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古代科技的里程碑
●造纸术
①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
②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
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
④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为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印刷术
①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印刷佛经、日历和诗
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意义: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火药
①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②北宋广泛用于军事,设专门机构造火药和火器;南宋发明“突火枪,开创人类作战史
③我国发明的火药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指南针
①战国时发明司南
②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③南宋时外传,促进了远洋航行,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天文学:
朝代
成就
意义
夏朝
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春秋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
世界公认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战国
《甘石星经》
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汉朝
西汉太阳黑子的记录
世界公认最早有关太阳黑子的记录
东汉张衡对月食的科学解释
世界最早
隋唐
僧一行《大衍历》
准确反映太阳运行规律;古代历法体系成熟
僧一行测量地球子午线长度
世界首次
宋朝
沈括“十二气历”
有利于农事安排
元朝
郭守敬《授时历》
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
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数学
朝代
成就
意义
秦汉
西汉《周髀算经》----最先提勾股定理
东汉《九章算术》-------十进位计数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魏晋
刘徽运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南朝
祖冲之精确圆周率
比外国早近一千年
祖冲之《缀术》
对数学发展有杰出贡献;唐朝数学教科书
★农学
①《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
②元代的《农桑辑要》是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
③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
④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传统农学顶峰,还吸收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注四大农书: 《氾胜之书》(汉 氾胜之) 《齐民要术》(北魏 贾思勰)
《农书》(元 王桢) 《农政全书》(明 徐光启)
附录:1.《梦溪笔谈》:北宋沈括著,我国科学发展史上的珍贵遗产;
2.《天工开物》:明宋应星著,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收录西方技术,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医药学
朝代
成就
意义
战国
扁鹊(“脉学之宗”)望、闻、问、切四诊法
我国中医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秦汉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
奠定了祖国医学理论的基础
东汉《神农本草经》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东汉末年华陀(“神医”)麻沸散
用于外科手术,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
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
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 重要经典
隋唐
孙思邈《千金方》
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有创新
唐高宗时《唐本草》
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明清
李时珍《本草纲目》(“从贱至贵”的生物进化观
全面总结16世纪以前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造成中西方科技差异的主要原因:
1政治:
西方的专制王权打击封建教会势力,普遍实行重商主义和海外贸易,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近代科技文化的发展;
中国明清强化封建皇权,推行重农抑商,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阻碍了和工商业有关的科技的发展。
2经济:
西方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下,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中国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使近代科学失去了产生和应用的土壤。
3思想:
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主义,使近代科学失去了产生和发展的政治文化基础。
4教育:
西欧产生了一些综合性大学,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
中国的封建教育以儒学为主,以培养封建官吏为主要目的,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
总之,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出现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1.成就
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已出现九九乘法口诀,发明度量衡;战国时期出现天文学专著《甘石星经》,《黄帝内经》开始编著,发明司南。
秦汉:
西汉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黄帝内经》成书,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东汉华佗发明麻沸散;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东汉数学专著《九章算术》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
魏晋南北朝: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隋唐: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出现雕版印刷品;僧一行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并用它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
宋元: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宋朝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元朝时,郭守敬编订《授时历》;元朝王祯著《农书》。
明清: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注重开展农业科技实验。
2.原因
(1)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尤其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3)文化教育的发展,为科技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4)统治者重视。
(5)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6)国内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的发展。
3.特点
