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对于考试而言,每天进步一点点,基础扎实一点点,通过考试就会更容易一点点。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考历史知识点内容小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历史知识点内容1
1.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法等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4.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
5.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根本原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6.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进一步瓜分中国
7、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原因——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8.中国近代史清朝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落后、腐朽。
9.洋务运动的直接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10.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
11.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12.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没有依靠和充分的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维新派手中无实权,只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13、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14.辛亥革命的目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5、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16.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黑暗政治的必然结果。
17.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18.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已任的新一代军人。
19、黄埔军校的办学目的——创建革命军,以挽救中国的危亡
20.北伐战争的目的——-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长征的根本原因——“左”倾错误
22.长征胜利的原因——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红军的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的支持
23.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1931年9月18日,柳条湖事件
24.东北三省沦陷的原因——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25.西安事变的目的——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26.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中国的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27.日本发动七七事变的借口——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
28.中国***发动百团大战的目的——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
29.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
30.蒋介石进行重庆谈判的目的——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31.中国***进行重庆谈判的目的——为了尽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2.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因为人民解放战争是一场顺应了抗战后和平与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和民意的战争。
33.渡江战役的目标——歼灭一切-,解放全国人民
34.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是由于中国***的正确领导,有一支由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组织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战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35.我国进行抗美援朝的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
中考历史知识点内容2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二、尧舜禹的“禅让”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 立夏 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 文化 的灿烂时期。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中考历史知识点内容3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中国梦宏伟蓝图
(一)提出:2012年11月-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基本内涵:国家富强(前提)、民族振兴(核心)、人民幸福(根本)。
(三)实现途径: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四)“两个一百年”: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一)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二)影响:是新形势下中国***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三、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一)科学判断: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
(二)应对举措
1.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2.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3.影响: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强大)
中考历史知识点内容小总结相关 文章 :
★ 历史知识点梳理总结
★ 2020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整理
★ 中考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 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 中考历史复习
★ 初中历史必备知识点梳理归纳
★ 初中核心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
★ 人教版初中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 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精华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有: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6、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7、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8、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9、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10、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11、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12、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13、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14、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5、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6、曹操以少胜多为其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在赤壁决战,大败而归,史称赤壁之战,而此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7 、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在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国,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18、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是著名的政治家。
19、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夷洲和大陆的联系。
20、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统一全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316年,匈奴首领刘渊率兵攻入洛阳,西晋灭亡。
21、公元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383年,前秦苻坚率大军南下进攻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击败前秦军队。
22、南朝的四个政权依次是宋、齐、梁、陈,都城均在建康。
23、南朝时,扬州、荆州是江南生产丝织品最多的地方,涌现了建康、江陵等重要商业城市,番禺(今广州)成为海外贸易中心。
24、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吴国境内绝大多数山越人从山区迁到平原,和汉族人民一道开发江南。农业有所发展,但仍然比不上北方。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5个)。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亦丝”
本文概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对于考试而言,每天进步一点点,基础扎实一点点,通过考试就会更容易一点点。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考历史知识点内容小 总结 ,希...
文章不错《中考历史知识点内容小结》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