就像石器时代正在钻木取火的人类一样,他们不可能想象得到,现在我们的世界已经有了煤气和电嘛。人类不会毁于科技,反之科学只会使人类越来越进步。
来源于百度知友“脸先落地的帅哥”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易琴”
本文概览:科学发展弊大于利(反方)理由1:严重影响地球生态环境。(1)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落杉矶位于美国西南海岸。早期这里仅仅是一个牧区的小村,至加尼福尼...
文章不错《不喜欢科学的理由》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