(1)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2)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3)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4.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1)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2)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3)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重要条件。
(4)火药传到欧洲,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阶层起到一定的作用。
中国古代发明家
姓名 领域 年代 发明作品 简介
鲁班 建筑 春秋战国 木工用的 锯子、曲尺、墨斗、刨子、铲子、铺首、钻、凿等 鲁班--春秋战国时代鲁国人,姓 公输,名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建筑师。鲁班他有很多发明创造,如木工用的 锯子、曲尺、墨斗、刨子、铲子、铺首、钻、凿等。攻城用的可活动的云梯。相传,锁也是鲁班发明的。
喻皓 建筑 北宋初年 《木经》 喻皓--亦称预浩,是中国五代末年,北宋初年的建筑师。出生于杭州,他设计的最杰出的建筑是北宋国都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安远门内开宝寺中的灵感塔。他还写了一部木工手艺的书--《木经》,共 3 卷。他有造塔鲁班之称。
祖冲之 数学 南朝 л的更精确的上下界 祖冲之--南朝的祖冲之利用刘微的割图术提出了 л的更精确的上下界。
即3.1415926〈л〈3.1415927。
刘微 数学 225 ~ 295年 割图术 刘微--魏晋时期的刘微,发明了割图术的方法,他取л值3.14。他还发明了介线性方程组的新分法。提出了不定方程问题,建立了等差级数前几项和公式。刘微应和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相提并论。
朱世杰 数学 元代 《四元玉鉴》 朱世杰--中国元代数学家。1299 年编撰成中国第一本算学启蒙,从四则运算到天元术,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1303年,他又写成了 《四元玉鉴》,把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这是一种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可包括4个未知数)。欧洲到 1775 年才提出同样的解法 ——消元法。美国科学史家萨顿评价他所著的《四元玉鉴》是整个世界中最杰出的数学著作之一。
张衡 天文学 东汉时期 漏水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 张衡--是中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对在宇宙结构的认识上,张衡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天像个鸡蛋壳,地像鸡蛋黄,天大地小,他认为天壳之外还有无限的宇宙。张衡设计和制造了漏水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并对日月星辰做了许多观测和分析。他测量出了太阳和月亮的角直径是周尺的1/736,即29'24'。他统计出在中国的中原地区能看到的恒星约有2500颗。国际天文学会为了纪念张衡对天文学的突出贡献,将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
郭守敬 天文学 元代 高表、玲珑仪、观象台计 16 种仪表 郭守敬--是中国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他创制了高表、玲珑仪、观象台计 16 种仪表,仪器专门测量天体使用。还制作了简仪,现存紫金山天文台。郭守敬测定了黄赤交角。法国科学家 Laplace 提出黄赤交角变小理论,引用的根据就是郭守敬的。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所做的同类测量比郭守敬晚300年。
姓名 领域 年代 发明作品 简介
石申 天文学 战国时期 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 石申--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汉后,人们尊称“天文”一书为“石氏星经”。书中标有 121 颗恒星的位置,书中还记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及交食等情况。石申编制了最早的星表。并称之“少阳”已认识到能自身发光。
刘焯 天文学 隋代 《皇极历》 刘焯--隋代天文学家。创制了《皇极历》,他首先考虑到了日、月视运动的不均匀性,创立了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计算日月视运动的速度。同时他把差岁改为 75 年差一度。
一行 天文学 唐代 《大衍历》 一行--唐代天文学家。他编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大衍历》,它包括十篇历议,是古代非常先进的历法。早在公元前 13 世纪,中国人以太阳和月亮运动为依据,创立了一种阴阳历法。
杨忠辅 文学家 南宋时期 《统天历》 杨忠辅--中国南宋时期天文学家。他创制了《统天历》,他确定回归年长度为 365.2425 日。并发现回归年长度有消长现象。
洛下闳 天文学 汉代 赤道式仪器 洛下闳--中国汉代天文学家。改创了赤道式仪器,定下了赤道式浑仪的基本结构。
苏颂 天文学 宋代 天象仪 苏颂--中国宋代天文学家。和韩公廉合作制成了天象仪及水运仪象台,是中国古代第一架天象仪。有 8 人高,每层有门,一到时间门开,木人出来报时。(后面有漏壶和机械系统)。
莘七娘 10 世纪 孔明灯,走马灯 莘七娘——在10世纪时发明了松脂灯(孔明灯)作为打仗时的信号灯,这是中国人最早利用热气球。同时发明了走马灯,这是航空燃气涡轮的始祖。
裴秀 224~271 创立了绘制平面地图的理论“制图六体” 裴秀——在中国最早创立了绘制平面地图的理论“制图六体”。并绘制了《禹贡地域图》。
马钧 机械设计 三国时代 龙骨水车(又叫翻车) 马钧——魏国人,杰出机械设计和创造家。三国时代创制了龙骨水车(又叫翻车),他能连续提水,灌溉用的水机具——桔槔。结构非常巧妙,有天下之名巧之称。
姓名 领域 年代 发明作品 简介
李春 桥梁设计 605~617 赵州桥 李春—— 605~617 年,首创了在主拱图上设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桥。有名的赵州桥就是他设计的。
丁缓 发明家 汉代 被中香炉、常满灯、旋转风扇 丁缓——汉代,在 180 年生于长安。发明的物品有被中香炉、常满灯、旋转风扇,有长安巧工之称。
沈括 科学家 宋朝 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沈括—— 1031~1095 年,宋朝科学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蔡伦 62~121 纸 蔡伦—— 62~121 年,蔡伦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成功。 105 年将此发明报皇帝。于 114 年被皇帝封为龙亭侯。当时人称纸为蔡侯纸。 12 世纪,造纸术间接传到欧洲。 13 世纪,蒙古人用蔡侯纸在波斯发行第一批纸币。 14 世纪,朝鲜、越南、日本也开始使用纸币。纸牌然后经由阿拉伯国家再传到欧洲。
毕升 1041~1048 活字印刷术 毕升—— 1041~1048 年,中国北宋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杜诗 91~不祥 水力鼓风机 杜诗—— 91 年,河南人。首创了水力鼓风设备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动风扇鼓风。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风机,比欧洲早了 1100 年。
浦元 三国时期 淬火技术 浦元—— 300 年,三国时期。首创淬火技术,使钢刀坚而有弹性。
孙子 三国时期 孙子算经 孙子—— 300 年,乘余定理的起源一题为“物不知数”,写了“孙子算经”一书系统论述了筹算记数制。
秦九韶 数学 1202~1247 创立解一次同余式的“大 衍求一术”和求高次方程数值解的正负开方术 秦九韶—— 1202~1247 年,中国数学家。写有《数书九章》,创立解一次同余式的“大 衍求一术”和求高次方程数值解的正负开方术。
李治 数学 测园海镜 李治——中国数学家,著有“测园海镜”是中国第一本系统改述“天元术”的巨书。
沈括 宋朝 沈括发现用细线系在磁针的中央(指南针),并将其悬挂起来。经过观察、发现,写进了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以后人们把用磁铁制作的针成为指南针,还有指南桌。 13世纪到东方玩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见到了指南针,并把它传到了欧洲。
墨子 公元前 400 年 提出光是直线传播的论点 墨子——公元前 400 年,墨子一书论述了杠杆平衡,提出光是直线传播的论点。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兴腾mio”
本文概览:一.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古代科技的里程碑●造纸术①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②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
文章不错《中国的科技成就有哪些谁发明》内容很有帮助